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定全 《华夏医药》2004,8(1):62-63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指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性铁因不同原因导致缺乏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上海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流行病学调查,铁缺乏症的患病率:6个月-2岁的婴幼儿达75-82.5%,育龄妇女为43.2%,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为66.27%,10-17岁为13.17%;以上人群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1.39%、19.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6个月~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方法对本地区6个月~3岁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6个月~1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4.2%,2~3岁儿童患病率为11.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病率分析,男孩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3.0%,女孩患病率为24.5%,男女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6个月~1岁儿童贫血患病率高,今后贫血防治的重点人群应放在6个月~1岁儿童。  相似文献   

3.
陈桃荣  龚巧珠  龚勤 《江西医药》2007,42(11):1059-1060
目的 了解女中学生铁缺乏症患病情况,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原则,对南昌市3所中学300例13~16岁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光化学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计数(RBC),通过检测结果及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女中学生铁缺乏状况及可能的原因.结果 缺铁性贫血(IDA)占4.7%,潜在性铁缺乏(SID)12.7%,血清铁蛋白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人数占32.7%.结论 南昌市女中学生缺铁性贫血比例不高,但SID是值得重视的隐匿人群,采取早期诊断,干预与综合防治可降低铁缺乏症的患病率,提高女中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甘氨酸亚铁片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包括铁减少、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和更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易发于孕妇和儿童。据统计,世界上约有20亿人患有铁缺乏症,即使在发达国家,铁缺乏也是最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之一,90%的营养性贫血是由铁缺乏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库尔勒市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库尔勒市部分城乡托幼机构2~6岁的21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等的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16例入托儿童中,轻度IDA患儿38例(17.59%),中度IDA患儿177例(82.41%);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维吾尔族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57.14%)高于汉族儿童患病率(11.64%)(P<0.05);农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35.19%)高于城市儿童(17.59%),P<0.05;饮食习惯淀粉食物含量较高的入托儿童贫血发生率(40.0%)显著高于饮食习惯蔬菜含量比例较高的发生率(12.26%)。结论库尔勒市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民族、饮食习惯、居住地是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抚养人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当地幼托机构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方法对当地所有幼托机构儿童进行小儿骨碱性磷酸酶和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检测,统计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结果佝偻病儿童有184例,占受检人数的27.1%,缺铁性贫血儿童有147例占21.6%。结论当地儿童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儿童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儿保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206例进行规范化体检的婴儿为观察对象,比较男婴、女婴贫血患病率以及贫血程度,对影响婴儿贫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婴儿中,女婴100例,男婴106例;检出贫血女婴20例,男婴36例;女婴贫血患病率20.00%,男婴贫血患病率33.96%;轻度贫血41例(73.21%),中度贫血15例(26.79%),无重度贫血。母亲孕期患贫血的婴儿贫血率高于母亲孕期无贫血的婴儿,母乳喂养婴儿贫血率低于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4~6个月添加辅食婴儿贫血率低于6个月以上婴儿,接受育儿教育家庭婴儿贫血率低于未接受育儿教育家庭(P <0.05);常见疾病、经济收入与母亲文化程度对于婴儿贫血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与母亲孕期是否贫血是影响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母亲孕期贫血、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情况等均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关注母亲及胎儿营养状况、合理搭配儿童饮食,...  相似文献   

8.
正据调查显示,我国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而铁缺乏超过50%。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0%,而铁缺乏超过40%。那么如何防治婴幼儿、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呢?缺铁对儿童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明,缺铁可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铁缺乏可导致宝宝食欲下降,少数宝宝可出现异食癖;有的  相似文献   

9.
刘金变 《临床医药实践》2014,(3):205-206,240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领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铁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缺铁性贫血应该怎样防治?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孕中、晚期阶段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了解孕期各阶段体内储存铁的水平,及时发现贫血亚临床状态,指导孕妇早期补铁,降低妊娠贫血的发生率。方法测定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和血红蛋白指标,分析比较妊娠贫血孕妇和健康孕妇的测定值。结果妊娠贫血患病率约19%,其中93%为缺铁性贫血,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早期缺铁性贫血具有较高价值。结论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特别是亚临床贫血,sTfR可作为诊断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富马酸铁每周口服治疗缺铁性贫血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每周口服富马酸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 132例缺铁性贫血儿童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6 6例 .治疗组每周口服富马酸铁片 1次 ,每次元素铁 3mg/kg,对照组每日口服富马酸铁片 1次 ,每次口服元素铁 1mg/kg,两组疗程均为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坚持全疗程服药 6 2例 (93 9% ) ,对照组为 46例 (6 9 7% ) ;治疗组贫血纠正 5 8例 (87 96 % ) ,对照组为 39例 (5 9 14% ) ;治疗组实际用铁量为 39mg/kg,对照组为 90mg/kg。结论 :每周补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易接受 ,治愈率高 ,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3.
血红素铁防治缺铁性贫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斌  游开绍 《海峡药学》1997,9(1):130-131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的营养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小儿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1]。全世界约有5~6亿人患铁缺乏症。我国营养性贫血患者中有95.65%为缺铁性贫血[2];7岁以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约20~70%。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和铁的来源绝大多数是植物性食品,吸收利用率低。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采用血红素铁防治缺铁性贫血。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类是离子铁,主要以Fe(OH)。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这类铁在食物中尽管含量较高,但难于吸收。另~类是血红素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itA缺乏与缺铁性贫血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方法收集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中伴有VitA含量异常者120例(实验组),并设对照组30例,年龄均为0~6岁。对两组儿童进行血清VitA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维生素A水平正常组、可疑SVAD组、SVAD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33%、13.89%、29.17%,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维生素A缺乏愈明显,贫血患病率愈高;VitA不同含量与Hb进行Pearse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VitA含量越低,Hb降低愈明显。(P<0.05)。结论VitA缺乏可能是导致三峡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矫治儿童缺铁性贫血时,除补充铁剂外,还应注意VitA制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贫血属于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指的是人体内外周血红细胞的容量出现减少情况,且其数值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临床症状。缺铁性贫血属于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是在人体机体铁的需求与供给出现失衡情况后,人体内所储存的铁耗尽而出现的红细胞内铁缺乏,其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发病人群就是儿童青少年,并以6个月~3岁的儿童最为常见。本文对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原因、诊断筛查方法以及发病情况、危害和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6~24月婴幼儿的铁营养状况。方法:2007年儿保门诊就诊6~24月的体检儿童305名,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IDA总检出率27.87%,铁缺乏症总检出率40.66%。无性别差异。6~12月婴儿IDA60.0%(48/80),IDE12.50%(10/80),铁缺乏症72.50%(58/80)。12~24月IDA16.44%(37/225),IDE检出率12.89%(29/225),铁缺乏症合计29.33%。6~12月婴儿铁营养状况与1岁以上儿童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6~12月婴儿铁营养严重不足,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临床防治成人缺铁性贫血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就诊于某院的15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性别分布方面,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男女分布比例比较,女性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分布方面,女性贫血患者在18~29岁的分布比例最高,70~79岁次之,而男性贫血患者在70~79岁的分布比例最高。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为月经量过多、慢性胃炎、胃肠道溃疡、妊娠等。15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血常规检测、骨髓铁染色、骨髓象检测确诊,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有轻度贫血34例(22.67%)、中度贫血70例(46.67%)、重度贫血46例(30.67%);骨髓铁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外铁阴性97例(64.67%),细胞外铁减少53例(35.33%);骨髓象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和细胞增生活跃81例(54.00%)。经服用铁补充剂、饮食调理、对症治疗后,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其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成人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女性育龄期人群中,应加强重点人群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湛立娜 《北方药学》2014,(8):160-161
目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随着小儿年龄的递增,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降低;在80例小儿患者中,62例达到治愈效果(77.5%),其余1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22.5%),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100%。结论: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应以预防为主,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铁的摄入,对4个月大的婴幼儿,要喂食铁含量丰富且吸收性好的食物。  相似文献   

19.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疾病.从患病率看,6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30%~40%,6月龄至2岁,10至17岁为少儿发病高峰期,女高于男.目前它也是危害我国儿童身心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儿童和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1].有报道显示在发展中国家,超过50%的孕妇、46% ~66%不足4岁的儿童存在贫血,其中半数以上为缺铁性贫血.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贫穷、少数民族和(或)移民来的婴幼儿仍具有铁缺乏风险[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