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对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株MCF-7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转染组。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转染组细胞分为两组,均常规构建Anxa2野生型表达载体,一组为未转染组;另一组将其转染到Anxa2降表达的细胞进行拯救,并完成细胞转染,设为转染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完成两组细胞划痕试验、侵袭和迁移试验;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测定两组细胞STAT3信号通路水平。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STAT3信号通路水平、细胞划痕试验采用(±s)表示,三组数据比较采用F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转染组细胞24 h Anxa2降表达后细胞划痕距离大于未转染组与对照组(P<0.05),未转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培养后迁移、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组与未转染组(P<0.05);转染组STAT3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未转染组(P<0.05)。结论Anxa2降表达在乳腺癌细胞中能抑制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史新龙|马家驰|杨熊飞|顾远晖|李一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231-123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 α(IL-1 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WiDr及低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Caco-2和Colo-320,分别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 α及IL-1 Ⅰ型受体(IL-1R I)的基因及蛋白在3种细胞中表达;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IL-1 α或IL-1ra作用于上述细胞后,用WST-1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Transwell小室检测WiDr与Caco-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IL-1 α基因仅在高肝转移潜能的WiDr细胞中表达,在低肝转移潜能的Caco-2和Colo-320细胞中不表达,而IL-1R I基因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LISA检测WiDr细胞IL-1 α蛋白浓度为(7.85±0.52) pg/mL,而Caco-2和Colo-320细胞未检测到;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加Caco-2和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对WiDr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的增殖(P<0.05);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强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但对WiDr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侵袭(P<0.05),但对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大肠癌的肝转移潜能与IL-1 α表达有关,外源性IL-1r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中白细胞介素6与p-Stat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表达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认识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大肠癌中的激活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大肠癌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用ELISA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IL-6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IyStat3的表达。结果p-Stat3阳性病人的IL-6浓度明显增高.与p-Stat3阴性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与IL-6浓度有关,可能存在IL-6-Stat3的自分泌激活通路促进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表达上调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10~14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30):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抗IL-6单克隆抗体组(IL-6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IL-6组于术前1h时腹腔注射抗IL-6单克隆抗体0.5 mg/kg,S组和CLP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6、12、24、48、72 h时分别处死大鼠6只,取肺组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组织HMGB1含量和HMGB1 mRNA表达;采用凝胶阻滞电泳分析技术检测肺组织STAT3 DNA结合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CLP组和IL-6组肺组织HMGB1含量和HMGB1 mRNA表达、STAT3DNA结合活性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IL-6组肺组织HMGB1含量和HMGB1 mRNA表达、STAT3 DNA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 IL-6/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脓毒症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IL-6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α-SMA mRNA、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 ng/ml浓度的IL-6刺激24 h、48 h、72 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 ng/ml浓度的IL-6刺激30 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5例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JAK2与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HC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AK2与STAT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62.7%vs.5.3%,69.3%vs.9.3%;均P0.05);JAK2与STAT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83,P0.01)。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与肝硬化、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JAK2与STAT3蛋白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低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χ2=13.591;χ2=6.842,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JAK2与STAT3蛋白以及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为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在HCC组织中活性增高,且其活性高低与H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JAK/STAT通路阻断剂AG490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引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及其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信号转导的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的范围也涉及到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和免疫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及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AK2-STAT3-波形蛋白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JAK2抑制剂AG490处理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Lovo细胞中波形蛋白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AG490处理后,Lovo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细胞划痕后24h,AG490处理组(实验组)的细胞划痕宽度恢复20%,而对照组划痕宽度恢复60%(P〈0.05)。实验组Lovo细胞中P—STAT3和波形蛋白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JAK2-STAT3-波形蛋白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2(IL-6、IL-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38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TNF-α、IL-6和IL-2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为(960±45)
pg/ml、IL-6为(137±14) pg/ml,较正常人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1),而IL-2水平(3
110±136) pg/ml则明显降低(P<0.01);乳腺癌手术后2周IL-2(4 012±101) 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IL-6(86±9)
pg/ml、TNF-α(625±19) 相似文献
11.
侯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5):591-599
背景与目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其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均与肿瘤转移有关,但RUNX2能否通过调节MMP-3基因转录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RUNX2及MMP-3 mRNA水平间相关性,并在乳腺癌细胞中观察RUNX2表达水平对MMP-3基因转录水平以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取1 092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RUNX2和MMP-3基因的mRNA表达数据及相关生存资料,分析患者RUNX2及MMP-3 mRNA水平间相关性;根据RUNX2及MMP-3 mRNA水平中位数,将患者分为RUNX2及MMP-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别分析RUNX2和MMP-3表达水平与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关系;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与BT-549细胞中分别转染RUNX2 siRNA及RUNX2过表达质粒,qRT-PCR、Western blot检测RUNX2、MMP-3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MP-3启动子上RUNX2潜在的结合位点,并采用ChIP-PCR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体外验证;在MDA-MB-231及BT-549细胞中转染RUNX2过表达质粒及MMP-3 siRNA,Transwell实验观察RUNX2及MMP-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间关系。
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MMP-3与RUNX2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304 2,P<0.000 1);高表达RUNX2或高表达MMP-3乳腺癌患者的DMFS明显低于各自低表达患者(P=0.034、P=0.013);在乳腺癌MDA-MB-231中,下调RUNX2表达后,MMP-3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降低,在MDA-MB-231及BT-549细胞中上调RUNX2表达可增加MMP-3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MP-3启动子序列中可能存在RUNX2结合位点(5''-ACCACA-3''),ChIP-PCR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进一步证实RUNX2可直接与MMP-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RUNX2过表达后乳腺癌MDA-MB-231及BT-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该作用可以被同时下调MMP-3水平所取消(均P<0.05)。
结论:RUNX2可能通过调节MMP-3基因转录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RUNX2与MMP-3高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RUNX2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王成志|彭元亮|史夏青|周晓庆|杨满意|赵劲风|廖明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61-67
目的:探讨葫芦素Ⅰ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葫芦素Ⅰ对不同肝癌细胞(HepG2、QGY-7703、SMMC-7721)增殖活力的影响;葫芦素Ⅰ处理HepG2细胞后,分别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Hoche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抗凋亡因子及其相关信号分子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葫芦素Ⅰ处理后,不同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明显抑制,并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葫芦素Ⅰ对HepG2、QGY-7703、SMMC-7721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0.19、4.16、1.13μmol/L。HepG2细胞经葫芦素Ⅰ处理24 h后,克隆形成几乎被完全抑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和明显的G2期阻滞;抗凋亡因子Mcl-1、survivin以及转录因子STAT3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调,mRNA半定量分析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葫芦素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miR-200a-3p参与了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但在不同肿瘤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促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目前,其在胆囊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miR-200a-3p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测定32例胆囊癌及癌旁组织、胆囊癌细胞系(G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362-3p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qRT-PCR检测手术切除的44例胆囊癌患者手术标本中miR-362-3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miR-362-3p模拟物转染胆囊癌细胞后,分别用MTT法、细胞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改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分析miR-362-3p的靶基因,并采用补救试验验证。结果:miR-362-3p在胆囊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miR-362-3p的低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低表达miR-362-3p患者总体生存率较高表达miR-362-3p患者明显降低(P0.05)。转染miR-362-3p模拟物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Nemo样激酶(NLK)被确定为miR-362-3p的潜在靶基因,转染NLK过表达载体后,miR-362-3p模拟物对胆囊癌细胞的上述作用被明显逆转(均P0.05)。结论:miR-362-3p在胆囊癌中表达下调,下调的miR-362-3p减少了对靶基因NLK的抑制,从而促进了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王雷|陈传波|马明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11):1439-1446
目的:探讨miR-26b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的影响。方法:比较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miR-26b的表达差异。以无处理的MCF-7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检测MCF-7细胞转染miR-26b模拟物(miR-26b组)、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后的miR-26b表达与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Foxf2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26b对MCF-7细胞中Foxf2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miR-26b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F-10A细胞(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26b组miR-26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Foxf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转染miR-26b模拟物后,MCF-7细胞中Foxf2-3'UTR的转录活性明显抑制(P0.05)。结论:miR-26b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降低、增加其表达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可能与其下调Foxf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及PTE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和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nm23H1和PTEN表达水平。结果:在胆囊癌中SVV、nm23H1和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51.9%和42.3%。SVV高表达和nm23H1及PTEN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VV表达与nm23H1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SVV和nm23H1及PTEN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研究显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表达的异常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故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ErbB2抑制剂吡咯替尼对胆囊癌细胞基本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与临床引用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方法:选择胆囊癌NOZ细胞与SGC-996细胞为研究对象,用CCK-8法检测吡咯替尼对两种胆囊癌细胞作用的时间与浓度效应;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最适作用时间下吡咯替尼对两种细胞相应25%(IC25)、50%(IC50)、75%(IC75)抑制浓度为后续实验浓度,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法以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吡咯替尼对两种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吡咯替尼处理24、48、72 h对NOZ细胞与SGC-996细胞的IC50分别为11.5、3.6、1.4 μmol/L和5.5、5.2、2.4 μmol/L。选择采用作用48 h时各自的IC25、IC50、IC75吡咯替尼浓度(NOZ细胞:1、3.5、12 μmol/L;SGC-996细胞:2.5、5、10 μmol/L)作用后,两种胆囊癌细胞均表现为集落的形成明显减少、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明显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2/Bax比值)表达明显下调,且以上变化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吡咯替尼在体外能够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通过促进凋亡发挥了细胞杀伤作用,为胆囊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侍晓辰|张卫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816-820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下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和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方法:选取2种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通过1%O2低氧培养建立人肝癌细胞物理缺氧模型。动态观察2种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形态学改变;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低氧环境中,该2种肝癌细胞均由原来的紧密排列上午上皮样状态转为较松散的纺锤体样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2种肝癌细胞株的E-cadherin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1),而vimentin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1);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显示,2种肝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SMMC-7721细胞的上述变化均较HepG2细胞明显(均P<0.01)。结论:低氧环境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并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