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的动脉     
Von Haller(1754)就对脊髓的动脉进行过研究,Adamkiewicz(1882)和 Kaddi(1889)发表了有关脊髓动脉的经典论述。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某些手术后出现了脊髓并发症,有可能是由于脊髓的血液供应受影响所致,这又促使人们对脊髓血供进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胎儿脊髓发育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3例正常胎尸标本上观测了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长、终丝、脊髓重及脊髓体积等指标。至胎龄4个月,脊髓已脱离骶管;至出生前,脊髓圆锥下端相对于L2 ̄L3椎体之间;硬脊膜囊下界相对S1 ̄S2椎体之间;外终丝止点基本保持在Co1 ̄Co2椎体之间;脊髓长与身长之比显示逐月下降趋势;至出生前,脊髓长为身长的1/3;脊髓重与体重之比保持在0.1%左右。上述各项脊髓发育指标的性差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自从1908年Preobraschenski首次报导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以来,迄今只有少数病例报告,且都未作电生理研究。作者报告3例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并从临床、放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本组3例均为老年患者(55~70岁),其临床表现如下;1)突然发生的、非进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19世纪以来,国外对脊髓的血液供应,就已经有了报导。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近年来对该课题有了更广泛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从成人到儿童均有报导;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都有所发展。然而,国内资料较少。仅金保纯[1]等对中国人的脊髓动脉进行过观察。本文对20例成人脑血管有关脊髓动脉的来源,进行了表面血管的观察。此外,还着重对20例婴儿的脊髓动脉,用ABS丁酮溶液进行了血管灌  相似文献   

5.
脊髓根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供脊髓动脉供应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探讨脊髓缺血软化的机理提供形态学基础,本文对39例动脉内灌注乳胶和明胶的婴幼儿脊髓前动脉进行观测.脊髓前动脉按其支数不同可分三型,Ⅰ型(10例,占25.64%)仅有一支脊髓前动脉;Ⅱ型(27例,占69.23%)有两支骨髓前动脉:Ⅲ型(2例,占5.13%)有三支脊髓前动脉.婴幼儿脊髓前动脉的管径左右相似,平均为0.55±0.12mm.两支或三支脊髓前动脉相吻合形成脊髓前(正中)动脉.其汇合部位可在延髓也可在颈髓各段,最低达C_8平面.本文并对脊髓前动脉的命名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血管较详细的论述见于19世纪后期:1882年,Adamkiewicz认为运动性共济失调可能是脊髓的一种血管性疾病。为了建立这一理论,他对脊髓的血管进行了解剖学观察。1889年Kadyi也发表了脊髓血管的经典论述。以后,随着医学的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167例(成人64)脊髓标本上观察了颈、腰二膨大动脉的分布、口径发起和走行等,为开展脊髓动脉造影和栓塞疗法提供国人解剖资料。腰膨大动脉多见于脊髓胸8~腰1节,左侧为主;颈膨大动脉多见于颈7、8节,左侧略多。文中也对脊髓动脉造影的图像、适应证和常见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9~41周的193例胎尸的脊髓与脊柱进行了观察测量:求得了二者在8个相应时期的增长数据;对二者各部位的发育作了对比分析;对脊髓的发育进行了性别的对比。结果表明:脊髓与脊柱的增长率大不相同,脊髓增长了3.85倍,而脊柱增长了5.17倍,以至二者的长度差从9周的5.75mm,增加到出生前的83.60mm。二者的发育不仅存在着时限阶段的不平衡性,而且也存在着部位的不平衡性。脊髓发育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时NF-κ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时NF 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s,EMSA)、Westernblotanalysis(WBA)等方法 ,对脊髓胞核与胞浆内NF κB在各个时点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急性脊髓创伤性损伤中可使脊髓胞浆和胞核内NF κB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NF κB被激活是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每组10只大鼠。SCI模型组和BYHWD组建立大鼠SCI模型, BYHWD组大鼠给予BYHWD(20ml/kg)灌胃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BYHWD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结论:BYHWD可通过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SCI时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复杂,脊髓截瘫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近年来DTI应用于脊髓的研究不断有新进展,逐渐显示出其在脊髓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DTI在脊髓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神经降压素在大鼠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在脊髓横断面上,神经降压素反应阳性纤维成双带分布于脊髓后角,主要位于Ⅱ、Ⅲ板层,以胸段最密集;神经降压素反应阳性神经元位于Ⅲ板层外侧,为园形或多角形,与其它神经元形成接触。结果提示,神经降压素在感觉传导通路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胚胎脑组织移植术,观察胚胎大鼠脊髓组织在同种成年鼠损伤脊髓内存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孕 13~16d 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入成年鼠脊髓 T11 L1 背外侧组织创伤后 3~5d 的腔隙内,胚胎脊髓组织能在宿主鼠脊髓内存活,并生长发育成为成熟鼠脊髓组织构筑。移植组织存活率为 50% 。胚胎鼠脊髓移植组织的存活受宿主脊髓损伤程度、供体胚龄、移植时间和部位、移植组织营养及供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数据库的优点。方法采用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数据库,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采集35例病人的信息。结果脊髓损伤男女性别比率为10.67∶1,平均年龄50.06岁,其中工人和农民共29例(82.85%)。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分别占44.00%和24.00%)。骨折部位:颈段10例(28.57%),胸段6例(17.14%),胸腰段4例(11.43%)。完全性损伤12例(34.29%),不完全性损伤23例(65.71%);按ASIA分级,脊髓功能分级主要以A级和D级为主,分别占34.29%和25.71%。35例病人中存在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者分别为25例和17例。结论通过中国脊髓损伤数据库,可以对急性脊髓损伤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特点,提高急性脊髓损伤疾病的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