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解汤对解脲脲原体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清解汤及方中10味单药对6株标准株和34例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清解汤的MlC90为31.25 mg/mL,黄柏、赤芍和丹皮MIC90为7.81~15.63 mg/mL,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苦参、苍术、革薢和败酱草的MIC90为31.25~62.5 mg/mL,生薏仁MIC90为>250 mg/mL.结论:除生薏仁外,复方清解汤及单味中药均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丹皮、赤芍和黄柏体外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124株对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解脲脲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结果UU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红霉素、阿齐霉素、洛美沙星的M IC50值分别为0.25,2.00,4.00,4.00和64.00μg/mL;耐药率依次升高,分别是4.84%,16.13%,35.48%,45.16%和59.68%。结论UU对多西环素等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本地区在治疗UU感染时,建议首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中的多西环素。  相似文献   

3.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分离研究马远方,许国强,孙会升,徐志喜,赵粤萍,白慧玲(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男性学研究所475001)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但解脲脲原体(UU)在NGU病因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制剂胶体溶液对耐药解脲脲原体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头翁制剂胶体溶液对耐药解脲脲原体的抑菌作用。方法制备白头翁制剂胶体溶液,选用20株耐四环素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解脲脲原体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白头翁制剂胶体溶液(1.0mg/mL)最低抑菌浓度为(0.08±0.07)mg/m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头翁制剂胶体溶液对耐药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73株从泌尿生殖道分离的解脲脲原体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设立临床敏感菌株组以及标准菌株对照组,用PCR测序法检测23SrRNA的V区热点突变以及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甲基化酶(ermA、ermB、ermC)、主动外排泵(mefA/E、msrA/B、mreA)等可转移耐药基因。结果 73株临床菌株中,耐药菌株35株(47.95%),耐药菌株MIC范围为8 ~ 32 mg/L。在耐药菌株组发现ermB耐药基因(19株,占54.29%)和msrA/B耐药基因(9株,占25.71%)的阳性扩增,其中有2株(占5.71%)同时存在ermB基因和msrA/B基因阳性扩增,ermB基因和msrA/B基因的阳性扩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敏感菌株组及标准菌株组均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可转移耐药基因的阳性扩增。结论 ermB甲基化酶基因和msrA/B外派泵基因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及15株UU临床菌株的抗菌效应,并与红霉素比较。结果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mg/mL和0.0625m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25~2.0mg/mL和0.0625~4.0mg/mL,MIC50分别为0.50mg/mL和0.25mg/mL,MIC90为1.0mg/mL和2.0mg/mL。黄芩苷、黄连素对UU临床菌株体外抑菌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红霉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MIC为0.5μ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为16~64μg/mL。结论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和对红霉素耐药的UU临床菌株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体外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支原体试剂盒做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脲脲原体体外敏感药物前三位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前二位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在医院周边地区解脲脲原体耐药普遍。治疗其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如条件不许可时,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9.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与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两大生物群与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对UU菌株进行分群。结果两大生物群对五种抗菌药物MIC值范围基本一致,个别MIC90值存在差异。UU两大生物群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8和<0.0001)。结论UU两大生物群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支持UU分成两个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微生物之一,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将这三类药物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UU对此三类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UU的药敏试验方法、国内外耐药现状和对UU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解脲支原体对12种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了解解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用液体稀释法对50株UU进行了罗红霉素等12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大环内脂类药物,尤其是罗红霉素对UU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强,MIC90为2mg/L;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性病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1990年1月 ̄1993年12月,对4443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5种性传播性疾病患者和140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性伴侣,以及260名健康人,进行了解脲支原体培养,基阳性率分别是41.66%、34.91%、34.68%、33.71%、32.00%、34.29%、34.29%和8.46%。结果显示,UU在国内各种性传播性疾病中,在性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这是我国性病防  相似文献   

13.
172株解脲支原体的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为了探讨解脲支原体 (Uu)不同血清型与致病性关系。方法 对来自STD门诊的1 72株Uu作了 1~ 1 4型血清学分型。Uu株经纯化后 ,应用代谢抑制试验判定。结果 可分型Uu株达到 1 0 0 % ,属单一型有 1 5 0株 ( 87 2 % ) ,混合型占 2 2株 ( 1 2 8% )。出现频率高的血清型依次为 :4型3 1株 ( 1 5 4% ) ,1型 3 1株 ( 1 5 4% ) ,3型 2 4株 ( 1 1 9% ) ,8型 2 0株 ( 1 0 % ) ,1 4型 1 8株 ( 9% ) ,6型 1 6株( 8% ) ,其他血清型较少 (占 3 %~ 6 5 % ) ,未见 7型Uu株。结果显示 ,血清型与性别无关 (P >0 0 5 ) ,但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 3型Uu株女性多于男性 (P <0 0 5 )。 1 72株中 1 0 2株Uu系由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 ,单一型占 90株 ( 88 2 % ) ,混合型占 1 2株 ( 1 1 8% )。出现频率高的血清型为 4、1和8型 ,各占 1 0 %以上。其中以 4型为最高 ,占 2 5株 ( 2 1 6 % )。结论  4型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生呈显著相关。作者认为 ,Uu株 3型在宿主因素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寄居和致病状态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解脲支原体培养基改良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解脲支原体培养基中增加了血清含量,补充了抑制剂,改进了培养基。对110例性病门诊患者采用传统和改良的两种培养基同时检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培养基阳性者38例(34.5%),传统培养基阳性者18例(1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8.678p〈0.01)。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在人群中的致病性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显示其致病性可能与特定的亚群和(或)基因型存在相关。根据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解脲脲原体两大生物群被建议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微生物种群。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解脲脲原体T960生物群与男性致病性的相关性更大,在临床工作中更应该被考虑到。解脲脲原体不同生物群在女性及新生儿中的致病性关系研究仍存在较多争议,但倾向于T960生物群可能与致病性关系更大,是致病菌群,而parvo生物群可能是定植菌群。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对子宫颈致病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研究女性子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临床致病性的关系,对97例仅有解脲支原体宫颈感染的女性患者,观察有无宫颈炎表现。结果显示,在引起子宫颈炎症的因素中,解脲支原体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临床上可能有一定的致病性,但也可能存在非致病性解脲支原体宫颈感染。同时显示,多个性伴的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较单一伴者更常伴有子宫颈炎症。  相似文献   

17.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血清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代谢抑制试验法对206株解脲支原体(Uu)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红霉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对四环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和9型,而对两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可见,Uu耐药性与血清型之间存在联系,2型和9型Uu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18.
解脲脲原体与黏液脓性宫颈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解脲脲原体(Uu)与黏液脓性宫颈炎(MPC)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解脲脲原体对宫颈的致病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有临床症状、体征的107例宫颈单纯Uu检出者与有临床症状、体征的61例宫颈Uu混合其他性病病原体检出者,两组MPC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OR=0.317,χ^2=3.364,P=0.067);宫颈单纯Uu检出阳性伴MPC者,宫颈Uu被清除后,MPC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宫颈Uu未被清除者(OR=0.230,χ^2=6.90,P=0.009)。结论:Uu与MP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Uu对宫颈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陈云龙  林研研 《中国性科学》2011,20(4):19-19,22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多西环素治疗解脲支原体疗效并观察治疗后复发情况.方法:收集解脲支原体患者100例,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不同疗程的疗效情况,并分别观察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总治愈率8 00%,复发率87 5%;治疗2周总治愈率61 00%,复发率33 96%;治疗3周总治愈率96 00%,复发率8 57%.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