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28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相关资料,采用34条目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简明问卷(SCNS-SF3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需求(3.15±1.31)分、卫生系统和信息需求(3.08±1.16)分、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2.96±1.44)分、病人照顾和支持需求(2.60±1.09)分、性需求(1.41±0.62)分。分别有37.19%和46.31%的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SAS和SDS平均得分分别为(46.79±9.22)分和(51.49±9.7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心理需求领域得分与年龄和学历呈负相关;SAS得分与患者心理需求、卫生系统和信息需求及性需求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女性、SDS得分高的患者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领域得分相对较高;病人照顾和支持需求领域得分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不同需求和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生活方式、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集束化基础上联合阶段性改变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评估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出院前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完成率、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预后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发病年龄在18~45岁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或面对面问询方式,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病例42例,生理领域得分为(11.51±2.85)分,心理领域得分为(12.05±3.30)分,社会领域得分为(12.00±2.89)分,环境领域得分为(12.11±2.65)分,除环境领域外,其他3个领域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得分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康复训练、患病年限、自我健康评价以及生活能否自理.结论 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联合使用两种生活质量问卷SF-36和QOL-35,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后3个月生活质量变化,探讨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2008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1例,按照是否行PCI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SF-36和QOL-3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3个月后随访患者并再次评测生活质量,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评估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4例非PCI组患者和37例PCI组患者性别(P=0.005)、心绞痛发作史(P=0.015)、吸烟史(P=0.037)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Judkins分级(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基础水平的差异后,比较PCI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PCI对两组SF-36总分(P=0.044)、精神健康领域得分(P=0.003)、QOL-35总分(P=0.039)、社会功能领域得分(P=0.007)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医联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下转社区随访体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工作,提高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浦东新区周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大数据家庭医生费用管理系统”采集研究数据,经规范化随访管理1年,利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用药依从性,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估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结果:随访1年后,SF-36和SAQ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后有明显提高;CSMS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良好;随访的完成率为98.0%,患者对随访满意度为89.3%。结论:医联体PCI术后患者下转社区随访体系构建成功,随访体系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心脏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养老机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河南养老机构中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SAQ评分分别为(50.07±12.74)、(62.50±25.21)、(72.55±18.10)、(55.83±23.48)分,观察组分别为(59.63±10.63)、(79.17±30.85)、(78.63±13.77)、(68.61±20.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养老机构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很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养老机构中值得推荐的一种冠心病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得分与健康素养各项得分间的关系。结果 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03.76±14.3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9岁(β=5.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β=5.264)、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β=4.064)、非医保付费方式(β=7.103)、无运动训练(β=6.182)、未规律服药(β=8.176)是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均随其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信息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10月PCI术后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人,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冠心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电话回访。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除接受常规电话回访外,还通过移动信息平台按既定计划进行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遵医行为调查表和特异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予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遵医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SAQ量表5个维度计分(PL、AS、AF、TS、DS)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SAQ量表(PL、AS、AF、TS)4个维度计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6个月实验组完全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多元性移动信息随访,对于跟进患者院外治疗、遵医、用药等情况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遵医率,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9年7月至12月,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收集确诊的职业病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评价其生存质量,通过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与量表4个领域得分的关系.结果 职业病患者生理领域得分为(11.5±2.7)分、...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除术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根除术经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医院门诊随访的胃癌根除术后经同步放化疗后6~24个月的患者128例,使用中文版EORTC QLQ-C30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根除术者年龄为(50.36±9.73)岁,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75.13±19.64)分.功能领域中以角色功能得分较高为(86.98±14.58)分,症状领域中以疲倦得分较高为(30.47±12.44)分,单一条目中以经济困难得分较高为(38.29±14.7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入情况、病理分期和文化程度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有关联.结论 该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高,与收入情况、病理分期和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冠脉CT (CTCA),即64排多层螺旋CT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4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92支,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病变14支;MSCT发现狭窄116支,其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病变2支.MS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8%,82.5%,88.7%,74.2%,82.6%,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检出软斑块32处、混合斑块42处、钙化斑块30处.结论 MS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同时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1958年Sones通过股动脉切开,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ns和Amplats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形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使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现代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Fontos G 《Orvosi hetilap》2006,147(43):2059-2066
The first method of percutaneously treating a diseased vessel was developed by Dotter and Judkins in 1964. Andreas Grüntzig performed the first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1977. In 1985 Palmaz et al. implanted the first balloon-mounted stent in a peripheral artery. Puel and Sigwart implanted the first human coronary stent in March 1986; it was a self-expanding mesh-like device. Schatz et al. applied some small modifications to the original Palmaz st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first coronary stent available on the market, called Palmaz-Schatz stent. In 1987 Sigwart was the first to suggest the use of coronary stents in acute vessel occlusions during unsuccessful PTCA. Using the device it became possible to cover the intimal flap and to prevent elastic recoil. Because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subacute stent thromboses and th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ggressive anticoagulation regimens) these times the coronary stents were implanted only in order to avoid emergency CABG surgery. In 1993 BENESTENT and STRESS trials have proved that elective stent implant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Th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the high pressure stent implantation technique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as undergone revolutionary changes in the past decade but remained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in the developed world.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ation of PCI has been in-stent restenosis, which occurs in 20-40% of stent implantations. Clinically it results in recurrent ischemic episodes most often requiring repeat revascularisation (rePCI or CABG). With the use of drug-eluting stents the incidence of in-stent restenosis can be reduced dramatically, based on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clinical trials it remains below 1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其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危险分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确诊ACS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2例.单支病变94例,占63.5%,双支42例,占28.4%,三支11例,占7.4%;犯罪血管分布中左前降支(LAD)81例,占54.7%,左回旋支(LCX)13例,占8.7%,右冠状动脉(RCA)53例,占35.8%,左主干1例,占0.7%.犯罪血管狭窄程度及危险程度分层中,狭窄在50%~74%者35例,占23.6%,狭窄在75%~99%者82例,占55.4%,完全闭塞者24例(其中AMI 20例,UAP 4例),占16.2%,狭窄<50%者7例,占4.7%.犯罪血管危险程度分层中,低危者27例,占18.2%,中危者54例,占36.5%,高危者53例,占35.8%,极高危者7例,占4.7%;中、高危病变共计107例,占总数的72.3%.结论 ACS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大部分有严重的冠脉病变,部分完全闭塞,应积极考虑急诊PTCA及支架术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血运重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基础特征 ,并引起急性心肌供血不足 ,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本症具有发病急、可以无先兆、危险性大等特点。但及时诊断 ,积极治疗是可救治的。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的ACS ;无ST段抬高的ACS)。无ST段抬高的ACS据CK -MB或cTnT、cTnI可分为 :(1 )无ST段抬高ACS ;(2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1 机 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反应、脂质浸润、斑块形成有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ACS的主要原因。随着A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是否有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如何。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人,60例为非冠心病人。年龄40—65岁。冠心病为观察A组,非冠心病为对照B组,记录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检测。A组选1人和B组选1人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配对,共形成60对。开始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均有关联性。其中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低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