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骨转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是发生骨转移第二常见肿瘤 ,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国内报道最高为 81.8%、最低为 38.9% [1,2 ] ,国外报道为 2 2 %~ 64%。骨转移主要转移到中轴骨 ,特别是脊柱、骨盆、肋骨 ;四肢骨较少 ,肱骨和股骨的转移也可见。肺癌在原发肿瘤得到诊断时 ,骨转移以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最高 ,鳞状细胞癌最低 ,但在尸检中 4种主要组织学类型癌 (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癌 )骨转移发生相似 ,大约为 30 %。我国亦见报道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 ,其余依次为鳞癌、混合癌、小细胞癌[3] 。原发肿瘤为肺癌 ,其生存率极低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癌核素骨显像的影像特征,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77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的症状、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45.8%(81/177),其中多发性骨转移69例,占骨转移者的85.2%(69/81).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9.0%(40/58),鳞癌为41.3%(19/46),小细胞癌为32.5%(13/40),未分化癌为27.3%(9/33),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与其他类型癌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转移灶526处,部位以胸部为最多,共212处(40.3%),其他依次为脊柱168处(31.9%)、盆腔73处(13.9%)、四肢62处(11.8%)、颅骨11处(2.1%).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较为常见,部位以胸部、脊柱多发.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全身骨扫描在临床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250例确诊为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分析其骨转移的部位、数量及病理类型.结果:其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40.00%,腺癌为48.00%,鳞癌28.00%,小细胞癌为24.00%.100例骨显像阳性患者中,多发病灶90例,单发病灶10例.共发现病灶418例,其中胸部126例;脊椎115例;骨盆103例;四肢53例;颅骨21例.结论:经过全身骨扫描发现,肺癌骨转移可能与其病理类型有关,其中多发病灶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特点。方法对129例年龄≥7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其中男性占74.4%,女性占15.6%;70~75岁的占56.6%,75~79岁的占28.7%,80岁以上的占14.7%;鳞癌占38.8%,腺癌占41.1%,小细胞癌占4.7%;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者共104例,其中骨转移34例,胸腔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15例等。结论老年人肺癌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不典型,误诊率高,临床上应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对老年肺癌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6.
肺癌骨转移以腰椎骨转移多见 ,其次为胸椎、骶椎、颈椎 ,占脊柱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1] 。临床症状主要为剧烈顽固性疼痛 ,甚至截瘫。全身用药及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为此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主要作用 :加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和稳定脊柱。PVP应用于骨转移癌 ,在国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 ,国内报道尚少 ,我院自 2 0 0 2年 2月至今 ,采用PVP +泰索帝 +顺铂 ,治疗 14例肺癌椎骨转移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其中鳞癌 5例 ,腺癌 7例 ,鳞腺癌 2例。中心型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心包积液与影像学及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关系。方法:分析近一年来经胸部CT或心脏B超证实肺癌伴有心包积液患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在205例肺癌患中,(1)影像学方面:中央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10.6%,周围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10.1%,弥漫型肺癌伴心包积液占3.57%;(2)病理组织学方面,肺腺癌伴心包积液占12.12%,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3.17%,肺小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22.72%,肺腺鳞癌伴心包积液占9.09%,未分化大细胞癌伴心包积液占10%,经比较,提示肺癌影像学分型方面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的心包积液差异无显意义,而病理组织学分型差异有显意义,肺小细胞癌的心包积液较肺腺癌,肺鳞癌高,结论:肺癌发生心包积液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密切关系,肺小细胞癌较肺腺癌、肺鳞癌更易发生心包积液,而与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癌伴皮下转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以下称肺癌 )多易转移至脑、肝、骨等 ,而皮下转移较少见。本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肺癌伴皮下转移2 0例 ,占同期肺癌住院患者的 2 13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3 8~ 77岁。1 2 胸部X线表现 肺部肿块或浸润影 18例 ,肺不张 1例 ,胸腔积液 1例 ,右肺癌 12例 ,左肺癌 8例。1 3 病理类型 所有肺癌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其中腺癌 12例 ( 60 % ) ,鳞癌 7例 ( 3 5 % ) ,小细胞癌 1例 ( 5 % )。1 4 组织学取材方法  2 0例均行纤支镜检查 ,全部阳性。 2 0例行皮下结节活检…  相似文献   

9.
张蕾蕾  刘强  孙珠蕾  吴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13-2014,20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125例拟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痰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拟诊肺癌的痰涂片,剩余标本制成细胞块,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其中5例行免疫细胞化学CK5/6、P63、CK7、TTF-1、CD56、Syn染色以明确分型。结果在125例痰液中,鳞状细胞癌46例(占36.8%),小细胞癌21例(16.8%),腺癌12例(9.6%),其他2例(1.6%)(腺鳞癌,大细胞癌各1例),检出率鳞癌﹥小细胞癌﹥腺癌,且高分化鳞癌、中低分化腺癌及中心型肺癌患者阳性率较高。结论所采用的痰涂片与细胞块检查相结合,必要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有效地提高了痰细胞学检查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在较短的时间为临床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Glut 1)和3(Glut 3)在肺癌及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肺癌和1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单克隆抗体Glut 1、Glut 3的免疫组化ABC法进行检测.结果68例肺癌组织中58例Glut 1阳性,表达率为85.3%;其中鳞癌100.0%表达,腺癌70.5%,Gluf 1在肺癌组织染色阳性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显著相关;Glut 3有18例在肺癌中染色阳性,表达率23.5%,其中鳞癌41.2%表达,腺癌11.8%,Glut 3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差异,Glut 3染色阳性对应的标本Glut1都染色阳性.在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到Glut 1、Glut 3的表达.结论Glut 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度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Glut 3在少数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过度表达,其表达发生在Glut 1过度表达之后.  相似文献   

12.
Findings of bone scintigraphy with 99mTc-MDP were compared with bone radiography and biochemical data including total acid phosphatase (T. ACP), 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P. ACP),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in 35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prostatic cancer. Bone metastases were diagnosed in 20 of 35 cases (57%) by scintigraphy. The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es were the pelvic bones, ribs, lumbar and thoracic vertebrae. In vertebrae, metastas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level. The most frequent radiographic change due to metastases was the osteoblastic type. On follow-up studies, there was 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in the results of bone scintigraphy and radiography. However, there was a good number of cases showing discrepancy between either scintigraphy or radiography and laboratory data. Bone scintigraphy seems to be the most contributory in monitoring bone metastases from prost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经支气管镜确诊的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31例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8例青年肺癌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占90.32%;6例出现骨转移,占19.35%,3例出现肝及骨转移,占9.68%,1例为多饮多尿,占3.23%,3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占9.68%。在31例青年肺癌患者中,腺癌1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腺鳞癌1例,鳞癌5例,大细胞肺癌1例,不明确类型1例;22例有吸烟史,占70.97%,提示吸烟为青年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初次就诊时,青年肺癌总误诊率为51.6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部结节患者的PET/CT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判断PET/CT对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PET/CT诊断结果,恶性病变79例,其中48例有病理诊断,鳞癌18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14例,类癌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肺内转移10例,胸膜转移12例,多发骨转移18例,脑部转移1例,确诊为良性病变19例。PET/CT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94.7%、98.0%。结论:PE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肺部疾病,在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和疾病分期有突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1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结果118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35枚。N1占15.6%(63/405枚),N2占17.4%(75/430枚)。跳跃性N2共15例,分布在纵隔第2、4、5、6、7组淋巴结。肺原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亦高于鳞癌。肺癌淋巴结可呈跳跃式纵隔转移,且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多见。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特点,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在肺癌术中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m23基因的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云锡矿工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结果NDPK在云锡矿工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57.9%(33/57),其中,鳞癌56.4%(22/39)、腺癌61.1%(11/18),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云锡矿工肺鳞癌中,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62.0%(18/29),强阳性占阳性的66.6%(12/18);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0.0%(4/10),强阳性为0(0/4)。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DPK的表达与云锡矿工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m23基因可能在云锡矿工肺鳞癌和肺腺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云锡矿工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未发现其与云锡矿工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肺癌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2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及血清中ICAM-1(s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腺癌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s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腺癌的sICA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ICAM-1表达阳性的患者的sICAM-1浓度显著高于ICAM-1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ICAM-1可能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血清sICAM-1的水平可以反映肺癌组织ICAM-1的表达,故sICAM-1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NSE、CYFRA21-1、TPA、CA15-3、CA242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08例肺癌病人、40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及41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中CEA、NSE、CYFRA21-1、TPA、CA15-3、CA242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6项肿瘤标记物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CEA、CA15-3、CA242在肺腺癌中的水平最高,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水平最高,CYFRA21-1、TPA在肺鳞癌中的水平最高,6项联合检测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可分别达97.5%、100%、95.8%。结论运用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鉴别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