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检测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的关系,从而探讨VEGF—C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64例胃癌标本中有28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43.75%,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中VEGF—C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的病例组。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方法手术切除乳腺纤维瘤标本2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48例作为观察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标本VEGF-C及VEGFR-3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经统计,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的VEGFR-3表达阳性率及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5)。结论与良性病变相比,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表达显著增加,且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R-3表达阳性率、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说明VEGF-C及VEGFR-3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54例为研究对象,另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验查两组标本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增多,VEGF-C、VEGFR-3表达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LVD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为抗淋巴管形成、进而为抗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的原发灶的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及LVD。结果83例乳腺癌组织VEGF- C阳性表达者36例(43.3%),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59.4%(24/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8%(24/44),(P<0.05);在VEGF-C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中LVD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VEGF-C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喉鳞癌的存档蜡块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组织中CCR7及VEGF-C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R7和VEGF-C蛋白在喉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且CCR7和VEGF-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CR7和VEGF-C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内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喉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肿块VEGF-C表达水平与淋巴道转移MRI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各50例病理活检证实的鼻咽癌标本(NPC组)和慢性鼻咽炎症的组织标本(对照组),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计数(LVC)及早期淋巴道转移MRI影像的关系。结果:NPC组VEGF-C阳性率、LVC(VEGFR-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道转移MRI影像表现为淋巴管引流区T2WI高信号和颈部淋巴结肿大。NPC组MRI显示淋巴结转移32例,无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96.9%vs.33.3%,P0.01)。结论:鼻咽癌组织存在VEGFC、VEGFR-3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情况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肿瘤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微淋巴管的密度,分析VEGF-C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的关系,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和VEGF-C阳性、阴性表达的不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密度.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VEGF-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x2=15.461,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微淋巴管计数高于VEGF-C阴性NSCLC组织(t=22.080,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t分别为37.312、20.847,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调节微淋巴管生成的数目促进NSCLC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7例胃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XCR4和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XCR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54.2%,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25.6%,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膜转移组表达率为78.4%,无腹膜转移组表达率为26.5%,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4%,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48.2%,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21.8%,二者差异显著(P<0.01)。腹膜转移组表达率为27.0%,无腹膜转移组表达率为33.5%,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胃癌CXCR4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CXCR4和VEGF-C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中LMVD和VEGF,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MVD平均值及VEGF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7.61±2.5)。83.3%,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5.83±1.88。46.3。在VEGF阳性表达组,LMVD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LMVD、VEGF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并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与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资料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妇科所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共76例,另外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非宫颈疾病的患者各78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的是免疫组化SP的方法,对于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进行检测,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血清中的VEGF-C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宫颈癌淋巴转移组最高(93.1%),其次是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而正常宫颈组的阳性表达率为最低(1.28%),该四组间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宫颈癌患者,不管是有无淋巴转移症状,患者血清VEGF-C浓度和组织中的VEGF-C表达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779)。结论 VEGF-C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与血清中都存在表达升高的现象,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在临床上VEGF-C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是否存着淋巴转移的检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早期舌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隐匿性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早期舌癌中VEGFR-3的表达及定位,并分析其与早期肿瘤大小、隐匿性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实质未见VEGFR-3表达,VEGFR-3阳性淋巴管主要表达在癌周,隐匿性淋巴转移组癌周VEGFR-3表达尤为丰富,管腔密集,管径扩张.病理分级Ⅱ~Ⅲ级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Ⅰ级者(t=4.77,P<0.05),隐匿性淋巴转移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t=6.33,P<0.05),不同年龄(≤65岁和>65岁)、性别(男/女)及肿瘤大小(≤2 cm和2~4 cm)患者的VEGFR-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R-3可作为早期舌癌术前衡量隐匿性淋巴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42例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肺癌组)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对照组),术前常规CT扫描,术后对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分析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结果NSCLC组VEGF—C阳性率(69.0%vs5.0%,P〈0.01)、LVD水平(11.67±2.93vs 3.81±1.3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CT影像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0%VS31.8%,P〈0.01)。结论肺癌组织存在VEGF—C的高表达,后者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m23和树突状细胞(D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nm23和D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表达依乳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顺序而明显上升(P〈0.05),同时与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阴性表达组5、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VEGF阴性表达组nm23和DC表达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VEGF可作为估计乳腺癌预后,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指标。nm23、DC可与VEGF互补,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参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二者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组织、34例CIN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并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Bcl-2和VEGF蛋白在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1%和62.22%,均显著高于CIN组织(11.76%和5.88%)(P<0.05);而在正常宫颈组织二者均无表达。同时,Bcl-2在VEGF表达阳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Bcl-2和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χ2=5.148,P<0.05)。结论提示Bcl-2可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Bcl-2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促进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同时VEGF也可能通过诱导Bcl-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能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慧文  黄鹏 《天津医药》2008,36(3):179-18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舌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舌癌中VEGF-D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表达及定位.结果:VEGF-D在肿瘤细胞胞质中表达,LYVE-1在癌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62例舌癌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为74.2%(46/62),LYVE-1阳性表达率为83.9%(52/62),随着VEGF-D表达强度的增加,LYVE-1阳性淋巴管密度也增加(r=0.632,P<0.05).中低分化舌癌VEGF-D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P<0.05),有淋巴转移组VEGF-D的表达要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但VEGF-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VEGF-D由肿瘤细胞分泌,诱导舌癌癌周淋巴管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淋巴管瘤形成,分离并培养小鼠LEC。采用MTT法检测DHA对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EC的凋亡率,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DHA对LEC迁移的影响;基质胶实验检测DHA对LEC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DHA处理后LEC表达VEGFR-3 mRNA和蛋白的情况。结果 5~40 μg&#8226;mL-1DHA能显著抑制LEC增殖,并诱导不同程度的凋亡,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基质胶实验分别显示DHA能抑制LEC迁移和体外自发性管样结构形成。DHA处理之后,LEC表达VEGFR-3 mRNA和蛋白均下调。结论 DHA能抑制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诱导LEC凋亡和下调VEGFR-3表达,有望成为拮抗淋巴管生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C表达,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61.11%和72.06%,从正常宫颈上皮组到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VEGF-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明显正相关(r=0.199,P=0.048),VEGF-C阳性表达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4.112,P=0.04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VEGF-C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7),VEGF-C阳性表达者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6.488,P=0.013).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增殖指数:r=0.085,P=0.489 微血管密度:r=0.181,P=0.139).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C阳性表达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表达者(Log rank检验,P=0.0357).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局部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