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居民的一般资料和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是对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需求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老年精神卫生、更年期保健、康复治疗以及计划外免疫等是社区居民主要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在慢性病管理、妇女更年期保健、老年精神卫生、康复治疗和计划外免疫方面的健康知识;加快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预防保健服务收费标准,促进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韦爱珍 《大家健康》2013,(17):103-104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居民的一般资料和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是对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需求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老年精神卫生、更年期保健、康复治疗以及计划外免疫等是社区居民主要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在慢性病管理、妇女更年期保健、老年精神卫生、康复治疗和计划外免疫方面的健康知识;加快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预防保健服务收费标准,促进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社区40~60岁妇女,随机抽取500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2次(社区健康指导前及指导后1年各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1年后,社区妇女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对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及饮食保健,鼓励女性走向社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有效减轻和避免更年期症状的发生,对保证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为更年期妇女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更年期妇女200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首先通过专家论证制定出管理方案,根据管理方案对管理组进行健康管理,管理时间为1年,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教育,疾病高危因素筛查,定期体检,疾病治疗指导等内容;对照组不干预,入组时及1年后均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式调查,观察两组妇女知信行的改变。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HRT知晓率及主观接受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妇女的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及HRT知晓率和主观接受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管理1年后两组妇女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的需求,采用Logistic分析预防保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现在我国社区公民对于社区公共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率为:健康教育知识84.00%、慢性病管理86.74%、老年精神卫生77.43%、更年期保健80.47%、疾病康复治疗80.06%。另外,进行Logistic分析后发现,造成主要影响的因素为慢性病情况,以及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论为了提高我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水平,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应该加强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对慢性病预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此促进我国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症状、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名分别在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及其周边郊区的44~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45.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有36.3%人去医院就诊,有47.9%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玉霞 《中外医疗》2013,32(11):136-13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的影响。方法选取该市登记的2762名0~3岁的婴幼儿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儿童早期保健干预服务计划,比较干预前后婴幼儿父母的基础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社区提供的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并比较50名社区医师对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在进行社区健康服务干预之后,幼儿父母的育儿知识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对社区提供的健康服务也有了比较高的满意度。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明显提高。结论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提供能力,提高儿童父母的保健意识,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更年期妇女的保健与防护是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妇科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区380例更年期妇女的自我保健与防护知识、信念、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常见症状预防知晓率24.6%,伤害防范意识拥有率64.6%,自我保健预防率46.5%。结论:无工作单位的更年期妇女接受保健教育的力度不够,有待各级卫生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对更年期妇女加强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专科医师进行乳腺保健和疾病早期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普及乳腺保健知识,提高乳腺疾病早期的诊治效果。方法:通过向广大适龄妇女发放乳腺保健和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开通咨询电话、播放乳腺疾病健康知识的光碟、举办有关乳腺疾病科普讲座、宣传查体等方式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结果:妇女对乳腺保健疾病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主动关注乳腺问题,加强了乳腺癌的一、二级预防,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高。结论:乳腺专科医师进行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具有专业、便捷、可信等优势,进一步和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加强对广大适龄妇女进行乳腺保健和疾病早期的健康教育,初步建立起全方位、多途径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专科医师进行乳腺保健和疾病早期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普及乳腺保健知识,提高乳腺疾病早期的诊治效果.方法 通过向广大适龄妇女发放乳腺保健和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开通咨询电话、播放乳腺疾病健康知识的光碟、举办有关乳腺疾病科普讲座、宣传查体等方式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结果妇女对乳腺保健疾病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主动关注乳腺问题,加强了乳腺癌的一、二级预防,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提高.结论乳腺专科医师进行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具有专业、便捷、可信等优势,进一步和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加强对广大适龄妇女进行乳腺保健和疾病早期的健康教育,初步建立起全方位、多途径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田歌 《当代医学》2014,(21):153-154
目的:探讨对孕妇实施社区开展的孕期保健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319例建卡孕妇,对其实施包括围产期保健建卡、孕早期健康教育及提供咨询服务等项目在内的孕早期保健措施。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结果实施孕期保健后孕妇的孕期营养(93.73%)、预防畸形(92.48%)、唐氏综合征(87.15%)及地中海贫血(88.71%)等保健知识与保健前孕期营养(58.31%)、预防畸形(59.87%)、唐氏综合征(47.96%)及地中海贫血(49.22%)比较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社区开展的孕早期保健后能够使其保健知识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于孕妇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使孕妇的保健认知行为得到改善,最终达到保障母亲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叶黎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28-129
目的探讨在社区开展孕早期保健对孕妇健康的影响。方法在社区对146例孕妇开展孕早期保健,给予围产保健建卡、开展孕早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提供孕期常见保健问题的咨询服务,比较孕早期保健前后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在孕早期保健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剖宫产率46%,高危妊娠发生率19%,巨大胎儿发生率1.36%。结论在社区开展孕早期保健可提高孕妇保健知识技能,及时处理孕妇出现的异常情况,改善孕妇保健认知行为,保障了母亲安全。  相似文献   

13.
曹兰萍 《当代医学》2011,17(2):155-157
目的对社区妇女健康保键的需求进行调查。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社区4185名妇女中按不同生理时期,随机抽出660名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育龄妇女的孕产期需求与保健服务基本平衡;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妇女的保健需求与社区保健服务还存在较大供需矛盾。结论社区妇女健康保键是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目的,以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社区妇女为对象,防治结合,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吕凯敏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69-237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方法 将北京市16个区/县以城区及远郊区/县分层,按1∶1的比例抽取样本,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48家,远郊区/县45家。于2016年6—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保健科室设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项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项目。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2家(77.4%)有专门的妇科医师,其中31家(43.0%)有独立的妇科门诊。北京市城区与远郊区/县有独立妇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产前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47家(50.5%)、53家(57.0%)、28家(30.1%)、57家(61.3%)、34家(36.6%)。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产前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彩超、超声骨密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80家(86.0%)、45家(48.4%)、15家(16.1%)、37家(39.8%)、74家(79.6%)、86家(92.5%)、23家(24.7%)。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彩色超声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测、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电子阴道镜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的相关人员配置及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但仍需加强妇科专业人员配置和妇科门诊设置。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underlying the utilis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by women with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RTI) symptoms.Metho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adopting Aday and Andersen’s Social Behaviour Model, was conducted between 1998 and 1999 in Chinese Hebei province and Beijing. A total of 864 eligible married women (age 21 to 60 years) were face to face interviewed.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self- reported symptoms of RTIs in urban and rural women was 35. 6 and 46. 8,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with RTIs who utilised health services was 27. 5% and 26. 7%,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urban women, rural women had less knowledge on RTIs and mor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local health services.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mon factor influencing health service utilisation in women with RTIs was current experience of RTIs. Knowledge about self- medication, perceived social stigma attached to RTIs, prior experience of RTIs, family income and perceived severity of RTIs were also predictors of utilis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in rural women with RTIs.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providers,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health providers, prior experience of RTIs, occupation and medical care coverage were predictors of utilis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in urban women with RTI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RTIs is high, but the rate of seeking health services is low. There is a great need for emphasizing culturally acceptable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to improve women’s ability for self- care. Regular medical check- ups for women are also importa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service, complete the reform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alleviate women’s social stigma related to RTIs, giving women social and mor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双侧卵巢切除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因良性子宫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切除术的绝经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评估;并按绝经时间分绝经早期组(绝经时间≤5年)和绝经晚期组(绝经时间〉5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5例研究对象中术前Kupperman评分正常8例、症状轻度46例、中度34例、重度7例;术后评分正常5例,症状轻度28例、中度48例、重度14例;术后中、重度症状者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术前Kupperman总分及潮热出汗、失眠、抑郁、疲乏及头痛的症状评分均高于绝经晚期组(P〈0.05)。绝经早期组术后Kupperman评分23.93±7.53,显著高于手术前的17.63±8.07(P〈0.05),绝经晚期组手术前后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卵巢切除对绝经后妇女的绝经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绝经早期妇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晓影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65-3766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内分泌失调,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此期的基本变化是卵巢衰竭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失调,引起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给这个时期的妇女带来许多麻烦和伤害。本文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保健措施,以期维护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现状及心理保健需求。方法:2012年1月~6月随机抽查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224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等,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需求进行调查,抑郁症状诊断标准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袁(pHQ-9)。结果:224名调查妇女中有抑郁症状78人(占34.8%)。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痛经程度、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分(P〈0.01)。89人(39.7%)表示不关注自身心理保健。156人(69.6%)通过电视节目或收音机了解相关知识,138人(61.6%)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知识。结论: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除与自身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受社会支持、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降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活化居民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中心使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前后服务质量、工作时间、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全面地捕捉信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结论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初步认定本系统是一套符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需要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