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晋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3):218-219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语出《素问·咳论篇》,是《咳论》对咳证诸多病因的总结语。这一论点一直指导咳嗽的临床辨证和治疗。历代医家对此亦有诸多论述,然对“聚于胃,关于肺”的含义尚有商榷之处,其临床意义及理论依据亦较少论及,下面浅谈笔者学习这句经文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2.
3.
“聚于胃,关于肺”指出咳嗽与肺胃相关。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为小儿久咳的根本原因,调理脾胃是治疗小儿久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5.
血瘀理论始于《内经》,书中虽无血瘀之名,但有“血凝涩”、“血脉凝泣”、“脉不通”、“恶血”、“留血”、“血著”等记载,后世医家所论及的血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多源于此并逐步完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1):1-1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215500)桑曜指导黄永昌【关键词】《内经》气血理论临床意义《内经》全篇162篇,气血理论贯穿始终,对临床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除邪疾”之... 相似文献
7.
8.
热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属于中医八纲辨证之一,《内经》对热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与饮食禁忌等有比较详尽的论述,为后世热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临床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经》养生学说对抗衰老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命与先天禀赋有关,但后天修养也是关键。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夭折;先天虽弱,但勤于慎节,亦得长寿。而禀赋为先天所定,不可强求。养生乃修养之道,后天所获,意在人为,所谓“人能胜天也。”这是《内经》养生学说的基本宗旨。 《内经》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有它共同的物质根源,都是由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所构成。作为万物之一的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统一体,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朱祝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2)
《素问·咳论》中的“聚于胃,关于肺”,提出了肺胃经脉相连,容易互传邪气;肺胃司降布津,容易聚湿为痰;肺卫化源于胃,容易内外合邪的生理病理观。为咳病的治疗大法—肺胃同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治肺胃在咳病的治疗中常获良效、根据1100例咳(喘)病的临床统计,肺胃同治者213例占19.8%,选用方剂十九组,占所用方剂总数的21%,有效率为84%。其中以补肺汤加减的有效率为88.1%,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 相似文献
11.
肺与胃,是人体两大重要脏腑,从中医学整体观念角度来讲,胃食管反流病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合并症,对其转归及预后有着深刻的影响,故从肺与胃的关系着手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年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
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清·江苏南汇人。生子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登光绪丁酉拔萃科,未仕。曾师事张文虎和钟文蒸,王先谦是他补禀膳生时座师,与俞樾等有往还。著作有《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周易读异》等20多种。于氏对《内经》的校注,见《香草续校书》,该书是他继校注经部著作的《香草校书》之后对子、史部著作的校注。于氏校注《内经》只限于《素问》凡103条,不及《灵枢》,然在行文中对《灵枢》亦多所征引,说明对《灵枢》并非没有研究。本文拟对于氏的校注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学习和研究《内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素问·咳论》提出"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高度概括了咳嗽的病因病机.系统梳理了历代医家关于"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与实践经验,从解剖、经络、五行、气机、津液、气血等方面阐述该理论基础.解剖相邻:肺胃位于膈肌的上下位置,两者仅一膈相邻.经络相通:脾胃经相表里,肺与大肠经互为表里,肺与脾同属太阴经,胃与大肠同属阳明经,同名经络经气相通,相互为用.五行相生:肺属金,脾胃属土,母子相生.气机相协:肺主肃降,胃作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降,以降为和,胃亦喜降,肺胃同降.津液相承:肺的宣降和脾胃的运化正常,才能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气血相生:肺主气司呼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概述了应用此理论指导肺系疾病和胃系疾病治疗的现状.无论是肺系病从胃论治,还是胃系病从肺论治,都离不开肺胃,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4.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高发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临床现象,IPF与GERD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目前,国际上缺乏干预GERD对IPF病程或预后的前瞻性研究.从中医学“聚于胃,关于肺”角度阐述IPF合并GER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治疗IPF时,应当重视健脾的重要性,观察干预GERD对IPF病程的影响,进而阐明抑制胃食管酸反流与对IPF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健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761-763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最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治牢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3)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内容之一,因其能基本概括中医常见病的发生机理,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对诸痛痒疮的认识诸:“众”、“各”、“许多”之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指多种疼痛、瘙痒、疮疡病变的发生,都与心之功能有关。但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8.
19.
邹学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4)
《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的本义,指北斗的斗柄。从示、从申,“示”的上半截是篆文的“■”,即上字,指天上;下半截“■”三点,指天上的日月星,古人“仰则观象于天”,就是看的天上的日月星。“申”是十二地支之一,用以代表方位,十二地支作成园图,申方恰在 相似文献
20.
史红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37-37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说明身体某个脏腑病变或功能失调均可使肺气宣降失常,气道不利而咳嗽.不过,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外感之咳与内伤之咳,因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