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杜绝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暴力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于入院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评估结果着重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暴力风险评估级别≥Ⅱ级占45例,入院时有幻听和被害妄想占48例;被动言语攻击行为占10例;主动言语攻击行为占13例;被动躯体攻击行为占8例;既往有暴力行为者占12例经过干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暴力行为.结论 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暴力风险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亭  刘晓利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95+1500
目的:探讨如何杜绝开放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杀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100例于入院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着重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有自杀危险因素评分≥10分55例,入院时有自杀、自责或悲观厌世言行58例,既往有自杀行为30例,既往有过2次或2次以上自杀行为19例。经过干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自杀、自伤等行为。结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杀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杰  蔡伟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70-2871
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是精神病院在临床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多因对住院环境不适应,病情好转后思家心切及在精神症状支配下而发生。精神病患者出走后不仅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干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同时也严重影响住院患者的整体康复。患者出走后其精神疾病系统治疗过程中断,已缓解的精神症状复发加重,加速其精神衰退;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出走期间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生活护理,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加速患者躯体衰退。  相似文献   

4.
赵凤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68-2568
精神病患者出走是精神科最常发生的事件,严重影响其自身和社会安全。因此,预防患者出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可能引起患者出走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陆红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71-2572,257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分型、出走时间、出走原因、出走方式及结果等。通过实例调查、收集病案与护理文件中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信息。结果:28例有出走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偏执型最多(14例),占50.00%。1个月内出走患者数最多(12例),占42.86%。出走原因中,疾病因素占39.28%,比例最高;心理因素次之(21.42%)。外出治疗途中出走最高,占67.86%。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走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出走行为的发生,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近十年间我院精神科患者出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开放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特点,总结其适应证。方法对在我院神经症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开放病房的患者以思维、情感症状为主。城镇居民、配偶或父母监护、文化程度较高、现金支付费用、配合治疗、有家属陪床者为多。疗效满意,患者及家属肯定、认同。结论开放管理病房适应以思维、情感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功能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蔡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37-2938
目的:探讨我院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开放管病房管理120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放管理模式的精神病房具有患者活动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精神症状更易于控制、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结论:开放管理的精神病房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现代精神病医院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管理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欢  刘文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70-771
目的:探讨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管理的方法。方法:2年期间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开放管理的院内康复治疗,采取精心组织管理,尊重病人的人格及合法权益,建立医患人员的平等关系,设立健全的医疗规章制度,与奖罚挂钩的考评,对重点病人给予适当监护等措施。结果:采用住院病人精神康复治疗观察量表(PRA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效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社会功能普遍提高,精神病阴性症状明显改善。维持剂量的药物治疗是安全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保证。工作疗法可以使病人恢复或学习生产技能。丰富多彩的娱乐治疗,可达到放松身心,舒泄情感,改善情绪,振作精神的作用。阅读治疗可使患者增长知识,了解与解决与已有关的内在问题,有教育功能。集体及个别心理辅导可解除患者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结论:实行开放管理的院内康复治疗,符合精神病管理的新方法,亦符合康复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应大力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现况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提高沟通技巧、强化安全意识、改进关键环节、提高综合素质等4项质量的改进。结果:开展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士的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考核的合格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各因素发生率及患者出走的发生率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唐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24-2124,21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住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11月在我院住开放式病房77例患者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私自吃药等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首次发病、临床症状、家属心态、看护方式、疾病认知等有关。结论:建立入住患者筛选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家属加强教育指导及对患者加强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陈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2042-2042
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批准而私自离开医院,均可视为出走.精神病患者大多是封闭式管理,出走是常见的问题,如何防止精神病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病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8例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分析,发现青春期病人,文程度高者,病精明显转者,长期住院无人高者及工作人员多时出走行为发生率较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展咏  杨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13-614,626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5年)与非住院(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住院时间>5年)的患者110例,同时选取现接受门诊治疗(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字色串扰测验(Stoop Test),连线测验(Tvail Making Test,TMT),HANOI塔(HANOI Towe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从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智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记忆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注意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执行功能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比非住院的患者或短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认知损害严重,分析系长期住院剥夺了患者的部分认知活动而出现退化,故通过此研究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多接受门诊治疗,让患者增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减少认知功能的损害,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探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探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探视易引起患者情绪上剧烈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缓解期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结论 适当时期的探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观察6月,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允许,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是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之一。出走患者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可能在院外发生自伤、他伤等意外,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先后对精神科病房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精神科开放病房。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需求,我院对精神科开放病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变我们以往的封闭病房的管理模式,建立和适应精神科病房的新的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治疗、康复、护理环境和措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综合治疗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患者的精神残疾。心理护理是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并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所以,不管是在疾病的初期,还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对于精神患者的心理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护理从不同角度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指导,是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系统理论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 观察6月, 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 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 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 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患者出走的原因,制定防护措施,预防减少患者出走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患者出走24例分析。结果:15例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出走,9例因环境设置不安全导致患者出走。结论:医院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可有效防范患者出走而产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