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共有的病理性改变。近年发现的血管抑素,具有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据报道其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了国外学关于血管抑素在眼内新生血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眼内新生血管是很多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角膜炎和眼外伤等.生长因子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眼内血管新生的关键因素.在一些眼病中,它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发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而起作用.本文我们主要阐述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对VEGF 家族的结构、理化特性、VEGF及受体在眼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血管新生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血管与新生血管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科临床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老年性黄瑗变性等疾病常常导致视网膜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以至新生血管性背光眼的发生.经过大量的研究。现认为视网膜循坏障碍与细胞的缺血、缺氧、会使缺氧的的细胞产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它诱发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对这类疾病.临床上常常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最近许多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已被分离。从而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别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了帮助。本文现就关于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研究的过去、  相似文献   

4.
内皮抑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能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它已成为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有潜力的一种新药。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新生血管是严重危害视力的一种眼底病变,在眼内不同部位的新生血管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意义最为重要。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来源、病因、病程、预后以及治疗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光凝疗法是处理眼底新生血管最有效的方法,但对光凝原理及新生血管的病因等问题所知甚少。随着视网膜光凝术的广泛应用,光凝并发症亦屡见报道。兹据近年文献对上述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能抑素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来源于Ⅳ型胶原.实验证明其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在体内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血管能抑素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在眼科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本文就血管能抑素的发现、命名、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在眼科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常见的病因是视网膜血管阻塞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紧密相关.近年来,把VEGF作为靶点治疗眼内新生血管和(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疾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VEGF拮抗剂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也有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VEGF拮抗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视网膜缺血性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内病变 ,常伴有眼内新生血管形成 ,可导致严重的眼内并发症 ,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眼内出血等。近年来 ,许多学者认为视网膜缺血性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有着密切的关系。一、VEGF的  相似文献   

9.
Liu H  Su GF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1043-1047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病因之一,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愈方法。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有效的眼内新生血管天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PEDF重组蛋白或PEDF的眼内基因转移可以显著抑制RNV的形成,这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因此,有必要就PEDF的生物学概况、对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特点和机制及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43.1047)  相似文献   

10.
眼内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多种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家族是促进眼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其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的发生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起作用.VEGF-A依选择性剪接方式的不同,可形成2个蛋白家族,分别是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家族和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b家族.VEGFxxxb家族蛋白在正常眼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VEGF165b是VEGFxxxb家族中最早分离出来且研究最为广泛的分子结构,其可以明显抑制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对视网膜生理性血管的发生无抑制作用.随着对VEGFxxxb家族研究的逐步深入,选择性剪接调节VEGFxxx与VEGFxxxb两者之间的平衡,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眼内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多种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家族是促进眼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其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的发生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起作用.VEGF-A依选择性剪接方式的不同,可形成2个蛋白家族,分别是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家族和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xxxb家族.VEGFxxxb家族蛋白在正常眼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VEGF165b是VEGFxxxb家族中最早分离出来且研究最为广泛的分子结构,其可以明显抑制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对视网膜生理性血管的发生无抑制作用.随着对VEGFxxxb家族研究的逐步深入,选择性剪接调节VEGFxxx与VEGFxxxb两者之间的平衡,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缺血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等常伴有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视网膜缺氧产生的VEGFmRNA表达升高,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VEGF的作用,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显微内窥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超全视网膜光凝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16例16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在内窥镜下行超全视网膜光凝的临床资料.选择玻璃体切除术后,术中行部分视网膜光凝.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只眼、视网膜血管炎2只眼;10眼人工晶体眼、6只眼无晶体眼,瞳孔难以散大;2只眼眼压高,14只眼正常;虹膜新生血管Ⅰ期14只眼、Ⅱ期2只眼.三腔内窥镜进入眼内进行视网膜超全光凝.对比观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出现,随访3月至3年.结果 15眼1次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个月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术后恢复正常,视力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未见虹膜损伤、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超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手段.玻璃体切除术后人工晶体或无晶体眼瞳孔难以散大情况下,显微内窥镜下的眼内视网膜光凝是可靠选择,可作为眼外视网膜光凝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能抑素真核表达质粒(pCMV-HA)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鼠龄为7 d的56只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治疗组和空载体组,每组14只.后3组小鼠置于(75±2)%浓度的氧环境中饲养5 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建立氧诱导的RNV动物模型.治疗组小鼠在出生后第12天出氧箱时行玻璃体腔注射血管能抑素pCMV-HA,空载体组注射等量空质粒.出生后第17天行伊凡思蓝(Evans blue)灌注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血管变化.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治疗组较OIR模型组和空载体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显著减少.治疗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与OIR模型组及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06,P<0.001).结论 血管能抑素pCMV-HA对氧诱导的RN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缺血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等常伴有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视网膜缺氧产生的VEGF mRNA表达升高,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VEGF的作用,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为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国首次将血管内皮抑素研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Endostar(中文名恩度,YH-16)。目前血管内皮抑素在防治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我们就血管内皮抑素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和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6例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的患者行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通过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或出血的取出等方式治疗。手术前、后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自动视野计检查,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随访4~7个月,4例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视力为0.3以上,2例视功能保持不变。结论掌握好适应证,手术治疗对清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现有条件的眼内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缺氧组;缺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d放入含氧量75%的密闭干燥箱内,5d后恢复常氧环境饲养,于21日龄处死,取眼球固定、切片、染色后,计数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定量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0.74±0.81,相对缺氧组为22.79±3.29,有显著性差异,成功制造出眼内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发现保持氧含量的稳定和保证母鼠的存活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结论用本方法制造眼内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简单、实用、可靠,适合于我国现有的实验室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前,bevacizumab用于治疗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如玻璃体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在眼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应用该药,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取得了不同的疗效.本文就目前bevacizumab在治疗眼表新生血管性疾病,如:角膜化学伤、角膜穿通伤、角膜炎及角膜溃疡所形成的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移植手术形成的新生血管、翼状胬肉以及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36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氧箱后12,36h,玻璃体腔内注射ES1μL。另将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的18只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提取3组小鼠视网膜总RNA,通过RT-PCR方法定量检测VEGF在3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氧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ES作用后VEGF的表达减少,与给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S治疗组与高氧组比较P<0.05)。结论:ES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mRN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