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龄和性别影响DAT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年龄、性别对^125I-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托烷(β-CIT)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结合的影响。方法 6周龄与6月龄昆明小鼠年龄影响因素实验,大鼠年龄、性别影响因素实验。结果 6周龄小鼠的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摄取量(%ID)均大于6月龄小鼠。3月龄雄性SD大鼠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ID均大于12月龄雄性SD大鼠相应组织的%ID/g或%ID值,而且亦大于12月龄雌性大鼠相应组织的%ID/g值(除颞叶皮质、全脑外)。同龄(12月)SD雌性大鼠纹状体、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对^125I-β-CIT摄取的%ID/g值及全脑%ID均大于同龄雄性SD大鼠相应值。结论 低龄小鼠、大鼠纹状体摄取^125I-β-CIT均高于高龄小鼠、大鼠;雌性大鼠纹状体摄取^125I-β-CIT高于同龄雄性大鼠。提示小鼠、大鼠脑纹状体内DAT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可能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国内研制的1 2 5I 甲基 3 β (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 β CIT)动物体内分布情况 ,并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进行对比。 方法 1 2 5I β CIT制备采用Iodogen标记法 ;行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实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SD大鼠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 1 2 5I β CIT标记率为 ( 91.10±8 0 9) %。兔血液时间 放射性曲线符合血液动力学二室模型 ,拟合曲线方程为 :C =0 .3 44 8e- 1 1 .1 57t+0 172 4e- 0 .2 38t。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基本一致 ,主要分布在纹状体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质、海马、脑干等亦摄取。1 2 5I β CIT注射后 2h纹状体摄取最大值达3 1.88%ID g ,大脑皮质、海马、脑干均于 45min内达摄取高峰 ,小脑 5min达摄取高峰。全脑于1 2 5I β CIT注射后 3 0min摄取值最大 ,为 6.11%ID。1 2 5I β CIT在体内肺摄取量最大 ,为 3 0 .6%ID g ,其次为肝、肾、脾、肠道、心脏、胃。纹状体的特异摄取率 6h最大 ,为 17.43 ,2 4h为 5 .76,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特异性摄取率均低于 4。放射自显影示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主要分布在纹状体区。 结论国内研制的β CIT有望成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显像剂 ,有可能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功能变化 ,探讨12 5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盐 (β CIT)DAT显像的价值。 方法 根据注射MPTP天数不同 ,分为 1,3,5和 7d模型组和对照组 ,静脉注射12 5I β CIT 148kBq 2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TP损毁的各组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 /皮层放射性比值分别降低 2 0 % ,42 % ,45 %和 5 2 % ;纹状体DA含量分别降低 47% ,75 % ,95 %和 95 % ;免疫组化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随MPTP损毁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减少。结论 不同损毁程度的PD小鼠模型DAT功能变化与生化和病理改变相一致 ,β CITDAT功能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FP-β-CIT制备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 探讨简易制备和纯化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剂1 8F N (3 氟丙基 ) 2 β 甲酯基 3β (4′ 碘苯基 )去甲基托烷 (1 8F FP β CIT)的方法 ,进行大鼠脑内分布研究。方法 采用一步法标记 ,在氨基聚醚 (Kryptofix 2 2 2 )催化下 ,标记前体化合物N 3 (甲磺酰氧基丙基 ) 2 β 甲酯基 3β (4 碘苯基 )去甲基托烷 (MsOP CIT)直接与K1 8F在乙腈溶液中反应 ,生成1 8F FP β CIT ,用Sep PakSiO2 小柱分离纯化。大鼠给药后于不同时间处死 ,分离脑组织 ,分别称重后测定放射性计数。结果 1 8F FP β CIT总放化产率约为 10 % ,放化纯 >95 % ,纯化无需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总合成时间为 6 0~ 80min。药物能迅速被脑组织摄取 ,后不断清除 ,5和 180min时全脑摄取量 (%ID)分别为 1.4 9和 0 .17。纹状体放射性摄取大于其他区域 ,其与小脑的比值在 5、30、6 0、12 0和 180min时分别为 1.75、3.38、3.73、3.71和 3.2 0。结论 一步法可简便制得1 8F FP β CIT。 相似文献
5.
6.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β-FP-CIT的合成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18F-β-FP-CIT).方法 18F-β-FP-CIT经两步法制备1,3-二溴丙烷在相转移催化剂氨基聚醚钾复合物(K/K222)+18F-存在下发生亲核氟化反应,生成18F-氟丙基溴,后者与前体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 (nor-β-CIT)反应生成18F-β-FP-CIT.测定18F-β-FP-CIT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结果 18F-β-FP-CIT平均总放化产率约为8%,总放化合成时间约为90~110 min,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其他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达到放射性药物质量要求.结论合成的18F-β-FP-CIT注射液可用于动物和人体PET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巴胺D3受体显像剂^125I—7—羟基—2—[N—丙基—N—(3′-碘—2′—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7—0H—PIPAT)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核素示踪法研究^125I—0H—PIPAT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用放射自显影法研究^125I—7—0H—PIPAT在大鼠脑组织的键合部位。结果 ^125I—7—0H—PIPAT在脑中浓集达1%;放射自显影结果示,^125I—7—0H—PIPAT在边缘脑区,尤其嗅结节部位有较高浓度结合。结论 ^125I—7-0H—PIPAT可通过血脑屏障,对多巴胺D3受体有亲和性,具脑功能显像的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移植性实体肿瘤模型.治疗组在肿瘤组织内平均植入4粒表面放射活性为8.14MBq的BT-125-Ⅰ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4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8 d,记录小鼠存活率.处死存活的小鼠,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籽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治疗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瘤重分别为(0.347±0.25)g,(5.162±1.75)g(t=6.164,P<0.05);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75.9±147.9)mm3,(3974.1±1507.7)mm3(t=5.618,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95.6%.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25I籽源周围0~3 mm范围内肿瘤细胞病理变化由凝固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空心籽源周边区域仅有机械刺激导致的轻微水肿和纤维化.结论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Sco)对吗啡(Mor)依赖大鼠多巴胺(DA)系统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及D2受体的影响.方法4~5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Mor(按体重20mg/kg)组、Mor(按体重20mg/kg)+Sco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Mor+Sc0组腹腔注射Mor前15~30 min先腹腔注射Soo(按体重1 mg/kg),共给药8 d;对照组只给予0.3 ml生理盐水.采用两隔室(C1及C2)地点偏爱装置测试大鼠的行为学变化.3组大鼠再各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125I-甲基-3β-(4-碘苯基)托烷-2β-羧酸酯(β-CIT)、125I-左旋-3-碘-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比咯烷)甲基]苯酰胺(IBZM)脑内分布研究.结果①Mor组大鼠第2~4天起进入C2室的时间逐渐缩短,由第1天的(1.68±0.57)min降至第8天的(0.38±0.16)min;Mor+Sco组大鼠自C1进入C2室的时间第1天至第8天略有降低趋势,由第1天的(1.72±0.69)min降至第8天的(1.12±0.33)min,第1天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天Mor组及Mor+Sco组均低于对照组[第1天(1.60±0.55)min,第8天(1.88±0.54)min;t=5.682、6.372,P均<0.05],但Mor+Sco组仍高于Mor组(t=5.171,P<0.05).②DAT分布研究示Mor组大鼠纹状体(ST)、伏隔核(NAC)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4.205±0.410、1.770±0.141,明显高于对照组(2.431±0.104、1.441±0.043,t=5.911、6.130,P<0.05);Mor+Soo组ST、NAC的%ID/g分别为3.307±0.189、1.577±0.401,明显高于对照组(t=4.151、5.416,P均<0.05),但低于Mor组(t=4.871、6.922,P<0.05).③D2受体脑内分布示Mor+Sco组ST、NAC、海马(HIP)及额叶(FC)的125I-IBZM%ID/g分别为0.589±0.081、0.683±0.046、0.175±0.039和0.257±0.034,低于对照组(0.735±0.096、0.709±0.098、0.281±0.038、0.289±0.020,t=7.841、6.170、5.446、4.337,P均<0.05),高于Mor组(0.540±0.098、0.640±0.061、0.140±0.017、0.232±0.015,t=6.021、3.227、5.113、6.174,P均<0.05).结论Sco的介入阻止或减缓了Mor引起的地点偏爱倾向,该效应可能通过Sco与DA系统的相互作用实现,Sco可减缓或阻止Mor引起的DAT上调及D2受体的下调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气管旁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后家兔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的变化,分析^125I粒子局部近距离照射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普通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5组,其中1、2、3和4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全麻下于气管和食管之间植入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每只兔植入4枚按巴黎系统分布、活度相同的^125I粒子。活度范围为11.1—33.3MBq(0.3~0.9mCi),实验组D90范围为21.1~139.0Gy;健康对照组植入模拟假源假照射。手术前、手术后30、60及90d各抽取耳缘静脉血1次,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死亡5只,其余兔体重逐渐增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1、2和3个月末除第2组外均较实验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气管旁植入局部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不会引起家兔明显的全身炎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直接运送到海拔226lm和3460m高原现场。在24小时急性习服期,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脑垂体及各项区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LI,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261m和3460m急性习服期,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皮层、海马内β-EP含量增加非常显著(均为P<0.01)。据此认为,哺乳动物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后在应激状态下,中枢内β-EP的合成与分泌受到明显影响。提示,脑内β-EP参与高原应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储存磷光质屏放射自显影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兔血中12 5I 重组人尿激酶原 (12 5I rhpro UK)浓度的方法。方法 将含12 5I rhpro UK样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贴于储存磷光质屏上曝光 ,根据储存磷光质屏上检出的吸收度值计算12 5I rhpro UK浓度。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线性及线性范围、灵敏度、重现性、回收率均可达到蛋白多肽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并测定了 0 .8mg·kg-1静脉给药时 (12 5I rhpro UK/rhpro UK =1∶9混合 ) ,兔血浆12 5I rhpro UK浓度 -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13.
炎性损伤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β-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 ,测定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 ( β AR)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分布情况 ,并观察炎性损伤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 ,β A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 ( 5 .5 83± 0 .30 6 )fmol/1 0 5 细胞 ,Kd值为 ( 0 .2 7± 0 .0 3)nmol/L ;LPS、TNF和H2 O2 作用后 ,β AR的Bmax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提示 :RPMVEC胞膜存在高亲和力的 β AR ;LPS、TNF和H2 O2 可引起 β AR的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雌激素β受体(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30只ER-β基因敲除(βERKOK)小鼠及22只同源未敲除(βER)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两种小鼠各分为3组:保留卵巢组(βERKO10只、βER 8只)、切除卵巢组(βERKO 10只、βER 7只)、切除卵巢+雌激素组(βERKO 10只、βER 7只).术后2周分别取m两种小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灶,检测其重量、组织形态、MMP-9的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2周保留卵巢组移植物重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切除卵巢+雌激素组手术前后移植物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切除卵巢组术后移植物重量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βERKO与βER两种小鼠间移植物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βERKO与βER两种小鼠异位病灶的组织形态及各部位的MMP-9表达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5.
脂多糖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β-受体及β-受体激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脂多糖 (LP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β 受体 (β AR)及 β AR激酶的影响 ,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基础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LPS作用后RPMVECβ AR的变化 ,并用Westernblot检测了LPS作用后 β AR激酶GRK2和GRK3的改变。结果发现 ,β AR最大结合容量BmaxLPS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 ,LPS+山莨菪碱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LPS组与LPS+山莨菪碱组间GRK2表达无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RPMVEC无GRK3表达。提示LPS作用后引起的RPMVECβ AR下调可能与GRK2表达增加促进了β AR内化有关 ,而与GRK3无关 ;山莨菪碱不是通过抑制GRK2表达而是通过其他机制抑制LPS引起的β AR下调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对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检测,探讨高压氧(HBO)反复暴露增强低氧耐受能力是否与EPO有关。方法 昆明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1)HBO组:实验动物置密闭氧舱内供给医用纯氧,每天2次,每次60min,连续3d。供气压力第1—3天分别为150,200和250kPa(绝对压);(2)高压空气(HPA)组:舱内供给常氧氮混合气,其他处理同HBO组;(3)空白对照(NC)组:仅在每天同一时间模拟进出舱活动,不作其它处理。处理结束后24h,①将每组10只动物同时置密闭氧舱内,进行低氧耐受实验。舱内持续供给5%O2-95%N2混合气体,压力为常压,记录每只动物在常压低氧状态下的生存时间;②同时将每组8只动物分别按实验要求取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动物脑内EPO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低氧生存时间测定结果表明,HBO组低氧生存时间较其它两组明显延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PA组脑内各脑区EPO阳性细胞数均未发现明显改变;与HPA组相比,HBO反复暴露3d后,小鼠脑内EPO阳性细胞数发生明显改变,大脑皮层和海马EPO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HBO反复暴露能增加小鼠低氧耐受能力;HBO反复暴露能增加小鼠脑内EPO含量,这可能是HB0反复暴露增强动物低氢耐罟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原应激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直接运送到海拔2261m和3460m高原现场。在24小时急性习服期,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脑垂体及各脑区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LI,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261m和3460m急性习服期,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皮层,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迫游泳对吗啡(Mor)精神依赖小鼠脑内单胶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方法,建立小鼠吗啡精神依赖模型;运用HPLC,测定以强迫游泳为刺激因素致小鼠对吗啡侧的偏爱重现时,脑内纹状体、海马、中脑3个部位的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 Mor依赖形成(对白箱的偏爱出现)后,纹状体和海马的DA、NE、5—HT及中脑NE的含量均降低;对白箱的偏爱消退后,各部位递质又恢复正常。强迫游泳使海马、纹状体的NE含量大幅度降低,使全部3个部位的DA和5-HT含量升高。结论 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与吗啡精神依赖相关。强迫游泳可使小鼠对吗啡侧的偏爱在消退后重现,并对递质含量产生影响,但与Mor依赖对递质含量的影响趋势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