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硝基甲苯生物学接触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3H-TNT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TNT的生物半衰期为9.3h,经气管内注入TNT的生物利用度为88.17%。TNT在工人体内的代谢物2.6-二硝基-4-氨基甲苯(DNAT)主要经尿排出,其排出量与TNT接触水平有关,与TNT皮肤污染量相关更为密切,提示有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测定尿中DNAT可作为职业接触TNT的生物监测指标。根据TNT毒物动力学参数和TLV值的推算结果,结合职业接触TNT的人群资料,参考非接触人群尿中DNAT的本底值,初步提出TNT生物接触指数(BEI)为1mg/L。  相似文献   

2.
接触低浓度TNT工人的神经行为改变及生物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TNT的神经行为学效应及生物学监测指标。方法应用WHO-NCTB测定接触TNT工人的早期神经行为改变并收集工人班末尿,测定尿中2,6-二硝基-4-氨基甲苯(DNAT)的含量。结果(1)长期接触低浓度TNT可影响神经行为。主要表现为惰性情绪增加,记忆及运动稳定性降低。(2)尿DNAT含量明显增加,与NCTB得分存在一定接触-效应关系。结论神经行为学测试可作为检测TNT接触工人早期影响的检测指标。NCTB得分与尿DNAT含量间具有较好相关性,尿DNAT含量可以反映工人的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某化工厂从事TNT作业的51名工人为接触组,不接触TNT的11次大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接触组尿中TNT及DNAT的含量远随车间空气中TNT浓度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rTNT=0.8406,rDNNT=0.8124)并且尿中DNAT的含量随接触工龄的延长也明显增加(r=0.9870,P〈0.05),认为尿中DNAT含量的检测,更适合作为职业接触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没食子酸丙酯对TNT染毒小鼠肝脏几项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没食子酸丙酯对TNT染毒小鼠肝组织中LPO、GSH、LDH及D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TNT染毒组小鼠肝组织LPO及GSH含量升高,DNA水平降低,LDH活性下降。没食子酸丙酯对TNT染毒小鼠上述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示没食子酸丙酯对预防TNT中毒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寻找职业接触TNT敏感,特异的生物监测指标及制订生物接触限值,方法对车间空气中TNF浓度与接触者尿中TNT、代谢物4-氨基-2,6-二硝基甲基和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班后尿中4A含量是职业接触TNT生物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尿中TNT和DNAT含量与皮肤TNT污染量的关系刘纯华陶羡梅牟雅仙吴润琴TNT(三硝基甲苯)是硝胺类炸药的主要成分,它可引起贫血及肝脏和眼晶体损害等。为了确实了解工人实际接触水平及主要侵入途径,我们对某硝胺炸药厂进行了调查,测定了车间空气中TNT浓度...  相似文献   

7.
TNT作业工人尿中TNT及其代谢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找职业接触TNT敏感、特异的生物监测指标及制订生物接触限值(BEL)。方法对车间空气中TNT浓度与接触者尿中TNT、代谢物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和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尿中TNT及其代谢物含量与空气中TNT浓度显著相关,尤其是4A和2A。班后与班前比较,尿中4A含量班后显著高于班前。结论班后尿中4A含量是职业接触TNT生物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TNT接触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并结合因子分析方法研究TNT接触对神经行为的功能的影响,TNT接触工人共59名,平均尿DNAT浓度为2.77mg/L对照工人共53名,平均尿DNAT浓度为0.63mg/L,结果 TNT接触对工人的记忆力及心理运动有影响,尿DNAT水平与第三因子得分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提示TNT对心理运动稳定度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9.
TNT代谢物尿4A的气相色谱最佳分析条件研究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32)刘静波潘志擎龚梓初接触工人体内的TNT经代谢后以原形和氨基类代谢物(主要为4-氨基-2,6-二硝基甲苯,即4A或DNAT)经尿排出。定量检测工人尿中4A可作为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10.
李中  杨建会 《卫生研究》1995,24(2):75-76
三硝基甲苯(TNT)及其代谢产物与兔肝匀浆于37℃孵育1h。随着TNT、4-AH浓度的增大,肝匀浆中GSH的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2-A、4-A及2,4-DA之肝匀浆中GSH的水平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60μmol/LTNT及560μmol/L4-AH与肝匀浆孵育不同时间,肝匀浆中GSH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果表明:在TNT及其代谢产物中,除TNT外,4-AH对动物肝也表现出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TNT作业工人B超征象分析魏端玲魏伟奇陈汉英陈天金TNT为脂溶性亲肝毒物,肝大系诊断TNT中毒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往主要依靠的触诊判断受体形、体质、病人合作程度及检查者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B超作为一种先进检查手段,其精确度较高,本文报告了233名T...  相似文献   

12.
三硝基甲苯血红蛋白加合物与接触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血红蛋白加合物这一生物标志物对三硝基甲苯(TNT)的生产现场进行的调查结果,调查中采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种人体TNT与血红蛋白加合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化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学的竞争抑制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CI-ELISA)。在现场调查中,除了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可用性之外,主要证实了TNT-Hb这一生物标志物是生物监测比较好的一个指标,它能反映近几个月内工作接触TNT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生物监测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大气污染新的生物监测指标,本文选择不同大气污染环境下的10 ̄12岁儿童,测定其唾液溶菌酶(LYS)含量,血清补体C3,a1-抗胰蛋白酶(a1-AT)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现以上生物监测指标,大气污染区儿童均显著低于清洁区儿童,并且在国内较早将C3,a1-AT,SOD用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三者与唾液溶菌酶都是对大气污染较敏感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苯的生物监测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苯的生物监测及进展情况。研究表明尿酚及呼出气中苯不适于作接触低浓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尿中的t,t-己二烯二酸与S-苯基巯基尿酸则可作为接触低浓度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14C-TNT与新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体外连志孵育2h,观察TNT与肝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并与其他肝损害指标比较。发现TNT与肝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随着剂量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分别与细胞死经和GSH含量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三硝基甲苯(TNT)在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代谢产物的生物接触限值报道较少。一般认为对接触者进行生物监测是评价毒物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可靠指标[1]。目前国内处均在探索毒物在体内的接触阈限值,试图以此来代替某些毒物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了解TNT作...  相似文献   

17.
在CCl4诱导的大鼠亚急性肝损伤模型中,以牛磺酸作保护剂,探讨了DNA-蛋白质交联物(DPC)作为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可能形成机理。结果显示,CCl4染毒组大鼠肝脏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DPC含量降低,而CCl4+1.5%牛磺酸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则相反,且肝细胞形态学变化也较轻。125I后标记法用于测定肝中DPC含量,结果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DPC作为CCl4致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尤其在反映细胞DNA损伤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硝基甲苯及其代谢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中  王玉玲 《卫生研究》1996,25(2):78-81
运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观察了三硝基甲苯(TNT)及其代谢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在TNT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改变DNA浓度,结果随着DNA浓度的降低,TNT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出现短移,且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大。当DNA浓度固定时,改变TNT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时,发现TNT(100μmol/L)、4-A(50,25μmol/L)使DNAλmax228nm峰消失。提示:TNT及其代谢产物与DNA有不同程度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倪淑华  李思汉 《卫生研究》1993,22(6):369-373
本实验对53例正常分娩产妇和61例新生儿血清脂类及脂蛋白和血清锌,铜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妇血中TG,TC,HDL-C,LDL-C,LDL-C/HDL-C及铜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但血清锌较低(0.41mg/L)。除LDL-C/HDL-C比值无差异外,各项指标及Zn/Cu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母血中TG,TC,HDL-C,LDL-C,LDL-C/HDL-C及铜均比  相似文献   

20.
毒物对肝脏的早期作用常表现为肝混合功能氧化酶(MFO)的变化,咖啡因主要经肝MFO代谢,因此测定其唾液清除率(SCLca)可用于早期评价某些毒物的肝毒作用。三硝基甲笨(TNT)、铅、黄磷接触者口服170mg咖啡因,8小时后收集唾液测定咖啡因含量及求出SCLca,对照组(17例)为134.3±59.7ml/min,TNT接触者(37例)为66.5±33.8ml/min(P<0.01),铅接触者(34例)为64.1±30.3ml/min(P<0.01),黄磷接触者(38例)为149.9±68.7ml/min。以对照组SCLca95%可信限作正常范围,三种接触者SCLca的异常检出率均比SGPT和γ-GT的异常检出率高(P<0.01),凡SGPT和γ-GT异常者SCLca大多有改变。结果表明SCLca作为一种无损伤性的肝代谢功能检测方法,对TNT、铅接触者早期肝代谢功能改变的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