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年间收治的229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122例采用血栓碎吸、溶栓等综合介入治疗(A组),其中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53例,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另107例(B组)行尿激酶,肝素抗凝等系统溶栓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A组(6.2±2.2)d,B组(10.5±2.4)d;2周后复查,A,B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98%,14.02%和96.72%,7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5个月,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23.15%,9.26%和0,B组分别为50.51%,80.81%和9.09%,A组静脉通畅率为81.48%,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为57.41%,B组为65.66%和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近期、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股腘静脉漂浮血栓的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93例股腘静脉漂浮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46例,右下肢47例;男66例,女27例;年龄22~8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确诊。7例患者入院前出现症状性肺栓塞。外周溶栓治疗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导管治疗5例,滤器置入+外周尿激酶溶栓71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抗凝治疗。 结果:93例患者中,脑出血死亡1例,1例因肺动脉栓塞出现意识丧失,自动出院;83例患者漂浮血栓完全溶解,8例部分溶解;置入滤器76例患者,11例未取出滤器。其中5例因滤器捕获大血栓,6例为漂浮血栓未完全溶解。出院后长期(>6个月)口服华法林;随访9~27个月,8例患者残留漂浮血栓完全溶解,无1例患者出现新的漂浮血栓。 结论:彩超诊断股腘静脉漂浮血栓简便易行,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或外周溶栓股腘静脉漂浮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微创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3例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患者,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滤器,插入8-14F鞘管后抽吸血栓。清除髂、股静脉血栓后,对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段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对髂静脉闭塞合并混合型LEDVT行辅助溶栓治疗。结果219例(219/273,80.22%)血栓完全清除(Ⅲ级),49例(49/273,17.95%)部分清除(Ⅱ级),5例(5/273,1.83%)少量清除(I级)。PTA和支架植入术后治愈235例(235/273,86.08%),显效29例(29/273,10.62%),好转7例(7/273,2.56%),无效2例(2/273,0.73%)。随访3-6、7-12、18-24、25-3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4.87%(259/273)、93.73%(254/271)、87.08%(236/271)、84.13%(228/271)。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疗程较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 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 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 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 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20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性97例,女性104例;年龄24~83岁,平均60.4岁.其中血栓发生于左侧肢体174例,右侧24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发病≤7 d,入院时无肺栓塞,且均获得随访.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独溶栓抗凝组,手术取栓后溶栓抗凝组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抗凝组.分别计算各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组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单独溶栓抗凝组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发生率为2.8%(3/107),下腔静脉滤器组、手术组无肺栓塞发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出院后随访6~72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单独溶栓抗凝治疗组及手术取栓组无肺栓塞发生,下腔静脉滤器组肺栓塞发生率为2.4%(1/42)且死于肺栓塞,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症状肺栓塞的影响并无差异,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经抗凝、溶栓治疗并获随访的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结果 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86%(3/105),出院后随访无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发牛率与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无关(P=0.086,0.618,1.0,1.0).结论 对下肢DVT患者严格的抗凝、溶栓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其肺栓塞的发生率,故VCF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14例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取导管祛栓联合管溶栓的患者为祛栓组,1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取全身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开通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天祛栓组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休克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P0.01)。术后7天祛栓组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和Mill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祛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DVT患者资料。采用经患足外踝小隐静脉切开或穿刺置溶栓导管接触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7~10 d后,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予抗凝、活血、穿着弹力袜等,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 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因急性肺栓塞和髂股静脉大量漂浮血栓,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术,其中永久滤器5例;单纯球囊扩张35例,联合支架置入51例。术后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并发症,调整用药后消失。82例获随访6~36个月,管腔通畅率91.46%(75/82),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血栓消融。 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7例,其中中央型血栓71例,混合型血栓4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患者行经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行支架成形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肢肿胀、疼痛于术后当日即明显减轻,无肺栓塞发生。11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7.27%(103/110)。结论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rombolysis and/or thrombectomy and selective 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in treating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METHODS: During a 5-year period, 2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tics and/or thrombectomy with 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Seventy-two percent (n = 20) of patients had symptoms for less < or = 14 days; 14% (n = 4) had symptoms for > 14 days. Fourteen percent (n = 4) had recurrent symptoms; 43% (n = 12) had ileofemoral DVT, and 57% (n = 16) had common femoral, superficial femoral, and/or popliteal DVT; and 11% (n = 3) had thrombus extending in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RESULTS: Eighteen percent (n = 5) of patients had complete thrombolysis of the thrombus; 72% (n = 20) had partial thrombolysis. Twenty-two stents were also placed in 12 patients. Average follow-up was 15.5 months; 80% had long-term patency. CONCLUSIONS: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and/or thrombectomy and selective stent placement are effective alternatives to 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VT.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specific indications and to validate long-term efficac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机械偶联式血栓清除(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两个血管外科中心连续收治的38例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程≤14 d)行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评价即时血栓清除效果,根据术后第3、6、12个月患者随访时的CEAP分级、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在使用Angio Jet吸栓过程中喷注尿激酶,31例吸栓后一期置入髂静脉支架,11例患者辅助接触性导管溶栓术(CDT);术后3级血栓清除(完全清除)18例(47.4%),2级血栓清除(50%~99%清除)20例(52.6%),无1级血栓清除病例(50%清除)。3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均在12~24 h内消。随访期间,1例患者(3.3%)进行了再次手术干预,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联合CDT或支架置入术可以提高血栓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吸栓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1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资料,其中60例先吸栓再导管溶栓治疗(吸栓后溶栓组),61例直接行导管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吸栓后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2 d vs. 10.5 d,P0.05),尿激酶平均用量明显减少(170万U vs. 290万U,P0.05);吸栓后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术后1周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45.9%与91.67%、88.52%,术后2周分别为83.33%、62.3%与96.72%,91.81%,吸栓后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溶栓组(均P0.05),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膝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低程度、静脉通畅率、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导管溶栓相比较,吸栓后溶栓能明显缩短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提高治愈率,但中长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双介入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并发急性肺栓塞(APE)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对21例LEDVT并发APE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导管碎栓、溶栓及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APE发生部位:肺动脉主干2例、左肺动脉8例、右肺动脉6例、叶肺动脉5例;LEDVT发生部位:左侧9例、右侧12例。 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肺动脉及下肢深静脉双介入治疗。术中即刻造影显示2例肺动脉主干完全开通,左/右肺动脉干8例完全开通,6例大部分开通,5例叶肺动脉部分开通。肺动脉压由(52±7)mmHg降至(27±4)mmHg,PaO2由(62±6)mmHg升至(82±6)mmHg(均P<0.01)。患肢血管彩超检查示血栓均有不同程度溶解,血流全部或部分恢复。健患侧膝上、下15 cm周径差分别由(9.0±4.0)cm和(5.0±2.0)cm降为(2.3±0.9)cm和(1.0±0.7)cm(均P<0.01)。 结论:对LEDVT并发APE患者的双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全身情况,以及溶解患肢深静脉血栓,改善肢体循环,减轻肢体症状,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DSA引导下行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7例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行DSA引导下经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以术前、术后肢体的周径差以及溶栓后造影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估疗效。结果:87例患者80例穿刺成功(91.9%),其中胫后静脉穿刺成功68例,胫前静脉穿刺成功12例,未穿刺成功7例行胫后静脉切开置管。置管成功后均行碎栓术,并行留置导管溶栓。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患者小腿周径差明显减小[(4.28±1.02)cmvs.(1.06±0.42cm)],静脉通畅度评分明显降低[(10.25±1.84)vs.1.9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简便、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64例行腔内综合治疗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治疗后,新鲜血栓均得到有效溶解,无严重溶栓并发症发生;13例(13/64)患者发现髂静脉狭窄严重,下肢肿胀缓解不明显,同期行球囊扩张,其中5例(5/64)二期造影发现侧支血管代偿不佳、髂静脉狭窄50%,行二期支架植入。经腔内综合治疗,患者的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较术前明显缩小(3.87 cm vs.7.56 cm,P0.05);随访期间无再发下肢肿胀、髂股静脉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下肢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无肺动脉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腔内综合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对清除血栓、解除狭窄实现管腔再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急性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等技术,本研究比较MAT与PMT术后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3例髂静脉闭塞继...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早期血栓清除减容可恢复静脉通畅及缓解症状,目前AngioJet是国内最常用的静脉血栓清除系统,而Aspirex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在创伤后急性DVT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4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其中有Dneali 35例(64.8%)、Celect 3例(5.6%)、Cordis 14例(25.9%)、Octoparms及临时滤器(贝朗)各1例(1.9%)。患者创伤经手术及固定治疗后均行彩超检查或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2例(40.7%)为髂股静脉血栓、4例(7.4%)为髂及下腔静脉血栓、11例(20.4%)为下腔静脉血栓、17例(31.5%)为股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腘静脉或股静途径Straub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手术(PMT),术中联合导管取栓(MA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统计技术成功率、即刻临床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滤器取出率。术后随访1年,超声评价目标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行单纯机械血栓清除手术,17例(31.5%)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术,3例(5.6%)行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术,18例(33.3%)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置管溶栓术,12例(22.2%)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1.9%)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及即刻临床成功率均为100%。12例(22.2%)血栓III级清除,33例(61.1%)为II级清除,9例(16.7%)为I级清除,血栓清除成功率为83.3%。围手术期1例(1.9%)出现脑出血,给予停止溶栓及抗凝,2周复查头颅CT见血肿吸收,无后遗症;2例(3.7%)出现鼻出血及穿刺点血肿,给予压迫后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及死亡等发生。滤器留置时间为(61.4±84.8)d,51例(94.4%)患者尝试行滤器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术后无血栓复发,术后1年PTS的发生率为33.3%,目标静脉通畅率为75.9%。结论 对于创伤后急性髂股及下腔静脉DVT患者,应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靠,与导管吸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合应用可改善静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