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皮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张敏综述张谊之审校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性,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1]。由于结缔组织病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氏现象和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系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改变及感觉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笔者对近10年在所在医院住院的64例伴RP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雷诺现象在SLE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85例SLE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确定SLE中缺血性骨坏死(AVN)的发生率、SLE严重程度、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及雷诺氏现象在其发生中的作用.从中共发现13例(7%)AVN,均为女性,年龄17~50岁(平均31岁).9例发生在40岁之前,其中6例在30岁以下.6例有雷诺氏现象,1例曾发生小腿血管炎性溃疡,10例为重症SLE伴多系统病变,其中2例分别死于脑及肾病  相似文献   

4.
伴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伴雷诺现象(RP)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4年在我院住院的42例拌RP的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116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与无RP组相比,有RP组出现脱发、肌炎/肌病、心脏受累和肺动脉高压的几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6.90%-83.33%,9.48%-23.81%,29.31%-59.52%,1.72%-21.43%,P<0.05或0.01)。γ-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抗RNP及抗Sm抗体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分别为50.52%-73.68%,68.47%-87.80%,24.04%-70.00%,7.69%-35.00%,P<0.05或0.01)。而两组患者在肾炎、神经系统受累及血液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125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15年的随访,其中包括全部的1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并发右心衰竭(有RP组)。结论:SLE患者出现雷诺现象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对伴雷诺现象的SLE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25例SLE骨关节摄片结果,对INB与SLE的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关系进行分析.25例SLE中INB的发生率为40%,发生INB的10例SLE50%兼有雷诺氏现象及血管炎.而不并有INB的SLE仅1例(6.6%)有血管炎等症状.本组结果支持Zizic等认为SLE患者中有一亚群其临床表现有雷诺氏现象,血管炎等者应高度怀疑可并发INB,10例INB服强的松平均47,4个月,平均总量为21979.7mg,15例无INB者服强的松平均30.4个月,平均总量为13555mg,看来皮质激素大剂量长期应用是导致INB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个体差异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用低剪切30流变仪对70例红斑狼疮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剪切弹性模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这种异常基本上不受雷诺氏现象、肾脏损害、抗核抗体滴度、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影响。作者对这种异常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剪切-30流变仪对70例红斑狼疮患者和40名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剪切弹性模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这种异常基本上不受雷诺氏现象、肾脏损害、抗核抗体滴度、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影响.作者对这种异常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近8年我院门诊或住院的73例SC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5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对照。结果:SCLE组出现光敏和抗SS—B抗体的病例明显高于SLE组,而发热、口鼻溃疡、血管损害、脱发、雷诺现象、关节痛、浆膜炎、肾损害、心脏损害、肝损害等发生率及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抗体、γ-球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例数,明显低于SLE组。SCLE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及实验室阳性结果,但是较SLE患者少而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天津市长征医院收治的伴RP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91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伴RP的SLE患者出现脱发、指/趾末端血管炎、甲周红斑、肺脏受累及心电图改变的频率较高,抗U1RNP,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且该组患者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RP的SLE患者更易发生系统损害和免疫学异常,疾病活动性明显,应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患者系统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由甲基多巴引起的LE细胞现象已有几例报告,但无一有SLE的临床表现.本文报告一例服用甲基多巴后出现了狼疮样综合征.患者48岁,女.因不适、全身衰弱、关节痛、晨僵以及持续12个月的雷诺氏现象而入院.用甲基多巴250mg,每日3次,治疗高血压已2年.入院时血压180/100.体检无其它异常发现.未见皮疹或关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合并多种血液及尿液异常,易误诊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为减少SLE的误诊,笔者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SLE患者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生育期女性,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治疗疗效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日光照射、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分布异常、遗传因素、自由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皮肤微生态失衡、精神因素及某些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日光照射、激素水平及受体分布异常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长征医院2003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发病高峰为10~40岁,以女性为多;临床表现分析显示,蝶形红斑、光敏、关节痛、脱发最为常见症状,其次为雷诺现象及发热;实验室指标分析显示,ANA、ENA、ds-DNA、免疫球蛋白/补体异常阳性率较高;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均有差异;SLE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狼疮带试验在SLE的诊断中十分重要。结论 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一例SLE患者伴雷诺氏现象,频繁发作,采用保守疗法,效果不满意,而用己酮可可碱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患者37岁,女,患SLE已5年。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320,斑点型)、有关节痛、关节炎、胸膜炎、发热及亚急性皮肤损害而无肾受累。一天内雷诺氏现象(RP)发作12~15次,历  相似文献   

15.
SLE和普通可变的低γ球蛋白血症(CVH)均属B淋巴细胞机能障碍所致的一类疾病。SLE伴发CVH不常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性,36岁。1967年10月诊为SLE,当时有体重减轻,全身性红斑,雷诺氏现象及对称性膝、踝、趾关节炎。WBC3950,ANA阳性,LE细胞(+),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肾功检查正常,γ球蛋白3.19g/dl。1968年5月狼疮恶化,服强的松,5~40mg/d。早期曾伴发急性腮腺炎,缺血性小腿溃疡,但无典型肾病。1969年6月,因SLE多次复发,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3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SLE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典型的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其中2例有潜在的肌炎.病例1 男,76岁,近端肌肉疼痛、僵硬、伴明显的体重下降4个月.2年前曾有轻度雷诺氏现象.体检无明显异常.血浆粘滞度增高,有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ANA弱阳性(40IU).DNA结合率正常,血清CPK和转氨酶正常.诊断为风湿性多发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SLE患者作了外周微循环观察,并同时作临末和实验室检查,以20例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和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SLE患者的甲皱、舌尖、皮损和眼底网膜都存在外周微循环障碍.SLE的外周微循环异常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即外周微循环障碍越严重.患者内脏受累情况及病情越严重;反之亦然.微血流障碍和病情活动情况一致.本文还对舌尖微循环的观察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勃起功能障碍病因病机复杂,迄今尚未明了,为探讨血管因素对老年勃起功能的影响,以脉冲超声多普勒探测阴茎背动脉横切面图形,以微机图像扫描仪测量其面积并计算出血流量,结合血液流变学原理提示血管口径和血流量在老年勃起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勃起功能正常老年人(60~65)岁19例,(66~71)岁21例;勃起功能障碍老年人(60~65)岁31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观察(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已知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和血浆粘度的明显增高。银屑病有微循环障碍已被肯定,但对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报道很少。为此,我们于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对银屑病作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栓调节蛋白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血管内凝血的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已证实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增高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 [1]。 Lowe等 [2]的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微血管异常,并易合并闭塞性血管疾患 [3]。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血浆 sTM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受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银屑病的发病及其合并症的关系。 一、资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患者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38例,男 29例,女 9例;年龄 10~ 69岁,平均 (49.2± 16.6)岁;病程 1个月至 40年,其中进行期 26例,静止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