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在不同时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共261例,发病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96例,发病〉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组139例,入院后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待症状明显缓解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综合观察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和C组(p〈0.05),术中发现三组患者胆囊三角粘连及大网膜包裹胆囊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在发病后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中转开腹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任开文  康忠 《西部医学》2009,21(9):1527-1528,153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问:〉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最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新康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发生1例中转开腹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体征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长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微创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承峰 《当代医学》2014,(27):58-59
目的: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予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山东省梁山县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6.00±13.42)mL较对照组(51.00±14.72)mL少,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组患者术后的肠粘连、出血、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率8.33%低于对照组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中,手术时间短且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进行分组,Ⅰ组93例患病时间在48 h内,Ⅱ组86例患病介于48~72 h之间,Ⅲ组66例患病超过72 h,Ⅳ组43例患者择期手术.结果 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中转开腹率高于Ⅰ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及Ⅳ组中转开腹率低于Ⅲ组,手术时间短于Ⅲ组(P<0.05).体温≥38℃患者、有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0×109/L、胆囊壁厚度≥6 mm、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48 h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中转开腹率(P<0.05).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症状发作后48 h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明志祥 《广西医学》2014,(7):966-968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128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中转开腹的36例患者为中转开腹组,随机选取10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腹腔镜组,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将腹腔镜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有无合并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胆囊管结石嵌顿、有无坏疽性胆囊炎、有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2 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5 mm、坏疽性胆囊炎是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引起中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病程≥72 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5 mm、坏疽性胆囊炎,如合并有以上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则中转开腹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时间随机分为A组262例和B组350例,A组患者在就诊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首先给予综合治疗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中性粒细胞平均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相似(P>0.05);术后24、72h CRP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224,P<0.01).结论 急性胆囊炎应及时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最好在发病72h内,可显著降低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0例。按从症状发作到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分为4组,Ⅰ组(74例)为症状发作48 h内手术的患者;Ⅱ组(69例)为症状发作后48~72 h内手术的患者;Ⅲ组(53例)为症状发作72 h后手术的患者;Ⅳ组(34例)为入院后先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症状缓解2~4周后再择期手术的患者。比较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时间,同时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F=7.99,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温、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手术时机7个因素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r=1.298,OR=3.698,95%CI(1.867,4.789)〕和手术时机〔r=1.062,OR=2.265,95%CI(1.688,3.82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 h内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选择是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19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 h内手术63例,B组为48~72 h内手术53例,C组为72 h~2周内手术58例,D组为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发作两周后择期手术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B、C组少(P<0.05),而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腹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892、3.168、2.124,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低于对照组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微创外科收治的112例轻中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LC),即ELC组;对照组52例,发病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LC),即DLC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的差别。结果 ELC组术中出血量较DLC组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D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嘉 《中外医疗》2014,(13):30-3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对照组患者直接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后再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25例患者中,20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00%,研究组25例患者中,25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研究组腹腔镜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干预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可早期控制胆道炎症,降低胆道压力,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不同时段内治疗急性胆囊炎最佳手术时机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发病在72 h以内分为研究组,发病超过72 h为参照组,各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 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发病后72 h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发病时间超时72 h的患者,且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应该依据患者情况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12月2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115例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手术、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115例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行LC,其中完成110例,成功率95.65%;5例中转开腹,开腹率4.3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1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6例;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采用24 h前、24 h中、24 h后进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探讨三组的影响因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55%、21.15%、14.29%,Ⅰ组开腹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4%、5.77%及7.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心率测量、血压测量、胆囊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出现24 h之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高,医学临床试验表明,Ⅱ组腹腔镜手术及中转开腹法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病症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向晓勇  李油山 《中外医疗》2013,(31):32+34-32,34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病至手术在72 h以内的患者40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0/40),在术中和术后未有出血和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病至手术在72 h以外的患者20例,手术成功率为90%(2/20),术中有1例患者胆囊的三角区发生出血,因在镜下无法止血而选择中转实施开腹手术。术中有1例患者的胆道壁损伤,而选择中转实施开腹手术,进行胆道壁的修补同时置T管进行引流。术后有2例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2例患者发生胆漏,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发生多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于发病至手术在72 h以内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苗伟 《当代医学》2014,(19):33-34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镇痛药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开腹胆囊切除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快速,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时降低中转开腹的手术技巧.方法 将26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术中解剖胆囊三角困难即中转开腹;治疗组117例术中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处理胆囊三角,以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中转开腹.结果 前一年150例中转开腹39例(26%),后一年117例手术中转开腹共13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明显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手术时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病程将143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1例行早期抗感染治疗72h后延期手术,观察组72例在确诊72h内行早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中转开腹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8%,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8.75±11.9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68.65±12.43)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90%,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对手术时机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