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CD— 160 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13 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RDW值。结果 不同肿瘤的RDW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 (P <0 0 1) ,其中胰腺癌、胆囊癌、肠癌、肝癌、卵巢癌患者RDW升高率达 90 0 %以上 ,且随病情发展和肿瘤转移 ,RDW值呈上升趋势。经手术治疗病情缓解 ,RDW值明显下降。结论 RDW值的改变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程、转移及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夹心法和^3H-TdR释放法分别对217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 IL-2R和TNF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血清sIL-2R和TNF均明显高于正常(P<0.001),并与临床分期,肿瘤进展,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伴有转移的患血清sIL-2R和TNF升高幅度更为明显,与病情稳定或非转移患相比有显性差异(P<0.001),所以,检测恶性肿瘤患血清sIL-2R和TNF不但能了解癌症患机体的免疫状态,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肿瘤分期、进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等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对肿瘤血管内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与10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检测,同时对52例恶性肿瘤血管内和远处转移患者与44例非转移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对比研究。结果:恶性肿瘤组ηb(80S-1)、ηb(20S-1)、ηP、ESR、K值、ET、EM、RE、R-ηb(80S-1)、R-ηb(20S-1)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H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癌症转移组ηb(80S-1)、ηb(20S-1)、ηP、HCT、ET、RE、R-ηb(80S-1)、R-ηb(20S-1)和Fib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ESR、K值、E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血液流变性增高与恶性肿瘤有直接关系,当肿瘤转移时血液流变性和纤维蛋白原增高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Ⅶ(FⅦ)和血液粘滞度对恶性肿瘤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F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FⅦ:Ag采用ELISA法,FⅦ:采用经典一期法,FⅦa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rSTF)一期法测定。结果:肿瘤组FⅦ:Ag、FⅦa、血浆粘度(ηp)、ESR、Fi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复发转移组FⅦa全血低切粘度(ηL)、ηp、FSR、Fib较未复发转移组显著同。结论:恶性肿瘤血液呈高粘滞型高凝状态,FⅦ和Fib是导致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小儿恶性肿瘤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类型、病因、组织起源及扩散方式与成人间的差异。方法:对1993年~2004年该院各科收治的126例小儿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中,男性82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1.86:1;神经组织肿瘤56例,占44.4%;造血组织恶性肿瘤41例,占32.5%;胚胎性肿瘤41例,占32.5%;眼部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占9.5%;骨恶性肿瘤10例,占7.9%;癌症类肿瘤5例。占4.0%。该组实体肿瘤病例就诊时临床分期Ⅰ、Ⅱ期仅18.9%;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及横纹肌肉瘤临床就诊时多数已转移,已达Ⅲ、Ⅳ期(57.0%)。结论:小儿恶性肿瘤的类型、病因、组织起源及扩散方式与成人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6.
204例宫颈鳞癌中鳞癌相关抗原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血清鳞癌相关抗原(SCC-Ag)值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I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应用X^2检验验证SCC-Ag值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IB2期患者的SCC-Ag高于IB1和ⅡA期患者(P〈0.001),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肌层受侵深度的加深(P〈0.001),血清SCC-Ag值逐步升高;肿瘤分化高的患者SCC-Ag值也相应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CC-Ag是宫颈癌的重要临床肿瘤标志物,较高的血清SCC-Ag值可能意味着大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以及深肌层受侵。  相似文献   

7.
CD25在监测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a链(CD25)与恶性肿瘤的病情变化及治疗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55例恶性肿瘤病人及50例正常健康人的mIL—2Ra链(CD25)的结合表达率。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前明显低于化疗后(P<0.01),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检测CD25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以明确VEGF能否作为肿瘤标志物。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在健康人、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较健康组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但多数肿瘤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无差异(肝癌患者除外),非转移性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与CEA、CA19-9有相关性,其他恶性肿瘤血清中VEGF与CEA、CAl9.9均无相关性。22例肺癌患者渗出液中VEGF中位数229.2pg/ml,比其血清中VEGF中位数高(62.2pg/ml)。有恶性渗出液患者血清中VEGF与其渗出液中VEGF无相关性。渗出液中VEGF与其CEA、CA19-9及LDH亦无相关性。肺癌患者经治疗血清中VEGF随病情好转而下降,也可随病情进展而升高。结论 ①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比健康人高。②VEGF可作为一个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且与治疗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细胞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504例恶性肿瘤组织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对DNA倍体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DNA倍体类型与细胞凋亡(Apo)检出率及S期细胞比率(SPF)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型:二倍体(D,473例)、近二倍体(ND,49例)、四倍体(T,307例)、非整倍体(AN,1040例)和多异倍体(M,635例)。后4种统称为DNA异倍体(H)共2031例。恶性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PF比率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倍体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高于异倍体肿瘤组织(P<0.01),SPF比率显著低于异倍体组织(P<0.01)。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含有不同数量异倍体克隆者,不同DNA倍体异质性质的Apo检出率和SPF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DI值的肿瘤组织其Apo检出率和SPF比率有明显不同。结论:恶性肿瘤能导致肿瘤组织Apo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些变化与肿瘤组织倍体类型、DI值、DNA异倍体克隆数以及DNA倍体异质性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6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观察3年,分期取静脉血,应用ACL-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中FIB的含量,进行FIB水平变化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血浆FIB水平较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均显著升高(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升高(P〈O.01),且随转移程度增高而升高;手术后缓解的患者明显下降(P〈0.01),未缓解的患者基本维持术前水平,当再度复发后增值更高。结论血浆FIB水平随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有动态变化,而这一动态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治疗、预后等的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检测FIB可作为肿瘤治疗期间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50和CA242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0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CA50和CA242。结果:CEA,CA50和CA24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血清CEA明显升高;CA50仅在晚期肿瘤出现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细胞分化较差的(低分化、未分化)血清CA24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或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高分化、中分化)(P<0.01)。结论:CA242测定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分期;CEA和CA242显著升高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作为大肠癌辅助诊断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N0期食管鳞癌的血液微转移临床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血液标本总RNA,将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血液标本MMP-7 mRNA和hTERT mRNA表达,计算样本的△△Ct值,对40例N0期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术后3、6、12个月跟踪随访复查。结果血液微转移与年龄、性别、癌肿长度等因素无相关关系,但与组织分化等级和pTNM分期间存在相关关系。随访结果显示单纯观察肿瘤不同侵犯深度与肿瘤术后转移(复发)率无相关性;随访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血液微转移与否与肿瘤转移(复发)率有相关性(P〈0.05),其中血液微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2个月肿瘤转移(复发)概率是阴性患者的6.44倍(OR=6.440,95%CI为1.547~26.822)。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液微转移检测对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者44 例与高血压病患者42 例及健康人42例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血栓长度、血小板粘附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组(P< 0.05 和P< 0.01);红细胞压积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1);血栓湿重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全血高切粘度平均值低于高血压组(P< 0.05),有显著性差异,晚期转移组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高于非转移组(P< 0.05);血球压积低于非转移组(P< 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晚期患者尤其明显,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检测血液流变学对判断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可以延缓病情,防止转移,预防血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采用ELISA夹心法对263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L-2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临床分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伴有转移的患者血清sIL-2R升高更为明显,与病情稳定或非转移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不但可用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等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5.
食管鳞癌DNA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原发性食管鳞癌的DNA定量分析,探讨肿瘤细胞DNA含量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食管鳞癌术后标本以Feulgen法染色制成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并计算出肿瘤细胞DNA相对倍体均值(简称11值)。结果u值随食管肿瘤增大而升高(P<0.01)。u值随食管癌分期增高而升高(P<0.01)。区域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的u值大(p<0.01)。u值随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行DNA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判断食管鳞癌的分期、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及AgNOR染色法46例资料完整有随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PCNA及AgNOR,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结果:肿瘤细胞核PCNA过表达及AgNOR计数及患生存期呈负相关(rPCNA=-0.6248,rAgNOR=-0.5941,P<0.01);PCNA及AgNOR定量高值组较之定量低值组患生存期短(P<0.01);肿瘤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无转移组(P<0.01);肿瘤位置深在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1)。结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与患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映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对于判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探讨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85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切片中bcl-2和nm23-h1的表达。结果:63.53%(54/85)肿瘤呈bcl-2阳性表达,bcl-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40%(34/85)肿瘤呈nm23阴性表达,nm23-h1阴性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5、0.014,P〈O.001)。而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均〉0.05)。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表达之间呈负相关(0=-0.3849,P〈0.05),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联合测定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患外周血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65例乳腺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级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乳腺癌患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0.00%,低于相应的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1.54%),乳腺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可能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对肿瘤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过表达,对凋亡抑制因子Bcl-2、Survivin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cl-2蛋白,原住杂交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结果:VEGF、Bcl-2和Survivin mRNA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恶性肿瘤中3种基因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卵巢原发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9和0.317,P值均〈0.05。结论:VEGF、Bcl-2和Survivin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均为过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密切。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Bcl-2、Survivin的过表达,并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恶性肿瘤形成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胰岛素抵抗程度在抗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27例,食管癌21例,肺癌17例,结肠癌11例,胃癌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IR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不同部位恶性肿瘤IRI值相同;(3)晚期较早期IRI值高;(4)在手术切除后IRI值下降;(5)疗效差,复发转移者,IRI值高;(6)IRI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其OR值为2.9。结论:胰岛素抵抗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肿瘤分期,治疗疗效,有无复发转移有关,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抗癌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