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男性,41岁。因反复口腔及外阴溃疡10年,腹疼3个月人院。10年前始反复出现口腔及外阴溃疡,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及间断无规律的发热(体温39C以上)。l年前出现肛周脓肿,手术切开后形成疾管至今未愈,8个月前出现上腹不适。胃镜示食管下端及胃角溃疡,3个月前始下腹疼、腹泻便秘交替,近1个月疼痛加剧,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患者自发病后,前胸、大腿皮肤反复出现毛囊炎改变,愈后形成派痕疙瘩。肌注或输液后次日针刺部位出现发红、脓抱,愈后色素沉着。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消瘦,表情痛苦,眼部未见异常,D腔颊粘膜及咽部可见两…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5岁。于1998年8月进食生枣后出现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发热。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给予手术治疗。手术见阑尾无异常,小肠、结肠及胃壁可见广泛的白斑样改变,小肠静脉有栓塞,回肠有一小穿孔,予以外科修补。为进一步诊治,术后转我院。体检:T36.8℃,P88次/min,R16次/min,BP14/9kPa;神志清,精神差,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浅小溃疡,周边有红晕;心、肺正常,腹肌稍紧,脐周及右下腹存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白塞氏病44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0.38‰,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程4.2年。完全型23例,不完全型21例。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达52%,较上海的8.4%及北京的24.7%明显为高。其中以进食疼痛(47.7%),胃纳减退(27.2%),腹痛(15.9%),腹胀腹泻(9%)为多见。对1例表现为食道、十二指肠、回盲部、肛门等多部位多发溃疡及另1例经手术证实的白塞氏病合并克隆氏病并发肠穿孔者作了简要报道,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lclency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之势,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于1998年7月发现1例表现为白塞氏病的AIDS,现报告如下。1$N患者,女,25岁,未婚,生长于农村,近年在外经商,有住乱史。因反复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半年、皮疹20余天于1998年6月29日入院。半年前开始常因受凉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咳嗽、咳少县白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每次在个体诊所治疗数天后能缓解,已发作10余次…  相似文献   

5.
白塞氏病(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心脏受累是BD最具生命威胁的并发症之一,也被称为心脏BD,常因漏诊和误诊导致预后不佳。BD的治疗基于受累器官及其严重程度的不同,给予个体化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永久性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6.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根据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 1937年的病例报告而命名的[1].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白塞氏病可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及附睾等器官,其基本病理表现为皮肤黏膜、眼以及全身多系统的血管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白塞氏病主要分布于东亚、中东、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土耳其发病率最高,为80 ~370/10万,我国为14/10万[2].发病年龄大多为14 ~ 40岁的青壮年,男女之比为3∶4,最近研究认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但男性患者血管、眼及神经系统受累较女性多且严重.  相似文献   

7.
白塞氏病 ( BD)是一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 ,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 ,易致误诊。 1994年~ 2 0 0 0年我院误诊BD12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7~ 5 9岁 ;病程 5个月~ 9年 ,误诊时间 2个月~ 8年。其中误诊为骨髓异常综合征 1例 ,慢性胃炎 2例 ,脂膜炎 1例 ,角膜炎 1例 ,阿佛他口炎 4例 ,外阴瘙痒症 1例 ,阑尾炎 1例 ,脑梗死 1例。12例首发病变或症状均单一 ,其中乏力、贫血、红、白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 1例 ,上腹部胀痛不适 2例 ,双下肢结节红斑…  相似文献   

8.
肠型白塞氏病较为罕见,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较困难。因其治疗方法有所差异,临床工作中需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心脏白塞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 ( 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广泛的血管炎及多系统受累为基本表现的疾病 ,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氏病 ( Cardio-Behcet's Disease;CBD)。随着对 BD研究的深入 ,有关CBD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B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 ,尤其在地中海沿岸及东亚最为常见 ,其患病率达 0 .0 1% ,男性患病率为女性的两倍。可起病于任何年龄 ,但多发于 2 0~ 4 0岁年龄组。其中 CBD的患病率由于研究手段的不同 ,各家报道不一。Ozkan等 [1] 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一组 BD患者和对…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6 7岁 ,既往体健。 2 0 0 1年 1月起常有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7月底出现便血 ,外院全消化道钡餐示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横结肠局部扩张不良。 3个月内体重减轻 15kg ,于 10月 2 9日转入我院。体检 :消瘦 ,贫血貌 ,颜面、颈部、双上肢皮肤粗糙 ,舌宽厚僵硬 ,可见散在疣状物 ,压舌板触碰后有出血。心肺正常。腹平软 ,肝脾未及 ,腹水征 (+) ,肠鸣音亢进。肝、肾功能正常 ,血红蛋白 8.1g/L ,血清总蛋白 4 0 g/L ,白蛋白 2 3g/L ,免疫球蛋白IgG 3.85 g/L ,IgA0 .34g/L ,IgM 0 .4 3g/L ,均低于正常值 ,IgE在正…  相似文献   

11.
12.
胃是黄色瘤高发部位,近年来,食管、十二指肠、结直肠甚至咽喉部等单一部位黄色瘤有见报道,但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同时受累较为罕见。本文就1例食管胃肠多发、胃部呈连续性大片状、全胃受累的黄色瘤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Aarskog-Scot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典型表现为特殊面容、矮小、性腺发育不良及骨骼畸形等。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儿,初次就诊年龄为3岁6个月,主因"发现身高增长缓慢3年"就诊。围生期正常。智力运动发育大致正常。身长90 cm(<第3百分位,-3 SD),特殊面容,关节过伸,双手短粗,脚趾球形。披肩样阴囊,左侧隐睾。FGD1基因第9~12外显子存在1.1 Mb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符合Aarskog-Scott综合征的诊断。患儿自5岁起开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治疗18个月,身高增长17 cm,无明显不良反应。当矮小患者同时伴有特殊面容、骨骼畸型及性腺发育不良三联征时,应考虑Aarskog-Scott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6岁,主因情绪波动后心慌、乏力、手抖,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规律口服他巴唑近5年,服药期间甲亢症状、体征好转,甲状腺功能生化恢复正常,但停药1个月后甲亢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6岁,主因情绪波动后心慌、乏力、手抖,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规律口服他巴唑近5年,服药期间甲亢症状、体征好转,甲状腺功能生化恢复正常,但停药1个月后甲亢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46岁,主因情绪波动后心慌、乏力、手抖,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规律口服他巴唑近5年,服药期间甲亢症状、体征好转,甲状腺功能生化恢复正常,但停药1个月后甲亢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报道1例消化道多发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患者的诊疗情况,提高对消化道多发EMP的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眼黄尿黄5 d"于2015年1月6日就诊于本院重症肝病科,既往有胆囊结石和下肢静脉血栓史。2个月前因颈部针尖大小皮疹,伴瘙痒、发热(体温不详)、畏寒就诊于当地某中医院,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液治疗未见好转,1个月前皮疹加重扩散至全身,为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伴全身及颜面部浮肿,开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最高体温39.4℃,就诊于外地某医院,化验提示肝  相似文献   

20.
脾尼曼-匹克病伴脾破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主因"乏力、腹胀、尿黄6天",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自行"拔罐"治疗效果差,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肝内科治疗.患者否认有肝病史.体格检查:BP90/50 mmHg青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略膨隆,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弱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