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顾分析我院施行的LC 6 1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漏37例,发生率为0.60%.所有月H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再次腹腔镜探查置管等处理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多可经再次腹腔镜等非开腹手术治疗而痊愈.  相似文献   

2.
沈林华 《北方药学》2013,(12):85-86
目的:分析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漏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8例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漏患者中,4例为胆囊管残端漏,2例为迷走胆管漏,2例为胆总管壁烧灼而引起的胆漏,其中,胆囊管残端漏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迷走胆管漏患者例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后,再行开腹手术置管引流,胆总管壁烧灼而引起的胆漏则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本组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结论: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通过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再行开腹手术置管引流是处理胆囊切除术胆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年内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上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蠕动恢复时间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1例,发生率为10.54%,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3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30.7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治疗快、创伤小、安全性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分析颍上县人民医院2002年10月至2007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42%。结论胆管损伤、肠管损伤、腹腔内出血、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绝大多数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相似文献   

5.
于智勇 《淮海医药》2004,22(1):10-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 32例临床资料。结果  4 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胆管损伤 2例 ,腹腔出血 5例 ,腹壁出血 4例 ,胆漏 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4 .4 %。结论 操作规范 ,及时中转开腹 ,可降低胆管损伤 ,术中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进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38例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复杂胆囊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胆囊积液、肝外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可简化传统复杂的手术步骤,手术风险低,对人体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湛维贤 《淮海医药》2012,30(1):52-5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6年6月~2011年4月对1 065例胆囊结石胆囊炎采用四孔法行LC。结果术后发生胆漏6例,胆漏发生率为0.56%,4例胆漏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LC术后并发胆漏分早期胆漏,迟发性胆痿,非主胆道损伤且胆总管内无结石残留而引起早期胆痿,于网膜孔引流管通畅引流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腹部外科已成为一个成熟、定型手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是治疗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但Shea等认为LC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传统胆囊切除,这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重要。LC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副肝管损伤、结肠损伤、术后腹腔出血、术后戳口感染、肝外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术后胆漏等。胆漏的发生几率约0.4%-2.0%,一旦出现胆漏.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为0.3%-2.4%,尽管发生率相似,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率仍要高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术胆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5年5月~1999年4月我科施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漏10例,占1.8%,均经再次手术或肝下间隙引流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 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妥善处理胆囊床及胆囊管残端是防止胆漏的关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引起胆漏,需再次手术治疗,迷走胆管漏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肝下引流管引流1~2周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蒋绍剑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04-104,6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其并发症较开腹手术高,其中迟发性胆漏就是之一。目前偶有报道,现就我们收治的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2005-2011年LC术后发生胆漏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迷走胆管漏3例、胆囊管残端漏3例、胆总管壁烧灼伤致胆漏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迷走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LC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证,仔细辨别胆囊三角解剖结构,采取顺行和逆行结合、通畅腹腔引流,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是防治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胆漏的治疗方法。减少胆漏的发生率,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对1995-2010年6年中我院2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10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5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各48例,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1例因胆囊三角区出血,镜下止血失败而中转开腹;1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胆心反射5例,切口出血4例,胆管损伤、肠粘连各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Luschka胆管可存在于胆囊区,在胆囊切除术中易被损伤而造成胆漏,多数胆漏量较少,常能自行逐渐停止。但少数胆漏量大造成胆汁性腹膜炎而需再次手术探查。作者报告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或损伤Luschka胆管5例,2例二次手术,2例术中发现缝扎,1例术后胆漏5d自愈,并介绍了防治迷走胆管损伤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总结采用腹腔镜技术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①1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中转开腹,所占比例为3.54%,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②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13例患者中,发生胆管损伤的患者1例,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88%;发生胆漏的患者1例,胆漏发生率为0.88%;腹腔出血的患者1例,腹腔出血发生率为0.88%。总并发症患者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5%。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来说,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和处理措施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建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67-206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1.07%,其中胆管损伤2例(0.13%),胆漏3例(0.2%),胆总管残余结石4例(0.2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只要病例选择适当,规范手术操作,遇到困难及时中转开腹,就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1%~2.4%,病死率为4%。现就莆田市医院自1992年6月~2002年6月期间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750例发生胆漏9例(0.24%)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严重胆囊疾病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宏  陈喜志  王长春 《中国医药》2006,1(6):359-360
目的探讨严重胆囊疾病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58例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及肝外胆管损伤,手术时间(65±29)min,术后住院时间(5±2)d,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12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的胆囊疾病,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85-18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急诊率及中转开腹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急诊率、中转开腹率以及胆管损伤、胆漏、切口感染率、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不仅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提高,对于老年患者等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