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94例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用于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给予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及抗结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抗病毒及抗结核的基础上加以甘草酸二铵进行肝脏保护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能够显著缓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TB)合并乙型病毒性感染(HBVI)患者中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应用作出指导。方法:共选取了102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抗结核与抗病毒治疗,实验组再抗结核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再采取护肝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肺结核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ALT、AST、TBIL各项肝功指标均比同期的对照组要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4.1%)要高于对照组(86.3%),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中抗病毒联合保肝治疗,能够对肝脏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普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护肝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护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治疗组(A组)、护肝治疗同时抗结核治疗组(B组)、单纯抗结核组(C组),观察肝脏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抗病毒组ALT和T-Bil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和T-Bil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停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率略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病理炎症分级: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炎症是引起不能继续抗结核的主要因素,而乙肝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郑杨  刘雪梅 《当代医学》2016,(30):115-116
目的:分析跟踪护理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6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院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的常规护理以及出院后给予跟踪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漏服药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复查项目知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院后给予跟踪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PTB)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PTB合并CHB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方法分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基于此,给予试验组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LT、AST及TBi 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TB合并CHB患者,行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安全、有效,可减轻肝功能进一步损害,故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试验组患者采3HESG/9HEG化疗方案;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肺结核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较于2HRZE/4HR化疗方案,3HESG/9HEG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及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HBV-DNA)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1/20)比30.00%(6/20)](P<0.05);在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结果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结果低于对照组[(3.04±0.41)lg拷贝数/ml vs观察组(5.83±0.64 lg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期间加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及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0)。2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口服,2次/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再出血发生率为8.0%,Hp转阴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再出血发生率为24.0%,Hp转阴率为58.8%,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黄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33-1735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62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对HBV DNA水平、ALT、AFB进行检查,4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HBV DNA水平、ALT、AFB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1例患者中HBeAg转阴10例,转阴率为32.26%,对照组无1例HBeAg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小云  于晓燕 《西部医学》2011,23(7):1298-1299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乙肝病毒(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7例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以3HREV/6HR治疗;对照组47例,予以3HRZE/6HR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24.0%,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4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结核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93.6%,抗结核化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疗效好,肝毒性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47-48,51
目的对肾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研究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肾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mg/d.1周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后按照肾炎治疗标准减量。肾炎合并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HBVDNA阴性者治疗后仍阴性;HBVDNA(滴度10^2-10^3)者治疗后41.2%转阴,52.9%滴度下降,5.9%滴度先下降后又上升;HBVDNA(滴度10^4-10^5)者治疗后33.3%转阴性,33-3%滴度下降,33-3%先下降后上升;HBVDNA(滴度10^6,10^7)者100%滴度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药物治疗后,肾炎治疗疗效比较,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55.O%,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57.8%,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肾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安全有效,HBVDNA及肝功能影响小,临床缓解率与非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炎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行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将8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分为观察组(低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低病毒载量未抗病毒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护肝、支持、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及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病死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低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引起的ACLF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入选本研究,均符合诊断标准,无明显药物禁忌,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2组血液指标变化、KPS评分疗效、血液学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各液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KPS量表评分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4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TB)杆菌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单纯TB感染者45例,TB合并HBV感染者35例,前4月均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2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每2~4周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T细胞亚群等指标,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TB HBV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3%,较单纯TB组高,发生时间较单纯TB组早半月,发生平均年龄小8岁;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炎症积分均较TB组高(P<0.05);肝功能异常者中80%为HBeAb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重,CD4 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的肝毒性增强,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25-27+3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BIL、ALT、AST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可实现疗效的提升,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颗粒对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前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复发后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变化、肝脏功能变化以及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肝脏功能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补肾健脾颗粒疗效甚佳、使用安全.患者的HBV—DNA阴转率较高.值得临床摊广.  相似文献   

19.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燕  龚君佐 《西部医学》2011,23(11):2166-216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处于非活动期或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予以3HREV/6HRE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3HREZ/6HRE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或者加重几率23.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或者加重几率48.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结核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94.9%,抗结核化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好,且肝毒性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