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区居民健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一种“重病、疑难病去大医院、专科医院找权威医生,小病、常见病和日常强身保健在社区、家庭解决”的新型医疗保健模式正在形成。社区、家庭全科医生将越来越受重视。医疗保健不考虑社区这一个重要的因素,就难以为个人及家庭提供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就难以主动服务于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更难以使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最佳效益。以社区为范围的医疗保健服务从个人服务扩大到家庭服务,又从家庭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通过动员社区参与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计划,主动服务于社区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从而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创建"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个团队中的18名医生与辖区内居民签订了契约式服务,每名医生约签约50户"粉丝"家庭,共签约"粉丝"家庭925户。责任医生为"粉丝"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指导等服务,由此盘活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慢性病管理等各项社区卫生工作。结果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运行,使社区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运行效果良好,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居民1 520例,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1 4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研究中心统一设计的"需方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对纳入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首诊意愿及不接受社区首诊原因、居民接受社区医疗服务情况。结果 患一般性疾病时,1 250例(83.4%)居民有社区首诊意愿。不同文化程度、医保类型、距离最近医疗服务机构,以及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建立过健康档案、是否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就业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对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较高,距离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社区居民保健与医疗服务快捷方便的需要,复兴医院在社区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基础上,搭建了社区与居民家庭信息互动的网络平台,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社区医疗服务进家庭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三位一体”交流互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背景 云南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了解社区居民的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与开展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目的 了解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签约意愿的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云南省昆明市13个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选取2个区1个县;采用典型抽样法,分别从每个区(县)中选取1个社区,依次为五华区的红云社区、西山区的前卫社区、晋宁区古城镇;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每个社区中抽取90户家庭,以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就诊行为及签约意愿等。共发放问卷1 412份,回收有效问卷1 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1 318例居民中,有签约意愿者1 187例(9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个人年收入、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选择社区首诊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类型、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较高,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住在城区、患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0.5 h、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0.5 h的居民具有更高的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7.
一、社区医疗的基本概念社区医疗是全科医生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 ,向社区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与传统的基层医疗服务相比较 ,社区医疗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的连续性和人格化的医疗服务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二、社区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1、依靠社区卫生专业人员的团队合作。为社区居民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及时做好转诊、会诊等协调性工作。2、为居民提供出诊、设立家庭病床等家庭服务。3、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及时掌握居民及家…  相似文献   

8.
家庭保健合同基线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引  秦卫  鲍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1,4(11):870-872
目的 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向需求家庭医生的方向迈进。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社区中抽取的350名居民进行入户访谈。结果 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测血压、住院、门诊、出诊、肌肉注射、送药、静脉注射、家庭护理、上门预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10位。社区居民期望的卫生服务分别是家庭病床、测血压、静脉点滴、出诊、疾病诊疗、门诊、肌肉注射、家庭护理、住院、静脉推注等10个项目。结论 家庭保健合同制可以通过合同制的方式为签约家庭的成员提供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诊治、建立家庭病床、健康教育等医疗和保健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9.
季晖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22-1525
  目的  分析“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实施下社区居民社区就诊次数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6—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18年门诊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信息、健康情况、就诊次数。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04位居民在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中位数为3(1, 11)次,人均就诊次数为10.4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签约情况、签约时长、年龄、职业、离退休状态、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有无配药/基本诊疗需求不同的居民,其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签约、签约时长、年龄、消化道疾病、配药是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其中,签约、签约时间久、高龄、有配药需求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促进因素;消化道疾病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阻碍因素。  结论  “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1+1”医疗机构签约吸引居民到社区就诊的同时,也需注意对自身临床技能的提升,以应对居民多样化的健康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抽取社区居民600例。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对“1+1+1”签约的知晓和签约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情况、患病后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结果 580例社区居民中,有社区首诊意愿的居民463例(79.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1+1+1”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不知晓的居民,已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未签约的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固定就诊医生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无固定就诊医生的居民,对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技能水平感到满意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一般/不满意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签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有固定就诊医生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1+1”签约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进而促进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始,以为辖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为基础,全方位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进行签约。目前辖区60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签约服务已达饱和状态,为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疾病预防和控制从源头抓起。接下来签约重心必须向功能社区转移,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服务的有效性和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改善医疗服务秩序,让社区居民有更显著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签约服务对分级诊疗的影响。方法从我站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中调出100例居民就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观察实行社区签约服务前后其分级诊疗效果,并根据其社区签约情况进行分层研究,探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方向。结果开展社区签约服务后其患病率、诊疗效果及社区医生利用情况均显著优于开展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前提,能够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病情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京北山区的老年居民慢性病高发、经济基础薄弱、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距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路途较远。目前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二者在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并对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适宜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9年9—10月,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的8个乡(镇),按比例抽取每个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及签约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抽取社区医生141例、乡村医生133例、老年居民345例。老年居民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内容、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渠道、对该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等;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开展签约服务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为老年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4例社区医生、24例乡村医生、16例老年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调研对象对联动签约服务模式中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职责的认知、对该签约服务模式的看法、对互联网在该模式中应用的看法、对该签约模式发展的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前3位依次为下乡开展大课堂宣传〔199(57.7%)〕、下乡体检〔197(57.1%)〕、送医送药下乡巡诊〔169(49.0%)〕;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或渠道前3位依次为门诊诊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在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老年居民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前3种渠道依次是乡村医生/村中喇叭宣传〔253(73.33%)〕、社区医生就诊时面对面宣传〔134(38.84%)〕、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126(36.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对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项目、沟通能力的满意度是其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出诊服务、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长期处方服务开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网络在线与居民交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发现老年居民对网络在线服务需求较低,对乡村医生依赖性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有限;社区医生与老年居民交流少,主要以协调医疗资源为主。结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呈现出对乡村医生近距离服务的高度依赖,对社区医生高水平技术和医疗资源平台的需求。建议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医生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社区医生技术和平台优势,优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在社区在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和健康保健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是深圳市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政府连续三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十大内容之一。”水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深圳市慢性的防治院”,主办的全市首家成立的祺我卫生服务试点。三年来,在社区开展了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院、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疾病诊治6大工作内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家庭访问。明确了社区诊断和居民健康状况,给区内全部常住人口建  相似文献   

15.
鲍勇  许速  杜学礼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27-1828
(接2013年第11卷第11期) 2.2我国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制度设计 2.2.1体制机制区域内居民选择医疗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定点签约,实现首诊在社区,随后社区医院可根据病情选择转诊至同一联合体所属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医保可根据联合体所签约居民人数实行总额预付,以此解决双向转诊一直难以真正实现的关键点“经济利益”纠葛,可实现“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通过节约医疗资源,也节省了患者的实际支付。  相似文献   

16.
魏威  张尚武  熊巨洋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29-1132
家庭医疗签约服务是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服务内涵、配套措施及尚存问题。提出要加强家庭医生专业人才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作用,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而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当"健康守门人",同时引导居民理性就医,构建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有效、连续、全面以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促进和维护整体健康为目标,为社区家庭成员提供长期、稳定、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是落实家庭医生制度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手段,是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相互信任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参与社区医疗服务,既要为社会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还应根据国家倡导的“预防为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中医药医疗服务范围,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性强、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并非所有的疾病和健康问题都只能在医院解决,健康需要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医疗保健经历着家庭-社区-医院-家庭和社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飞跃。医疗保健重新回归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观念越来越被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以预防保健为主、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两者兼顾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通过对桂林市六合和花园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状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侯进  陆新建  蔡利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37-1142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效果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0个村/居委的1 100例签约居民为本调查对象。于2015年2-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医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的能力;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效果评价;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1 04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结果 1 033例签约居民中,有350例(占33.9%)表示"社区基本医疗固定到签约医生处就诊",388例(占37.6%)表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服务项目的评分分别为(7.68±2.25)、(7.67±1.97)、(7.64±1.97)、(8.03±1.95)、(7.55±2.03)、(7.45±2.17)、(7.22±2.53)、(7.16±2.39)、(7.09±2.40)、(7.18±2.39)、(8.13±1.95)分;满意度评分为(7.89±1.89)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慢性病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评价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但也存在着签约居民对服务有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加强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居民个体因素,多举措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技能,最终与签约居民建立固定、连续、综合的诊疗关系,建立"守健康、守费用"目标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