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对于规范门诊处方的作用效果,以倡导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2~3月实施处方点评后前两个月各科室门诊处方1000张,同时随机抽取2013年2~3月各科室门诊处方1000张,根据卫生部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规范》进行处方点评,比较实施处方点评前后的处方合格率。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6.7%下降到19.4%(P〈0.01),处方不合格率从19.8%下降至5.8%(P〈0.01)。2013年2~3月处方书写不规范率和不合理用药率较2012年2~3月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加强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于2021年4—9月在门诊及住院部中药房实施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措施,将2021年1—3月服用中药饮片治疗的11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10—12月服用中药饮片治疗的115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由13.91%下降到1.74%(P<0.05)。实施后饮片调剂中的剂量差错、数量差错、类型差错以及患者发放差错等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均显著下降(P<0.05)。实施后患者在接受中药饮片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由7.83%下降为0.87%(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药饮片治疗的满意度评分由(85.49±6.27)分提高到(96.54±3.05)分(P<0.05)。结论:中药饮片的调剂质量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至关重要,通过加强调剂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饮片调剂过程中的差错,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现象的原因,探究相应管理对策,减少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方法:查阅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记录资料,归纳整合出现的差错,并分析差错原因。针对各类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再对采取干预措施后一年中出现的差错及其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的统计数据。结果:经过分析差错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实际发生数量由50例降低到12例,差错明显减少(P0.05)。结论:门诊中药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中药处方调剂质量,减少处方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中药房进行中药处方分析,选择该年度126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研究处方组,2019年中药饮片实施常规中药调剂,相同方法抽取126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对照处方组。结果2020年中药处方调剂差错30例(2.38%)低于2019年的92例(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20年中药处方药味数(10.56±2.19)、药付数(6.70±1.97)、每剂金额(35.22±10.45)元低于2019年度的(11.97±3.23)、(7.30±1.86)、(40.35±12.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可以降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率,降低患者不合理用药风险,减少处方药味数、药付数及每剂金额,减少患者用药成本,优化药学服务理念,在中药调剂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药物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药学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7医院药房的920例调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为对照组(420例),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为观察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处方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药师药学干预药房处方调剂,对其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处方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处方单用药低于对照组,双联用药、三联及以上用药情况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药房工作人员相关指标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药物药房处方调剂中进行药师药学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增加其药物联用情况,改善药房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0月浙江省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的3667份处方,调查分析中药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调剂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投诉情况。结果:管理政策实施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和投诉率较管理前明显降低(P〈0.05);经调查中药房调剂的差错从高到低依次为处方书写不规范、调剂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调剂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中药质量不过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他原因等。结论:针对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应重视中药调剂工作,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行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及干预,09年下半年比上半年我院处方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目的探讨我院2009年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和效果。方法抽查2009年上半年度以及下半年度门诊处方共23696张并对问题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下半年不合格处方明显少于上半年,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及整改,单因素方面诊断不规范、处方修改后未加签、诊断与用药不符、药物相互作用、抗菌素重复用药,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加强对执业医师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或预警,使医院处方开具和调剂等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处方点评应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中药药房处方差错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12月门诊中药房调剂出错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分析处方差错的原因,并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年之后,再统计2012年1-12月门诊中药房调剂出错的处方及原因,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中成药调剂差错、中草药调剂差错、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度中成药调剂差错例数为32例,明显多于2012年度(10例)(P0.01);2011年度中草药调剂差错例数为21例,明显多于2012年度(P0.01);2011年度门诊患者对中药治疗满意度为74.0%,明显小于2012年度(96.0%)(P0.05);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2011年度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2±5)分,明显小于2012年度(P0.01)。结论:采取积极的、正确的中药房处方差错干预对策,能够明显改善医院门诊中药房的调剂质量、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在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下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种类的变化,提高临床上中药疗效和服务水平。方法:整理我院中药房在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临床诊疗中有中药房处方5 06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并整理在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临床诊疗中有处方5 32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前,5 066张中药处方里,出现调剂差错83例,差错率1.7%;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5 326张处方,调剂差错31例,差错率0.6%,χ2=26.702,P0.05。完善管理措施前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频率,中成药出错例数从53例降低到21例,中草药出错例数从32例降低到10例干预前调查分析,出错总数从85例降到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能有效规范中药调剂,可明显降低出错率。同时医务人员必修已经比较规范,药剂人员必须增强业务技能,才能把处方调剂差错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原因,探讨防范措施,为提高药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为资料来源,对差错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差错类型。结果:我院2010年-2013年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共记录有65例病例出现药物处方调剂差错,其中由于药师原因出现差错45例,差错率为69.2%,医师原因出现差错12例,差错率为18.5%,患者原因出现差错6例,差错率为9.2%,其它原因出现差错2例,差错率为3.1%。结论: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责任心及专业素质,重视处方调剂差错,规范调剂流程,最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行动程序,根据处方调剂流程设计调剂差错登记表,分别统计实施前2017年3~5月的调剂差错情况和实施后2017年6~8月的调剂差错情况,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经过对导致调剂差错发生的人员、药品和环境因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调配差错明显减少。差错发生率由实施前的0.17%降为实施后的0.09%,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初步实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PDCA循环法的应用有效减少调配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合格率,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对医院2010年1月-6月份19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处方96张,占抽查处方的5%。结论:进一步加强处方的监管力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急诊处方进行分析,了解医院处方的基本情况,提升处方质量。方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53号文)、《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医院随机抽查的21309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21 309张,其中,不合格处方1295张,占抽查处方的6.08%;合格处方20 014张,占抽查处方的43.92%。不合格处方包括:不规范书写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处方。结论:加强门诊急诊处方管理,可以更好地为处方把关,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如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及无必要联用等,最大程度降低医疗风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究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指导对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作用。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 联勤保障部队第 907 医院药房开具抗菌药物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方法差异 分组,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使用传统药学管理模式的 1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使用药房处 方调剂中药师指导的 10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药师综合素质能力。 结果:观察组患者单药使用率为 79.00 %,高于对照组的 51.00 %,观察组患者二联、三联及以上使用率为(16.00 %、 5.00 %)低于对照组的(32.00 %、1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度为 98.00 %, 高于对照组的 8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药师综合素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通过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予以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有助于减少联合用药,提高药师综合素质能 力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18个月中药处方的情况,旨在使医师能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品。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8年06月~2009年12月间的3400张中药处方,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400张中药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17张,不合格率为6.38%。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118例(3.47%),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99例(2.91%),两者在不合理用药所占比率上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合理用药种类的统计结果显示,用药重复共84例(2.47%),与其他不合理用药种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用药重复、用法过于简单等。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医师的个人习惯、工作态度所致;医师专业知识欠缺,对相关中药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中药的性状、用法不熟悉;医院对处方书写不够重视,考核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落到处方规范化书写管理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探讨药师在门诊处方点评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5年10个临床科室的1000张门诊处方,采用回顾性方法,按照规范点评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处方不合格原因,完善药师在门诊处方中的点评作用。比较完善前后处方合格率。结果:对2015年1000张处方回顾性发现平均处方不合格率为8.7%;完善药师在处方中的作用后,处方不合格率为2.7%,差异显著(P0.01);同时处方不合格类型所占百分比也较完善前有了显著改善,其中不对症下药由完善前的3.5%下降到完善后1.3%(P0.05);联合用药不当由1.6%下降到1.0%,给药方法不当由2.5%下降到1.0%,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完善药师在处方的点评后,显著提高了处方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颗粒剂调剂质量的PDCA管理实践分析。方法:为提升临床中药颗粒剂调剂质量,医院药剂科自2022年6月开始试行中药颗粒剂调剂的PDCA管理,2022年6月—2023年2月为实施后,2021年9月—2022年5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随机从药剂科录入的含中药颗粒剂处方及其患者资料中选择8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药剂科中药颗粒剂调剂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剂科中药颗粒剂处方单方调剂时间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用药管理和指导服务相关工作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中药颗粒剂调剂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升临床整体调剂水平,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缩短单方调剂时间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对促进中药颗粒剂调剂效率提升,以及保障中药颗粒剂调剂、用药安全均有重要意义,患者对用药管理的总满意度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中药房处方调剂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择13700份处方。对照组7500份为未进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时的处方。观察组6200份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观测中成药调剂差错率(包装不规范、中药种类差错、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药学知识不专业、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结果]中成药调剂差错率(包装不规范、中药种类差错、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药学知识不专业、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两组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中药房处方调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利于于中药房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药房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探讨如何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方法:选取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开展服务质量监管前的28993张处方为开展前组,选取开展服务质量监管后的28174张处方为开展后组,对开展前和开展后两组处方相关不良事件数和调剂差错数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中药房开展管理前后由于管理疏忽造成的不良事件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房开展管理前后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不良事件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管理前后中药房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通过在常规管理措施基础之上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显著减少了不良事件和调剂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门诊药房开展服务流程优化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执业能力,降低药物发错率。方法:门诊药房实施为期12个月的优化服务流程活动,对优化服务流程前后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药房工作人员的执业能力和发药差错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优化流程后,患者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态度得分、用药咨询得分、服务流程得分和便民服务得分均显著高于优化前,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后,药房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分、专业技术得分、讲解能力得分和规避纠纷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优化前,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服务流程后,内部差错数、外部差错数和发药差错数发生率明显低于优化前,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门诊药房服务流程优化活动,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执业能力显著增强,药物发错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