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8):59-59
哈尔滨市香坊区1992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乙肝疫苗纳入计免疫管理前(简称管理前)及计划免疫管理后(简称管理后)儿童血清乙肝感染变化情况,我们对管理前1990—1991年(管理前2年)和管理后2007—2008年(管理后2年)香坊区接种门诊4-5岁儿童采血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水平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平顶山市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与接种乙肝疫苗的关系。儿童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由计免管理前的 16.0 9%下降为 1.95% ,HBsAg阳性率由计免管理前的 7.2 5%下降为 0 .51% ,抗 -HBs阳性率由管理前的 64.86%上升到 86.69%。同时相应年份疫情报告结果显示 :相应年龄组儿童发病率由计免管理前的 8.89/ 10万下降到 2 .37/ 10万。证明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施玉莲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0)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前后陆良县中枢镇儿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中枢镇南门、西门、真理3个卫生室接种的5到6岁的儿童900例作为对照组(乙肝纳入计免前出生组),选取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中枢镇南门、西门、真理3个卫生室接种的5到6岁的儿童1000例作为观察组(乙肝纳入计免后出生组),针对中枢镇儿童在乙肝抗体阳性率、乙肝抗原阳性率以及乙肝自然感染概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乙肝感染率.结果:在两组儿童的乙肝抗体阳性率方面,观察组(99.70%)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的乙肝抗体阳性率(P<0.05);在两组儿童的乙肝抗原阳性率方面,观察组(0.6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7.88%),程度差异显著(P<0.05);在两组儿童的乙肝自然感染几率方面,观察组(1.90%)明显低于对照组(16.11%),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陆良县中枢镇儿童乙型肝炎的感染几率显著降低,表明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中对降低儿童乙肝感染几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的共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工作质量 ,对福建省 2 0 0 2年和 2 0 0 3年 1~ 6月HepB常规免疫监测报表、2 0 0 3年福建省计划免疫工作检查结果、2 0 0 3年福建省 1~ 10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抗体监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 ,规范了HepB的使用和管理 ,三联单的使用使建卡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这项措施的宣传和HepB的免费 ,全省HepB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建议把新生儿出生后 12h内及时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纳入控制乙肝策略 ,使用转移卡四联单 ,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盘考虑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1982~1995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IA法).结果①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1%(χ2=22.91,P<0.0001);②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显著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χ2=113.67,P<0.0001);③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HBs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宁波市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对HBV已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但需进一步研究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适时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河南省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前的基础资料,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接种前的5个县12个村18岁以下人群3#285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 285),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人群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人群(43.37%);而1980~1983年出生的人群HBV感染率为50.14%.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婴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HBV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20年,人群乙肝病毒(HBV)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5个村的整体人群进行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1985年、1995年的历史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0~19岁人群的HBV流行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0~19岁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V流行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2)乙肝疫苗首针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的人群其HBsAg阳性率为0.9%,显著低于1~6d接种者(2.8%)和≥7d接种者(2.8%);(3)1985年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16.6%,HBV流行率为57.0%;1995年的分别为7.2%和24.0%;2005年的分别为2.4%和9.8%;每隔10年呈现显著下降。结论乙肝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首针及时接种率高的人群HBV流行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免疫人群的HBV流行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以下常住人口304人,通过入户调查并采集调查者血清,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HBV感染现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3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3%。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s、抗-HBc及HBV阳性率分别为0.66%(95%CI:0.25%~1.57%)、46.71%(95%CI:41.10%~52.31%)、1.64%(95%CI:0.24%~3.04%)及2.30%(95%CI:0.62%~3.99%)。HBV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了85.96%。[结论]由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15岁以下人群呈现HBV低感染高保护的特点。对7岁组儿童加强HBV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屏南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2001-2004年分别在屏南县抽取部分1~2岁幼儿进行调查。[结果]2001-2004年合计调查860名幼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分别为61.74%、59.42%、90.7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居住在村庄的幼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明显低于居住在乡驻地与县城者(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指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同期福建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广东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广东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儿童计划免疫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广东省89个市(县、区)的120个材(居委会)的844名1997年出生儿童的免疫状况。结果:广东省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98.5%、建证率94.8%。卡证相符率89.7%、保偿率56.2%、卡介苗疤痕(卡疤)阳性率88.2%;四苗合格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BCG)98.5%、脊髓灰质炎疫苗(OPV)97.8%、白百破混合制剂(DPT)97.4%、麻疹疫苗(MV)96.8%,“四苗”全程接种率94.3%;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为73.6%。除“四苗”接种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无显性外,乙肝疫苗接种率、计免保偿率、建证率、卡证相符率、卡疤阳性率均前高于后。结论:经济水平的高低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和保偿制开展的好坏,而对“四苗”接种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1997年实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前后3年5种疫苗的及时接种率这一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后的及时接种纺逐年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活疫苗和乙肝疫苗由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前的61.0%、67.1%、76.0%、71.9%和65.9%分别上升到68.1%、75.6%、85.1%、80.4%和74.1%。常住和暂住流动儿童的及时接种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1999年儿童计划免疫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 1999年计划免疫工作安排 ,吉林省开展了儿童计划免疫及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接种率调查 ,由此掌握了吉林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儿童计划免疫四种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此次随机调查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 843名 ,按免疫程序卡介苗 (BCG)合格接种率为 99 2 9%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全程合格服苗率为 95 .73 % ,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全程合格接种率为 96 6 8% ,麻疹疫苗 (MV)合格接种率为 96 32 % ,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 88 73%。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 ,BCG、OPV、DPT、MV四种疫苗接种率无明显的差别 ,但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漯河市扩大免疫规划前后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方法于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多种原因造成2009年扩大免疫规划后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加强和麻腮风疫苗(MMR)或麻诊疫苗第2针(MV2)接种率明显下降,分别由2007年的95.9%和94.9%降到89.9%和72.6%。新增疫苗接种率更低。结论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基层接种人员工资待遇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感染模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sAg、HBeAg、HBeAb、HBcAb任一项阳性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脐血HBV-DNA。根据HBV-M不同模式将结果分为HBeAg(+)组、HBsAg(+)HBeAg(-)组、HBsAg(-)HBeAg(-)三组,比较各组脐血HBV-DNA阳性检出率及HBV-DNA定量结果。结果 722例受检孕妇中,93例脐血HBV-DNA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9%,HBeAg(+)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二组(P〈0.001);三组脐血HBV-DNA对数均值分别为(4.85±1.29)、(4.35±0.98)和(3.75±0.40),HBeAg(+)组脐血DN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二组(P〈0.001)。结论孕妇血清HBeAg(+)者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较高,孕妇血清HBsAg(-)HBeAg(-)者新生儿亦存在宫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方法 对 2 1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 HBV- M)检测 ,并与同期 2 2 0例非肝癌消化道肿瘤病人检测的 HBV- M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肝癌组HBV- M阳性 186例 ( 88.15 % ) ,非肝癌组 HBV- M阳性 87例 ( 3 9.5 5 % ) ,有显著差异 ( P<0 .0 0 1)。肝癌组乙肝病毒感染以“小三阳”为主 ,“小三阳”指标为阳性者占 12 1例 ( 60 .75 % ) ,明显高于非肝癌组“小三阳”阳性 3 1例 ( 3 5 .63 % )。 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观察湘潭市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的变化趋势 ,2 0 0 0年 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市区 1985年 4月~ 1999年 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横断面调查 ,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抗体 (抗 -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共调查≤ 15岁人群 30 0 5名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5 9% ;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 0 5 9%~ 1 83% (平均阳性率为 1 2 0 % ) ,HBV流行率为 2 4 %~ 7 0 %(平均为 4 5 % ) ,均比实施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全程免疫后 <1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最高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但 14~ 15岁人群中仍有 33 8%的人其抗 -HBs值 >10 0mIU/ml,且HBV流行率无明显的变化。表明实施大规模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 ,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催化模型拟合部队人群中甲、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横断面调查资料,并用随后一年半时间的随访结果加以验证,结果尚称满意。所计算的人群平均感染力(r值)可以基本反映相对固定人群中甲、乙型肝炎的感染动态,可以用于甲、乙型肝炎感染在人群中动态的预测。本文通过对某航校2053人1983年12月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用简单催化模型拟合HAV感染率,计算结果:ŷ=0.9849(1-e-0.1117t),r (感染力)=0.1117,与横断面调查结果符合良好,R2=0.9758;与随访一年半HAV新感染密度111.8/1000人年十分相近。用可逆催化模型拟合HBV感染率,计算结果为:ŷ=0.6736(1-e-0.06t),r (感染力)=(a+b)=0.06,其中a (阳转率)=0.041,b (阴转率)=0.019,拟合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十分相近,R2=0.9487。经过一年半随访,看到HBV感染标记在相对固定人群中确呈双向改变,其阳转率大于阴转率(77.08/1000人年对10.11/1000人年),与计算的a>b总趋势相符。人群HBV感染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所用于拟合的公式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血清学(ELISA、RIA)、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研究35例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并以10例HBsAg阴性孕妇引产胎儿为对照。结果从胎心血中检测到HBsAg和抗-HBcIgM,从胎肝组织査出HBcAg和HBVDNA证实胎儿在宫内感染了HBV。血清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检测,HBV宫内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0.0%(7/35)、5.9%(1/17)和44.4%(12/27),表明HBV宫内感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3年后免疫效果及HBV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入校后直接普种乙肝疫苗3年后的免疫效果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在校大学生中乙肝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整群追踪观察某高校2003-2005级新生12231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3年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5级新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抗-HBs阳性保护率分别为60.70%、48.87%和53.21%,HBsAg感染率分别为5.48%、5.10%和4.71%。不同年级抗-HBS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sAg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届学生HBV感染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以"小三阳"为主占45.2%。男、女生HBSAg感染率分别为5.60%、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抗-HBS阳性保护率和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HBSAg及抗-HBS阳性检出率及接种率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高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HBsAg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存在着感染模式和城乡差别抗-HBs阳性保护率较低,存在男女差别。 相似文献
20.
周林敏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趋势,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HB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HBsAg阳性率为6.54%,2008年阳性率高于其它各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生HBsAg阳性率为8.54%,女生阳性率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P<0.01),来自城市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99%,来自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1,P<0.01);HBsAg阳性者有11.43%出现ALT升高;HBsAg阳性者血清模式以大小三阳为主,分别占43.32%和38.57%。结论该大学新生的HBV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