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及VEGF蛋白在6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肠癌组织中Ang-2与MVD呈正相关(r=0.7011,P<0.05);VEGF阳性表达组Ang-2和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浸润浆膜、淋巴结转移肠癌组织中Ang-2、VEGF水平均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大肠癌各Dukes分期中,(C D)期Ang-2水平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 B)期(P<0.05).[结论]Ang-2、VEGF及其相互作用对促进大肠癌血管生成,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腹腔内转移SCT征象与MVD、nm2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肠癌腹腔内转移螺旋CT征象与MVD、nm23表达的关系。方法40例大肠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VD和nm23表达。结果SCT判断大肠癌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7.5%,腹膜转移准确率为90%,肝、肾上腺、卵巢的转移准确率为100%。大肠癌腹腔内转移与无转移组间的CT强化程度、MVD和nm23表达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强化程度与MVD之间正相关(r=0.963,P〈0.001),两者均与nm23的表达负相关(r1=-0.971,P〈0.001;r2=0.958,P〈0.001)。结论SCT扫描可准确反映大肠癌腹腔内转移情况。nm23的失活可能是大肠癌转移的因素,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大肠癌转移的促进因素。CT强化程度可作为一定量指标初步判断肿瘤血管生成,来帮助我们对大肠癌的转移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素-2,VEGF和bFGF在人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38倒HCC的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7例正常肝组织中的Ang-2、VEGF、bFGF和MV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研究了肝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Ang-2在正常肝组织无表达.癌旁组织呈弱表达(39.47%)。在大部分癌组织呈强表达(60.53%)。Ang-2表达与VEGF、bFGF和MVD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857、0.706和0.820,P〈0.01)。Ang-2表达与HCC的血管侵犯、肿瘤的转移及肿瘤的分级有关(P〈0.05)。【结论】Ang-2、VEGF和bFGF在HCC血管形成和进展中具有协同作用。Ang-2、VEGF、bFGF及MVD可作为HCC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4.74%(34/76),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0%(57/76),MVD为34±7.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均P〉0.05)。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MVD与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和VEGF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phB 4与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术后蜡块标本中EphB 4、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直肠癌中EphB 4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2%和54.79%;二者共阳性表达率41.09%(30/70),共阴性表达率36.99%(27/73),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二者的表达水平均与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EphB 4与VEGF在直肠癌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EphB 4与VEGF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肾细胞癌、9例正常肾组织中的MMP-2与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结果 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VEGF、M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MMP-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与VEGF的表达可反映R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判断肾癌预后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前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的各项血流灌注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①高级星形细胞肿瘤组的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MVD及VEGF表达均较低级星形细胞肿瘤组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星形细胞肿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S值分别与MVD、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准确反映星形细胞肿瘤瘤体内血管生成,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1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PCa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a组织中CD146的阳性表达率(82.05%)明显高于BPH组织(15.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74.36%)明显高于BPH组织(10.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中MVD(37.41±7.95)显著高于BPH(17.62±2.40,P〈0.05),MVD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a中CD146阳性组及VEGF阳性组MVD(39.73±6.68、40.79±6.03)均高于CD146阴性组及VEGF阴性组(26.83±3.24、27.62±3.24,均P〈0.05),CD14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5)。结论 CD146、VEGF在PCa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CD146、VEGF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Apaf-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及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肠癌(肠癌组)、腺瘤(腺瘤组)及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标本,每组各100例,免疫组化 SP 染色方法检测 Apaf-1表达,并分析其与Caspase-3、Ki-67相关性。结果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中,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88.00%、95.00%;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83.00%、91.00%,肠癌组中 Apaf-1、Caspase-3阳性率低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 <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26.00%、8.00%,肠癌组中Ki-67阳性率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Apaf-1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5,P <0.01),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61,P <0.01)。结论 Apaf-1、Caspase-3、Ki-67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展过程,推测大肠癌患者 Apaf-1受到抑制,进而Caspase-3活化减少,肿瘤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e-Flow成像的相关性。方法 e-Flow成像检测乳腺癌46例,对肿瘤内血流信号分级,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阳性表达者30例,血流组Ⅱ~Ⅲ级VEGF表达水平高于0~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Flow成像血流分级随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CD105作为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Ang-2和CD34蛋白在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计算MVD,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MVD及An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肠组织间表达有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②以CD105和CD34测得的MVD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CD34的表达无关(P>0.05);④结直肠癌组织中以CD105测得的MVD和Ang-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①CD105和Ang-2均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二者协同在结直肠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有良好表达,以CD105测得的MVD可以被认为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项重要指标;CD105作为结直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表达及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①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35/60),CD34标记M VD平均值为20.91±8.83,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67%(1/15)和9.49±2.73,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②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和CD34标记M VD平均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相关(P<0.05),与单发或多发、年龄、性别无关( P>0.05)。③在MMP-9的阳性表达的病例中,CD34标记MVD值随MMP-9表达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MMP-9的表达及CD34标记M 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Angiopoietins are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which play crucial roles in normal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tumor angiogenesis. We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angiopoietin-1 (Ang-1), angiopoietin-2 (Ang-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Tie-2, a receptor for Ang-1 and Ang-2, in both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as judged by histology,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 and clinicopathologic properties. Higher MVD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ng-2 and VEGF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compared to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p < 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Ang-2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VEGF (r = 0.997, p < 0.01). In contrast, the expression of Ang-1 was lower in adenocarcinoma tissues than in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p < 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ie-2 expression in both tissues. Moreover, MVD was increased in Ang-2- and VEGF-expressing adenocarcinoma tissues compared to the Ang-2- and VEGF-negative tissues, respectively (p < 0.01). Importantly, MVD was lower in Ang-1-expressing adenocarcinoma tissues relative to Ang-1-negative tissues (p < 0.01). Furthermore, expression of Ang-2 as well as VEGF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with diameters > or = 5 cm or with lymph-node metastases (p < 0.01). In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Ang-2 and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Ang-1 may be responsible for blood vessel formation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徐金升  王悦芬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2010,25(23):2043-2046,F000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 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MaxVision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26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MVD.结果:内皮抑素和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有关(P<0.05).结论:内皮抑素检测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参数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探讨其在骨肉瘤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35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3%(12/3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呈阳性,13例(37.1%)同时呈阴性,两者表达显著相关(r=0.589,P=0.000),且与癌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和VEGF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伍海鹰  雷三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67-2069,2072
[目的]探讨HIF-1α、Angiopoietin-2(Ang-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43例HCC中HIF-1α、Ang-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血管生成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43例肝癌标本中,HIF-1α、Ang-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0.5%、79.1%.而7例正常的肝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14.2%、14.2%,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HIF-1α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有关, Ang-2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无门静脉、胆道癌栓有关.HIF-1α、Ang-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①HIF-1α在HCC中表达强于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有关;而与HBsAg、门静脉癌栓无明显相关性.②Ang-2仅在HCC中表达.其表达与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HBsAg检测结果无明显相关性.③HCC组织存在着HIF-1α, Ang-2蛋白的表达上调并与MVD相关;三者协同作用,调节HCC的血管新生,共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及抗VEGF-A单克隆抗体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的LVD,并计数CD34阳性着色的大肠癌组织MVD。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的LVD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1),LVD与淋巴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②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VEGF-A的表达与MVD(P<0.05)相关但与LVD无关(P>0.05)。③大肠癌中MVD显著高于LVD(P<0.01),但两者无关。结论淋巴管的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可诱导微血管形成但与淋巴管的形成无关;大肠癌的MVD显著高于LVD,但两者无相关性,提示血管形成及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为相互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中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方法,分别用iNOS多克隆抗体和CD34单克隆抗体对30例BPH、50例PC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