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谭清  王丽英  王建平 《中国针灸》2006,26(11):781-783
目的:观察针刺泻法加益视明目中药对视神经萎缩视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视功能的改善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相比,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75·76%,对照组为56·67%,观察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VEP)之P100波潜时延长及波峰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而视野、色觉改善无明显意义。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对视神经萎缩视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2):1770-1771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高压氧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脱水以及常规神经功能恢复类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采用小型空气加压舱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为夹脊穴,电针刺激夹脊穴,共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脊髓ASIA损伤分级的分布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损伤分级运动、感觉平面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分布于D、E级,且观察组E级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平面、感觉平面的恢复情况分别为(3.46±1.12)、(5.68±1.09)优于对照组患者(2.76±0.92)、(3.21±0.9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临床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复方丹参、脑保护剂及针刺运动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能促进脑的结构和功能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患者意识、语言、认知、肢体功能改善,因此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疗程2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的治疗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综合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平  周炜  王寅 《中国针灸》2007,27(5):325-328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组(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B、C、D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D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针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68-197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西药组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脑活络针刺法,针药结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偏瘫复原合剂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对3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能明显改善,针药结合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并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贺军 《中国针灸》2008,28(1):30-3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压氧与单纯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观察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采用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穴结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高压氧治疗。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不同部位脑梗塞针刺效应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段国俊  唐强 《中国针灸》1997,17(10):591-593
92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梗塞部位的不同分成大脑半球表面梗塞组和大脑半球深部梗塞组,这两组再分别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即共分成表面梗塞针刺组、表面梗塞对照组、深部梗塞针刺组、深部梗塞对照组4组。观察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但针刺的作用却因梗塞部位的不同而异,即大脑表面梗塞的针刺疗效好于深部梗塞。提示:针刺效应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平  边垠  周炜 《中国针灸》2003,23(2):103-10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氧电极测定氧耗量的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针前、针后1周、1月的血小板呼吸功能的测定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0例中有14例与正常对照数据相符,16例低于正常对照(P<0.05);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对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刺络放血疗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与刺络放血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分为刺络放血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第30天、第60天进行临床病类积分和有关的凝血指标作阶段性评价。结果:刺络放血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P<0.01),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P<0.01)。与对照组相比,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和针刺对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机制,刺络放血能够更加迅速、明显地改善凝血和抗凝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米曙光 《中国针灸》2002,22(7):11-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针法。方法:采用头针滞针刺法加体针(治疗组)治疗小儿脑瘫150例,同时设头针常规刺法加体针(对照组)7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高危儿对其发育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高危儿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运动疗法对高危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治疗,采用儿心量表观察发育商变化。结果:治疗组五能区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中脑瘫的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早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而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整体针灸法分期取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针灸法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风病中医病类诊断计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