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截止2003年12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4000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目前,HIV血清学诊断仍然是艾滋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的检测是预防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HIV感染检测依据的指标、主要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HIV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l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体表面包绕着有糖蛋白刺突镶嵌的包膜,病毒的核心含有RNA和逆转录酶以及组成衣壳的结构蛋白p18和p24。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由gp120和gp41所组成。  相似文献   

4.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抗体产生之前或没有检测到抗体出现的这个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存在给艾滋病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迄今为止,窗口期的检测还是依靠实验室检测,本文就实验室检测的最新方法第四代ELISA检测试剂、p24抗原测定、病毒载量测定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等检测技术在窗口期诊断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进一步缩短窗口期的时间,对于口岸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HIV RNA阳性献血员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I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献血员初次献血标本及追踪采样的标本,采用两次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确证。结果献血者在高危行为约10d后献血,初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均为阳性,随后对该献血员进行了7次追踪随访。在献血第16d后血液标本HIV P24抗原转阳,HIV病毒载量急剧增加;第37d后HIV抗体阳性,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第58d后的标本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该献血员献血时处于HIV感染窗口期。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HIV窗口期感染者,并评估各实验方法的检测性能。方法使用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HIV-1P24抗原检测,以50:1、10:1、1:1三级集合HIV RNA 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1383例高危人群和2249例一般人群血清进行筛查。结果分别自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筛查出1例HIV窗口期感染者,其中高危人群中的1例抗体和P24抗原检测均为阳性,病毒载量HIV-1RNA拷贝每毫升为51万,并且CD4+/CD8+T细胞的比值小于0.9;在一般人群中所发现的1例P24抗原检测为阳性,HIV-1RNA拷贝数为每毫米32万,CD4+/CD8+T细胞比值0.92,追踪采样抗体检测结果为前阳后阴再阳。结论①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病毒载量HIV-1RNAP24抗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具有良好的实验性能,可用于HIV感染者窗口期筛查。②关注第二窗口期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HIV感染检测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可预防。HIV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美国发展了一种对HIV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试验(EIA)加以改良的方法——serologic testing algorithm for recent HIV seroconversion(STARHS),该方法可以判断HIV感染者是否为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5—2020年杭州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特征,为血液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收集的杭州市献血者纳入研究,采集血液样本后采用2个不同厂家ELISA试剂检测HIV抗体,比较2种试剂的检测吸光度值与cut off的比值(COI值),核酸扩增技术检测HIV RNA。分析判定为HIV...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HIV血清学诊断仍然是艾滋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HIV检测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已成为HIV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近年来HIV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进展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法 于1999年对杭州市区各类高危人群共2626人份血清标本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检出7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7%。结论 群居吸毒,共用注射器导致HIV感染呈簇状分布,今后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注重不同群体的不同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监测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发感染率的估计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费时费力,数学模型方法适用范围有限,若依赖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数据不准确,会导致新发感染率估计值存在偏差。近年来,已有多种实验室方法用来检测HIV新发感染及估计新发感染率。1 HIV抗体阳转前的方法1.1 HIV-1RNA检测人体感染HIV后,最先能够从血清中检测到的是RNA,其次是p24抗原,最后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 ,以抗病毒药物抑制HIV感染宿主体内病毒复制已经取得可喜结果 ,多数治疗的目的在于病毒本身及其所致的感染。但是目前在HIV病毒持续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快速播散 (美国 1996年报告了 68473例艾滋病 ,比 1993年增长 47% ;同时有迹象表明在印度、中国、韩国等国家已经显示很高的传播速度 )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 ,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保证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更是怎样有效的预防HIV的感染。从长远看来 ,预防HIV的感染及发展成为AIDS是全球性迫切的公共健康性课题 ,在寻找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同时 ,从长远考虑 ,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山东省外来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况以及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产生的影响,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6年检测发现的外来妇女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止至2006年底,全省共检出外来妇女HIV感染者312例,占全省HIV感染者总数的24.4%,占女性HIV感染者总数的56.8%;56例通过性途径感染其配偶,11例经母婴传播传染其子女。结论 外来妇女HIV感染者呈上升趋势,并已有HIV二代传播;外来妇女HIV感染者已对山东省的艾滋病流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说明HIV感染从“窗口期”到抗体阳性期演变的过程,为加强HIV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HIV首次确认试验出现不明显的HIV蛋白印迹带型而不能确定为HIV感染者,须间隔28天再次复查.结果 HIV首次确认试验出现不明显的HIV蛋白印迹带型2条,经28天后再进行确认试验时,出现清晰的HIV蛋白印迹带型5条,被确认为HIV感染者.结论 这是一例典型的从HIV感染“窗口期”到抗体阳性期演变的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采用集合RNA检测方法估计高危人群的HIV感染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及时发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抗体窗口期感染者,并估计发病率.方法 收集2012年1-10月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和MSM活动室HIV抗体筛查阴性样本,以50∶1和10∶1二级集合方式进行HIV-1 RNA检测,并随访HIV-1 RNA阳性者,最后以Ron Brookmeyer方法估计VCT和MSM人群的HIV感染年发病率.结果 1400份VCT门诊HIV抗体筛查阴性样本中,发现2名HIV-1 RNA阳性窗口期感染者,HIV感染年发病率为1.87%(95%CI:1.23%-2.65%).MSM 500份HIV抗体筛查阴性样本中,发现2名HIV-1 RNA阳性窗口期感染者,HIV感染年发病率为5.31%(95%CI:3.52% - 7.45%).结论 集合RNA检测为及时发现VCT和MSM的HIV窗口期感染者提供有效方法,建议通过提高集合RNA检测频率等方式,加强MSM及其他高危人群HIV感染窗口期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AIDS窗口期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drome,AIDS)的简称,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其病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1983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并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认。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机体T淋巴细胞,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HIV感染),继而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PGL)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艾滋病(A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