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lazomicin是2018年在美国和欧洲批准上市的一种新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且选择有限或无替代治疗选择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本品目前是唯一一种每日1次用药的氨基糖普类抗菌药物。本品对能产生16S rRNA甲基化酶的细菌无活性,但能耐受大部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体外实验表明,plazomicin对某些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有活性。本文对plazomicin的基本信息、药理作用、药动学、耐药机制、配伍禁忌、临床评价、安全性、用法用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磷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促进对磷霉素特性的了解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磷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结果:磷霉素结构特异,某些方面具有其他抗菌药无法比拟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还具备了抗菌作用机制以外的抗炎作用以及良好的酶稳定性、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分布广、不降解以及用药安全性高等优势.结论:磷霉素临床应用价值好.但从其抗菌活性考虑,本品单独给药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者,对严重感染则应采取联合用药,以发挥其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螺旋霉素(SPM)系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已达四十多年,该药体外抗菌活性强,体内血药浓度低,故过去一直认为不宜用作严重感染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与临床表明,SPM类药物体内抗菌活性及药动学性质独特,尽管血药浓度低于致病菌的MIC值,但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安全而且有效.主要原因在于SPM进入体内后,迅速而广泛地分布至组织,大部分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5倍以上.另外,SPM类药物能很好地渗透入细胞内发挥作用.体内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持续的抗生素后效应,药物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持续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培氟沙星(pefloxacin)为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组织穿透力强、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其注射剂或片剂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及其些难治性、重症全身性感染。我们研制了以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的复方甲磺酸培氟沙星滴耳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将该滴耳剂的组方,制备方法,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及体外抗菌试验等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氨苄(Cefalexin)及头孢拉定(Cefradine)相似,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除肠球菌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外)以及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和奇异变形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三种抗生素的MIC 值相近;但感染动物保护试验显示,头孢羟氨苄的体内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头孢氨苄。前者对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亦较头孢氨苄稳定。本品在体内有较优的抗菌活性归因于其药动学特点——较持久的血浓度和  相似文献   

6.
莫西沙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呼吸道感染是社区和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被推荐用于这些感染的治疗。其中,莫西沙星既保持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优秀活性,又明显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同时对非典型性致病菌和厌氧菌等也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莫西沙星对青霉素、红霉素以及其它氟喹诺酮,如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菌具有极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本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急性窦炎的临床有效率为90%-95%,未见严重或预料之外的不良反应。与其它几种氟喹诺酮相比,莫西沙星耐药性的发展更为缓慢。因此,本品已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优秀药物。此外,药动学性质决定了本品口服疗法的疗程短,可一日1次给药,同时还具有服用方便、安全性高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新型递药系统脂质体制剂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方法: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脂质体制剂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或文献,总结目前研究现状;根据FDA和EMA发布的指导原则,并结合发表最多且较成熟的阿霉素脂质体研究实例,概述主要研究方法和特点。结果和结论:目前多数脂质体制剂仍处于临床前和各期临床试验中,且逐年递增;由于脂质体会改变包裹后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点,因此Ⅰ期临床药动学研究至关重要,除进行脂质体制剂和非脂质体制剂的单剂量比较研究或多剂量药动学研究外,还可开展质量平衡研究、组织分布研究、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等,分析包裹化或非包裹化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药动学参数,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药动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Tigemonam是一个新合成的口服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与Aztreonam相似,但本品可供口服给药.本文采用稀释法测定了临床分离菌株对本品的敏感性,同时测定本药杀菌活性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本品对肠道杆菌科、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等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对大肠  相似文献   

9.
莫西沙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酸莫西沙星(moxifloxacinhydrochloride,Avelox,由Bayer公司生产)是美国FDA于1999年12月批准上市的口服8-甲氧喹诺酮类抗菌药,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及社区获得性肺炎。本文简述本品的化学与药理学、抗菌谱、药动学、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剂量与用法以及该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1化学与药理学与同类较老药物相比较,本品和曲伐沙星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增加了对革兰阳性菌及非典型性细菌的抗菌活性。本品在结构上不同于同类药物之处在于8位上有甲氧基,7…  相似文献   

10.
迷迭香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迷迭香酸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羟基化合物,是紫苏、丹参等中草药的有效活性成分。体内、体外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对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具有治疗或增效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药动学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在体内可被代谢为结合态和/或甲基化的形式,主要经尿液排出体外。文中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调研,从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特性两方面综述了迷迭香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CZ)是新的三氮唑类口服抗真菌药,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理想的药动学特征及良好的临床疗效。药效学 ICZ体外抗菌谱与酮康唑性质类似,包括大多数致病真菌如皮癣菌、曲霉  相似文献   

12.
环丙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疗效满意。由于本品对未成年动物的骨发育有毒副作用,故它在儿童、孕妇中的使用受到限制。笔者等将环丙沙星制成滴耳剂,有利于药物在耳局部发挥强大疗效,而不致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现就环丙沙星滴耳剂的研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 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 明确β-内酰胺类药物或酶抑制剂本身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尤其是明确酶抑制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需要确定合适的β-内酰胺 类药物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适用的不同酶型的目标病原菌。本文主要介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前研究方 法。临床前研究阶段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为体外药效学研究和体外药 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研究,常用研究方法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最 低抑菌浓度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时间杀菌曲线。后者主要为动物药动学研究、感染动物药效学研究 和感染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需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方法的 应用旨在阐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两组分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相似与否、PK/PD指数及其临床前PK/PD靶值,为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及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巴洛沙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巴洛沙星(balofloxacin)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对G-菌、G 菌均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也有良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药动学性质.体内、体外试验均显示较低的毒性.对巴洛沙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化学合成、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动学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近十年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头孢菌素中,氨噻肟头孢菌素(cefotaxime,HR756)以其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广泛的抗菌谱,对β-内酰胺酶的高度稳定性,动物及人体实验、临床验证所得的高度耐受性、良好的体内药动学特征及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尤其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6′-丙基壮观霉素(U-63366F)是一种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壮观霉素类似物。本文报道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菌411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6′-丙基壮观霉素对大多数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比壮观霉素(SP)强,其中对阳性需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活性,本品比SP强8~32倍,本品对产生β-内酰胺酶或耐甲氧西林或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品对阴性菌的活性与SP相似,一般有交叉耐药,但对流感杆菌、摩根氏菌,脑膜炎球菌  相似文献   

17.
氟嗪酸的S型左旋同分异构体R3355是一个新的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本文报道了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DR-3355对许多革蓝氏阳性和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比氟嗪酸强2倍,其中对革蓝氏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属、脆弱拟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活性,本品比氟嗪酸、丙氟哌酸、fleroxacin和NY-198强2~8倍,DR-3355对耐药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本品对革蓝氏阴性菌的活性比丙氟哌酸稍弱、DR-3355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肠球菌的活性与丙氟哌酸相似,但比氟嗪酸、fleroxacin和NY-198强2~8倍,本品对肠  相似文献   

18.
螺旋霉素的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螺旋霉素(Spiramycin)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1954年由法国Rhone-Poulenc实验室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分离获得。由于其化学结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而体外抗菌活性曾被认为低于红霉素,故临床治疗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近年的研究与临床表明,螺旋霉素的体内抗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头孢匹罗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匹罗的体外抗菌活性已于1998年4期刊出,这里介绍它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给药方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宏 《中国药师》2006,9(9):854-856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KCS,PAE等为指导,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但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状态,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物动力学与体外药效动力学参数综合,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对应的时间一效应过程。现根据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各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作一简要分析,以期优化临床给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