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庆青  胡晓峰  郑运江  李滨 《海南医学》2014,(12):1736-173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1例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和辅助呼吸机动用评分(ARMES)等。结果 NIPPV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 h后pH、PaO2、SaO2、RR、HR、BP、ARMES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24 h后可明显降低PaCO2(P<0.05)。3例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5 d后顺利脱机,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河豚鱼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具有可逆性、时间性的特点,NIPPV通过提高PaO2、降低PaCO2,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静 《海南医学》2009,20(11):74-7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4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以及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压(Bp)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H、PaO2、PaCO2、Sa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抢救成功率高。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症状,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合理的使用机械通气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青苹 《中原医刊》2011,(18):96-9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治疗,检测通气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0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有效降低了PaCO2水平,提高了血pH值、PaO2、SaO2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NIPPV3h后即能改善患者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减慢HR、RR;治疗72h后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且使用时间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简称慢阻肺呼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明确78例慢阻肺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分成治疗组39例,采用咪达唑仑及丙泊酚镇静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约束带约束,不予镇静。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撤机时间、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镇静治疗后HR、RR、SaO2、PaO2、PaC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撤机时间缩短,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对慢阻肺呼衰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给予良好的镇静治疗,能明显改善HR、RR、SaO2、PaO2、PaCO2,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梁结柱 《广州医药》2009,40(3):24-2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86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和低浓度氧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改善不显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朱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0-131,13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HR、RR、PaCO2均明显降低,PaO2、SaO2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机体的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缓解病情,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0):1428-143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后72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减慢,pH值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病情好转率高,病情加重率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2月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33例进行疗效分析,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经NIPPV方法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后HR、RR、SaO2、PaO2、PaCO2、pH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NIPPV治疗可以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的使用,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效果。方法:将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的临床表现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等变化。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发作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NIPPV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 h和8 h后的HR、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SaO2、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HR、RR和MAP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随访6个月内2组因再次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A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是救治AH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3 h及治疗72 h,对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B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O2、pH、PaO2、PaCO2、HR及BR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O2、PaO2、pH均高于治疗前,但HR、BR、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但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B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S用力呼吸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FEV。%)、FEV。与用力肺活量(FVCC)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实验组治疗后PaO2、SaO2、FEV,%、FEV。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治疗期间,实验组排痰困难发生率为3.33%,口感咽痛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lation,NIPPV)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脓毒症所致ALI/ARDS共27例,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 h、24 h及撤机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以及无创心功能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指数变化。结果经NIPPV治疗后,患者PaO2、SaO2较通气前显著增高(P<0.01),HR下降(P<0.05),MAP、CI、CO、SVR较通气前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NIPPV能提高脓毒症所致ALI/ARDS早期患者的SaO2、PaO2,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是否给予BiPAP,将120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结果①经治疗同时间点酸碱度(power of hydrogen,pH)、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aritory rate,RR)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有不良反应出现,但都能配合与耐受,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③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能有效改善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予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23例)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22例).监测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Q2)]及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0%和4.3%,对照组分别为22.7%和9.1%.结论 NIPPV具有无创伤、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PaO2,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将72例60岁以上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气体吸入对高原缺氧犬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氧气(O2)、二氧化碳(CO2)及氧气与二氧化碳混合气(O2 CO2)对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情况.方法: 将15条杂种犬放入减压舱,以3 m/s的速度到达4500 m高度,持续减压3 d,造成急性高原缺氧模型,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急性缺氧犬分别吸入O2,CO2及O2 CO2,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性缺氧犬分别吸入O2,CO2及O2 CO2后,各组自身前后比较,氧气组能减慢HR,提高SaO2,PaO2,PaCO2,降低mPAP,改善血流动力学(P<0.001~0.05),但对血液中HCO3-的改善不明显;CO2组能提高血液中HCO3-,PaCO2(P<0.001~0.05),但不能提高SaO2,PaO2,不能降低mPAP而增加心脏负担;O2 CO2组则既有益于血流动力学的好转,又有利于血气的改善(P<0.001~0.05).结论: O2 CO2混合对高原缺氧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优于CO2 及O2的单独使用,可能对急性高山病(AMS)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