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J波改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石门县人民医院82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心电图检查无J波显示,观察组40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发生改变,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检查发现,在胸闷、胸痛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过程中,可通过鉴别心电图J波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胸闷、胸痛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并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探讨心电图伴有J波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住院期间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7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改变的为J波组共62例,无J波的作为对照组共65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电图显示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胸闷、胸痛、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心血管事件较无J波组多(P<0.05)。结论:心电图显示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J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美国GE公司Medical Systems Mars工作站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监测,记录24 h无症状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病后24 h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于24 h无症状期无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明显高于(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明显少于)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后24 h的无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明显少于(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明显高于)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在病发24 h出现缺血性J波中,病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高于无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J波的检测,对指导和预防疾病恶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缺血性J波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伴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心电图显示J波的为J波组,共58例,无J波的为对照组,共54例,分析比较两组发生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J波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u波倒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2例,其中发生U波倒置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U波倒置32例为对照组,观察u波倒置与ACS患者类型的关系、两组心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舒张和收缩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对判断AC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动态心电图发现缺血性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60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缺血性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冠状动脉狭窄处的积分来判断狭窄的程度。O-4分为I度,5—8分为Ⅱ度,≥8分为Ⅲ度;依据Ambrose分法将斑块形态分为I、Ⅱ、Ⅲ型。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与缺血性J波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2,P=0.98);两纽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P=0.0003);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r=0.24,P〉0.05),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呈正相关性(r=0.34,P〈0.05)。结论冠状动脉Ⅱ型斑块以及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缺血性J波发生率高,可作为心肌缺血超急性期缺血改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出现J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1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J波分为研究组(有J波)和对照组(无J波),比较2组J波形态及其与梗死部位、梗死冠脉、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出现J波综合征41例,占总数的31.29%;研究组下壁梗死、2个及以上部位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24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8.54%),17例未发生(41.46%);对照组34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37.78%),56例未发生(62.22%),研究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可出现J波,多见于右冠脉受累、下壁梗死的患者,并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特点。方法对65例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以明确是否有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结果65例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者26例,双支病变者30例,三支病变者9例。结论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可比较严重,多数为多支病变,临床上对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尽可能作冠脉造影证实,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监测急性胸痛患者32例,入院后分别于即刻及胸痛发作后3、6、24h测定心电图。结果:ST段弓背向上抬高10例;表现为ST—T改变12例;部分导联T波双向或倒置9例;心室纤额1例;合并左室高电压15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6例;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2例。共发现病变血管64支,其中,单支病变45例,完全闭塞血管10支,多支病变15例。结论:心电图诊断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敏感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中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于8周、12周和6个月随访,调查两组心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在明显低血脂水平的同时,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无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 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女性ACS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55例女性患者与85例男性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40例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3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8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其中55例女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50例,未明显狭窄病变5例.85例男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3例.55例女性CAG阳性率为90.9%.85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女性ACS患者ECG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改变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2导联体表心电图碎裂QRS(fragmented QRS,fQRS)复合波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417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9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119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初始12导联心电图fQRS发生率和cTnI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相关评估fQRS和cTnI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独立因素。结果 共有173例患者出现fQRS,发生率为41.49%。fQRS阳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cTnI阴性患者(P<0.05),STEMI和NSTEMI患者的fQR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阳性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显著低于fQRS阴性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直径显著高于fQRS阴性患者(P<0.05)。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fQRS和cTnI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QRS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fQRS与cTnI显著相关,fQRS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洪宝武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安贞医院2007年8~10月诊断或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134例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ACS患者首份心电图对判断病变血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是院前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ACS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恰如其分地提示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或从心肌缺血发展到损伤进而发生心肌坏死的全过程,因此缺血、损伤、坏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的3大特征,这种特征是ACS患者发病时心肌供血情况最合理的解释,牢牢记住这3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和发生机制,就能较好掌握ACS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及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48h内加服氟伐他汀20mg,QN,临床观察6mo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心绞痛治疗1mo后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6例,9例与4例P〉0.05(χ^2=0.209);②两组急性心梗治疗后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4例,心功能Ⅲ级上以者8例,死亡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8例和2例P〉0.05(χ^2=1.046);③全部病例治疗6mo后结果: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6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及急性心梗者各2例,心原性死亡1例,总发生率为22.0%;而对照组分别为14例、6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54.2%P〈0.05(χ^2=10.901)。结论氟伐他汀在ACS较长期使用,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18.
现回顾分析33例心电图J波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3例均为我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资料较完整、诊断明确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例,年龄37—73岁,平均55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与心律失常关系及替罗非班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8例,根据心电图检查有无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38例与非J波组2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根据有无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①J波组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39.47%(15/38)、21.05%(8/38),非J波组分别为6.00%(15/250)、2.40%(6/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30 d死亡率、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分别为0(0/20)、5.00%(1/20)、5.00%(1/20),对照组分别为22.22%(4/18)、33.33%(6/18)、33.33%(6/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死亡率、心肌梗死率、TVR发生率分别为0(0/20)、5.00%(1/20)、5.00%(1/20),对照组分别为22.22%(4/18)、44.44%(8/18)、38.89%(7/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者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较高,介入手术期间采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降低近期及远期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