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一:患者男性,26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示房室传导呈文氏型,文氏周期依次为4:3,3:2和3:2,但漏传的P波并不是窦性P波,而是心房回声(回波P~-),即文氏周期中最后一次心室搏动以最长的P—R下传心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 ,2 7岁。心悸 7天入院。心电图 (图 1, a、b连续描记 ,c、d同次描记 )示 :窦性 P波直立 ,P- P间期基本规则 (0 .76 s)心房率约 79次 /m in,QRS波 ,ST- T正常。 P- R间期从0 .15 s起逐次延长直至 QRS波脱落 ,周而复始 ,为 °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图中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的 QRS波后紧跟一逆行 P′波 ,P- R >R- P′间期 ,R- P′<0 .2 8s,形成了 P- QRS-P′序列的心房回波 (如 c, b后半组 )。同时该图又反复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一次窦性 P波未下传心室 (被阻滞 ) ,但其后却出现一逆行 P′波并下传心室 ,形成了 P- P…  相似文献   

3.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逆传文氏现象及反复心搏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胸闷头晕及一过性黑朦1周入院.入院时Ⅱ导联连续描记心电图(图1)示:仅上行起始部见一直立窦性P波,部分重叠于与之无关的R型QRS波群中,二者发生了房室干扰,其后至下行结束均未见窦性P波,而是发生了交接区逸搏心律,周期为1.60s,频率约38次/min,其R-R间期相当恒定,说明其下传心室时速度恒定,但逆传心房时却发生文氏现象,表现为R-P~-间期进行性延长,当达到0.32s时,该逆行P~-波又能下传心室,形成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72岁,冠心病。图1示P′—P′周期约0.324s,合心房率185bpm,P′电轴明显左偏,提示激动源于心房下部,为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呈反向文氏周期,在2:1房室传导基础上,下传的P′—R分别为0.20s和0.18s,继而P′冲动以0.34s下传心室,形成3:2文氏周期,周而复始。QRS电轴约-30°。例2女性,65岁,肺心病。图2示P′—P′周期约0.326s,合心房率184bpm,为房性心动过速。本图前半段为2:1房室传导,下传的P′—R由0.20s下降至0.18s,维持5次后,有两个P′波连续下传心室,形成一个4:3的文氏周期,该图的后半段有类似的重复,构成不典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近期突感心前区心悸不适就诊。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期650~720 ms,提前出现的P′波(Ⅱa条P3、Ⅱb条P1,5,9)为房性期前收缩。在Ⅱa条第1,2、4,5、6,7、9,10、11,12个QRS波,Ⅱb条第4,5、6,7、8,9个QRS波呈二联律型(R1R2),R1形态一致,呈R型,PR1间期160 ms,R2形态多变,酷似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但PR2间期固定,时间550 ms,系激动同步循快、慢径路1∶2下传引起的双重性心室反应,R2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形态多变;QRS波群在Ⅱa条R3,8、Ⅱb条R10呈qR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固定,时间240 ms,系窦性激动循快径路文氏下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在Ⅱb条R2,11呈R型,酷似交界性逸搏,但前有相关P′波,且P′R间期固定,时间长达640 ms,是房性期前收缩循最慢径路缓慢下传。此时房性期前收缩致PP间期恰好与快、慢径路的不应期相等或相近,使最慢径路显露出来[1]。QRS波在Ⅱb条R3呈rS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340 ms,可考虑是慢径路前传的反文氏现象或快径路前传的文氏现象,但笔者倾向于前者。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慢径路不应期短,前1次房性激动(Ⅱb条P1)仍可沿慢径路下行或逆行隐匿性传导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室结多径路1∶2同步传导致双重性心室反应,快、慢径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伴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于1983年5月19日连续描记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一、P波多数直立,顺序发生,P-P0.75秒,P-R0.18秒,窦性下传QRS呈qR型,时间0.08秒,R波降支近顶端处略有挫折,为窦性心律。二、房性QRS和窦性者相同,前与逆行P(P′)相关,P′-R0.16秒,为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奏点;其和前一心搏距离P-P′为0.60—0.70秒,P′-P′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1.505±0.025秒,变异系数为±1.66%,可判为房性并行心律(APSR)。三、定性QRS呈“R”型,时间0.12秒,“R”升支明显错折,前无相关P波。b行R_1后呈“正负双向”P′波,R-P′0.20秒,为“R”型QRS逆传心房和窦P之房性融合波。“R”型QRS之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0.408±0.018秒,变异系数±4.41%,a行R_7前有逆P,R_7形态介于房性和室性之间,为双重异位灶之室性融合波。联律间距0.52—0.68秒,为定性并行心律(VPSR)。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心室或房室交接区的异位激动在传至心房的过程中,可发生逆行性文氏现象。此时,由于心房位于阻滞区的远端,故在长的P—R间期之前,出现P—R间期逐次缩短;同时R—P间期逐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4年第2卷第3期第109页上案例习作第5例图形系XL830心电自录器所记录。上下两行Ⅱ导联记录相隔1h左右,皆为窦性心律,心率相近,约为60次/min。上行为正常窦性心律。下行在每个QRS之后皆现出一个逆传型P波,R—P~-恒定为0.13s,且未打乱原有窦性心律。此现象试图解释为:窦性冲动沿交界区慢径路下传心室时,在交界区远端又能沿着脱离了反拗期的另一条较慢径路回传至心房,产生一次心房回声P~-,构成“P—QRS—P~-”的房性反复搏动序列。这种房性反复搏动并非由异位心房P波诱发,而是由窦性P波诱发。由于心房回声P~-未能侵入窦房结,故后者节律未被重整。下行每个T波后皆伴随一个倒置或负正双相的U波。  相似文献   

9.
房室传导的典型文氏现象往往具有以下规律和特点:P—R逐搏延长,P—R递增量逐搏减小,R—R逐渐缩短直至P波漏传而出现一个长R—R周期,长R—R周期小于任何两个短R—R周期之和等等。心脏其他部位的文氏型传导多能套用或部分套用这些规律和特点,但束支内文氏现象(尤其是直接显示型)的心电变化有  相似文献   

10.
上下两条Ⅱ导联为VVI右室起搏的心电图记录。两条心电图的起搏频率分别为80和90bbm。起搏的QRS后均随一个室房传导的P~-波,第一个R—P~-间期为0.22s,第二个R—P~-间期为0.30s,第三个P—P~-间期为0.44~0.48S。此时P~-冲动即折回心室产生一次心室回声。由于这个心室回声距前一次心室起搏信号短于一个起搏周期,换言之,这个心室回声是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11.
文氏型心房(或心室)回声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氏型传导过程中,随着房-室、室-房、交界区-心房或交界区-心室的传导时间逐搏延长,当延长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了一个心房(或心室)的回声,而这个回声企图再回传心室(或心房)时被阻滞在交界区,从而结束了这个文氏周期,并导致文氏周期的非典型化。这种心律失常在文氏型传导图形中偶有出现。现报告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9岁。因发热伴肘膝关节肿痛和心律不齐就诊,临床诊断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窦性心律,图中可见两种P—P周期,大多数短P—P周期为0.68~0.78s,轻度窦性心律不齐,还可见到三次长P—P周期,分别为1.20、1.18、和1.12s。窦P下传心室时,P—R呈递增趋势,当递增到0.32~0.36s时,在没有P波脱漏的情况下,出现一个长P—P周期,长P—P后P—R又恢复正常,后再递增,周而复始。本图QRS—ST—T皆正常。 综上分析,本图诊断: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以隐性室窦传导结束文氏财期,造成文氏周期非曲型化。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头晕、心悸5年,加重1d入院。体检:T36.4℃,BP120/70mmHg,R60次/min。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同步记录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不明显,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其中V1窦性P—P间期0.6ds,心房率93次/min,P—R间期不固定,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时间由正常逐渐增宽至宽大畸形并连续3个出现,如R2~R6,R—R间期固定为1.0s,心室率60次/min,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顺传伴左束支不典型文氏型直接显示型传导阻滞,ST段下斜型压低0.1~0.5mV,T波倒置,ST—T也随着QRS波群逐渐明显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顺传伴左束支不典型文氏型直接显示型传导阻滞,ST—T改变。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激动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倘若折返激动未引起心房回波和/或反复心室除极,则为隐匿性折返。这种现象仅能从其对下一个激动形成和/或传导的影响而推断其存在与否。本文报告1例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显性和隐匿性房室结折返激动。 患者男,74岁。心电图描记前未服任何心血管药物,无心脏方面主诉。图1为连续描记的Ⅱ导联心电图(图中数字表示R-R间期),具有下列5个特点:(1)基础心律为窦性,P-P间期为0.74—0.78s。(2)窦性心律呈文氏现象,如上行第3个P-R间期为0.26s,而第4个P-R间期是0.34s。(3)每个文氏周期均被心房回波(P'波)中断,如上行2、4个QRS波群之后所出现逆行P波。P'波出现与P-R间期之间引内在联系,即仅在较长P-R间期的窦性QRS波群之后才出现心房回波。如上行第3个P-R间期0.26s,QRS波群后无P'波,而第4个P-R间期较长(0.34s),QRS波群后出现P'波。(4)这些心房回波未传抵心室,但它可侵入窦房结并重整窦房结周期,导致较长间歇。这些间歇有时被交接区性逸搏所间断,并与几乎同时出现的窦性P波发生干扰。如上行最末1个,中行第3个和下行第2个QRS波群均为房室交接区性心搏并与窦性P波发生干扰现象。(5)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周期为1.21—1.24s。然而,有几个间歇比预期还长却未按时出现交接区性逸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6岁,临床诊断为充血性心肌病,心衰Ⅲ度。 心电图分析:图A示体表心电图标准导联和V_(1、3、5)六个导联。各导联均未见P波,R—R规则,QRS波时限0.13s,Ⅰ呈Rs型,Ⅲ呈rS型,V_1呈rsR型,Q—T间期0.36s,心电轴-60°。Ⅰ、V_3、V_5的QRS似有“病Q”。图B示食管导联心电图,见规则正负双向P波,频率97次/分,与图A心室率相等,1:1下传,P—R间期0.14s,Q—T间期亦为0.36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房激动超低电位,QRS低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原患冠心病,近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体检时发现心率缓慢且不齐。图为窦性心律,心房率约75次/min,律匀齐。V_1导联心室波为RBBB型,时限约0.12s,R—R匀齐,频率约54次/min,P与QRS呈阻滞性分离状态。Ⅱ导联除R_4外,心室节律亦匀齐,频率同V_1导联,但QRS形态多变--R_1~3为RBBB型,R_4提前为LBBB型(室早),R_(5~8)为左束支阻滞程度由重到轻直至心室双侧束支正常传导的系列性图形,R_(9、10)仍为RBBB型。Ⅱ导联的R_(1~3)、(5~10)各心室周期皆为1.12s,提示它们皆源于一个起搏点,由于R_8为正常形态的QRS,因此这个起搏点应考虑在束支分叉以上的交接区。R_4则是源于右束支阻滞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2岁。风湿热。Ⅱ导联R2、R3与R5、R6及R8、R10、R12、R22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其余R波为结性或室性逸搏激动,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传导。V1导联前两个R波及最后两个R波均为逸搏激动,中间连续的11个R波均为窦性QRS波群,窦性激动2∶1交替下传,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周期。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附图为Ⅱ导联心电图。系录于起搏器植器植入术后2年。全图未见窦性P波,符合病窦诊断。R_1、R_2、R_4、R_5、R_7,与R_8之前有起搏信号,为程控心室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bpm。VVI起搏的QRS之后有逆行P~-波,P—P~-间期为0.52~0.90s,P_(2、4、6)~-下传心室,分别产生形态正常的R_3、R_6、R_9。但R_3形态稍异,为起搏脉冲与心房下传心室时共同形成的室性融合波。R_3、R_6、R_9为心房下传的QRS与起搏激动形成三联律。 心电图诊断:心室起搏心律伴慢径路逆行室房传导的文氏现象和致反复心搏形成三联律。 讨论 本例Ⅱ导联P波倒置P~-—P~-规律出现,P~-波形态相同,均出现在起搏QRS之后,可除外心房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35岁。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电图 (图 1 )长 导联示 P波散在而规律出现 P- P间距 0 .52 s,QRS波形态有两种 :一种为宽大畸形的 R′波 ,呈 R型 ,顶端有切迹 ,时限0 .1 2 s,R- R间距 0 .48s;另一种呈 Rs型 ,时限 0 .0 8s。两种形态的 QRS波均与 P波无固定关系。 R′波因与 P波重叠多少不一 ,故其形态均略有不同 ,部分出现 Ron P现象 ,不呈 Ron P现象的 R′波 ,其后均可见逆传心房的 P-波 ;部分与窦性 P波融合 ,形成形态不一的房性融合波 ,正常形态的 R波呈四联律、五联律。R′- R间距均为 0 .37s,R…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15岁。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衰Ⅱ度。图示心室波群以两个一组的形式出现,其前有增宽的双峰形窦性P波,频率为125次/min。P—R间期由0.20s延长至0.28s,其后继以长心室间歇,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周期3:2。但是,在长心室间歇中,没有漏搏的窦性P波出现,而在具有长P—R间期的Q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