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吴文峰  尧永华 《吉林医学》2014,(7):1374-1376
目的:评价预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身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效应。方法:该试验为随机双盲研究。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分别预注地佐辛0.1 mg/kg(D1组)、0.2 mg/kg(D2组)、0.3 mg/kg(D3组)或等量生理盐水组(S组)。外周静脉快速注射3μg/kg芬太尼(时间<3 s),观察并记录诱发的咳嗽发生情况以及咳嗽严重程度。2 min后予快速静脉全身麻醉诱导。记录全身麻醉过程中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S组比较,D1组、D2组、D3组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程度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1组比较D2组、D3组呛咳的发生率均显降低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1组、D2组和D3组呛咳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诱导前预注地佐辛不影响插管前HR和MAP,但可以降低气管插管后HR和MAP的升高。结论:0.2 mg/kg地佐辛显著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注射3μg/kg芬太尼所诱发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2.
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芬太尼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患者发生呛咳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本文就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得机制及预防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芬太尼分次注射对其诱发的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预先注入0.9%生理盐水5mL,1min后注入2.5μg/kg芬太尼;B组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C组预先注入1μg/kg芬太尼,lmin后注入1.5μg/kg芬太尼;D组预先注入1.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1μg/kg芬太尼。观察各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四组咳嗽的发生率分男11为68%、5%、40%、64%,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这种分次注药方式可以降低全麻诱导期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芬太尼分次注射对其诱发的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预先注入0.9%生理盐水5 mL,1 min后注入2.5μg/kg芬太尼;B组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 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C组预先注入1μg/kg芬太尼,1 min后注入1.5μg/kg芬太尼;D组预先注入1.5μg/kg芬太尼,1 min后注入1μg/kg芬太尼。观察各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四组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为68%、5%、40%、64%,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 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这种分次注药方式可以降低全麻诱导期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的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8~55岁,体质量48~76 kg,ASA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对照组和镇静组。对照组患者不预注咪达唑仑,镇静组患者预注咪达唑仑并逐渐增加剂量使患者达到镇静与警觉评分(改良OAA/S评分)为3分的镇静状态。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行麻醉诱导,注射时间2 s。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呛咳次数进行程度分级。 结果:对照组和镇静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45/60)和70%(42/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镇静组呛咳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OAA/S评分为3分的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抑制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全麻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Ⅰ组于麻醉诱导前2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0.3mg/kg,Ⅱ组不推注喷他佐辛。观察注射芬太尼后两组病人呛咳发生率。结果Ⅰ组没有发生呛咳,Ⅱ组呛咳发生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6,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诱导期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7.
麻黄碱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夏容学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5,34(10):1524-1525
目的探讨麻黄碱对降低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应用引发的呛咳发生率的作用.方法180例ASA分级Ⅰ/Ⅱ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生理盐水2ml,Ⅱ组给予麻黄碱5mg,Ⅲ组给予利多卡因40mg.1min后均由外周静脉给予2.5μg/kg的芬太尼,观察2min内呛咳发生率.结果Ⅰ组病人中63%的病人发生了呛咳,Ⅱ组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为20%,Ⅲ组降低为18.3%.结论芬太尼注射前1min预注5mg的麻黄碱对减轻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射与利多卡因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万翠红  沈通桃 《现代医学》2012,40(4):456-458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小剂量芬太尼对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影响。方法:180例拟行全麻下择期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预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Ⅱ组:预注芬太尼25μg;Ⅲ组:预注芬太尼50μg。1 min后在3 s内分别静脉给予诱导剂量芬太尼200、175、150μg。记录麻醉前、预注芬太尼后1 min、静脉注射诱导剂量芬太尼后1 min内出现的呛咳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静脉注射诱导剂量芬太尼后1 min内Ⅰ、Ⅱ、Ⅲ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63.3%、21.6%和6.6%;Ⅱ、Ⅲ组分别比Ⅰ组咳嗽显著减少(P<0.01);Ⅱ、Ⅲ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分别与用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注芬太尼25μg或50μg能明显减轻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尤以50μg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雾化吸入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8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雾化吸入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K组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氯胺酮0.25 mg/kg(稀释至4 ml)或生理盐水4 ml,雾化吸入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观察2 min,记录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雾化吸入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结果:K组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间同一时间点的SBP,DBP,H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 mg/kg氯胺酮雾化吸入可以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并且对循环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全麻诱导顺序为静脉注射力月西0.04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3min后静注芬太尼3μg/kg,速度为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麻醉诱导用药为力月西0.04mg/kg、芬太尼3μg/kg注射速度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咳嗽情况及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结果Ⅰ组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7.5%,Ⅱ组为30%,咳嗽程度Ⅰ组轻于Ⅱ组(P<0.01);肌松药起效时间Ⅰ组为152s,Ⅱ组为1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既可以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又可以预防及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1.
布托菲诺显著抑制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在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对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效应。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双盲研究。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组或等量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外周静脉快速注射3 μg/kg芬太尼(3 s内)所诱发的咳嗽发生情况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即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布托菲诺组仅有2位患者出现轻中度咳嗽(2.5%),而生理盐水组则有26位(32.5%)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轻度为5例(6.25%),中度为14例(17.5%),重度为7例(8.75%)。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不影响插管前HR和MAP,但可以降低气管插管后HR和MAP的升高。结论 布托菲诺显著降低全麻诱导时注射3 μg/kg芬太尼所诱发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物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麻黄碱及沙丁胺醇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Ⅰ、Ⅱ、Ⅲ组分别于诱导前1min给予生理盐水2mL、利多卡因1.5mg/kg、麻黄碱5mg、Ⅳ组为沙丁胺醇组,全麻诱导前15min吸入沙丁胺醇200μg,各组全麻诱导均由外周静脉给予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0.5mL/s)、琥珀胆碱100mg。观察芬太尼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各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48%、Ⅱ组16%、Ⅲ组20%、Ⅳ组12%,与Ⅰ组比,Ⅱ、Ⅲ、Ⅳ组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3个试验组间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并无明显差异。各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利多卡因组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_〈0.01)。结论预注射1.5mg/kg的利多卡因、5mg的麻黄碱,及预吸入沙丁胺醇均能有效地减轻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由于利多卡因具有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优点,也许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发呛咳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540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ASAⅡ~Ⅲ级,年龄1月~14岁,体质量4~65 kg。患儿随机分成9组(n=60),分别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L934)接受利多卡因预处理,安排四因素各三水平分别给药。结果经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后,芬太尼麻醉诱发的呛咳发生率最低,为56.1%。首剂芬太尼以5、7.5和10μg/kg诱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55.0%、66.1%和72.2%;以10、20、30 s推注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75.0%、68.9%、49.4%。结论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在30 s内缓慢静注首剂芬太尼5μg/kg,是先心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减轻呛咳反应较好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注药速度与注药部位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牛率与出现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ASA Ⅰ~II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A组通过前臂静脉通道以2 s的速度注药;B组静脉通道建立在足背或踝前大隐静脉部位.以2 s的速度注药;C组通过前臂静脉通道以15 s的速度注药.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与从开始注射到呛咳出现的时间.结果 A、B、C组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44%、52%、8%,呛咳开始出现时间分别为(16.1±2.7)s、(21.9±3.7)s、(23.3±3.2)s.与A组相比,B组呛咳出现的时间明显滞后(P<0.05);C组的呛咳发生率比A组明显下降(P<0.05),呛咳出现的时间比A组明显滞后(P<0.05).结论 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芬太尼,不同的注射速度既会影响呛咳的发生率也会影响呛咳的发生时间;相同的速度注射相同剂量的芬太尼,呛咳的发生时间在上肢静脉通道快于下肢静脉通道,但呛咳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氨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应用于老年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与单纯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腹部手术后老年(年龄≥65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氯氨酮-芬太尼组(联合组):氯氨酮0.5mg/ml 芬太尼5.0μg/ml 咪唑安定50μg/ml;单纯芬太尼组:芬太尼7.5μg/ml 咪唑安定50μg/ml。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观察各组患者术后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总量及PCA量均相似(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静息镇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在各时段的镇静效果明显地优于单纯芬太尼组(P<0.05)。在术后镇痛48h内,联合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小剂量氯氨酮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并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而镇痛效果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 选200例拟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3组,麻醉诱导前各组分别给予0.1 mL/kg的4种药液:0.9%盐水,0.5、1.0、1.5mg/mL异丙嗪,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注射芬太尼2 min内患者咳嗽发生情况,包括咳嗽发生次数、强度、时间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结果 试验1、2、3组咳嗽发生率为16%、12%、10%,与对照组(32%)相比明显下降(P<0.05);试验1、2、3组轻度咳嗽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各组中度和重度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咳嗽的平均时间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的舒张压升高较试验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心率增快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盐酸异丙嗪可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麻醉的最佳药物配伍及用药方法。方法40例拟行非气管插管的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两组以同等剂量的氯胺酮和东莨菪碱分别复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给予负荷量后,以同样的速度微量泵输注。记录静脉用药后、术中、术后等时点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恢复期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收缩压、心率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微量注射泵输入用于小儿静脉麻醉镇痛完善,呼吸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提高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引起呛咳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层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为利多卡因0.5 mg/kg,Ⅲ组为利多卡因1.0 mg/kg,Ⅳ组为利多卡因1.5 mg/kg,所有利多卡因组加生理盐水至10ml。实验药物经上肢静脉10s内注入,2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5s),观察5min,记录呛咳的例数和强度。结果呛咳发生率Ⅰ组为40%(20/50),Ⅱ组为16%(8/50),Ⅲ组为14%(7/50),组Ⅳ为14%(7/50),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三个实验组之间呛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其最佳剂量为0.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