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灌注成像(CTP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能力进行比较.方法 57例肝纤维化患者及2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接受DWI(b=500 s/mm2)检查,并测量ADC值;其中35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接受CTP检查,用肝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和表面通透性(PS).对测量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 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肝纤维化S1组与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各参数中仅HAF在正常对照组与重度纤维化组(S3~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 DWI和CTP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0%、82.60%和66.67%、73.91%.结论 MR 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优于CTPI,是目前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CT能谱及灌注一站式成像(GSI PERFUSIO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被种植VX2肝癌14天的新西兰大白兔行GSI PERFUSION扫描和常规能谱CT扫描,获得CT灌注图像、GSI PERFUSION能谱图像(A组)和常规能谱图像(B组)。测量两组能谱图像的肿瘤、正常肝、竖脊肌、腹主动脉、门静脉的CT值和碘含量(IC)、图像噪声、肿瘤的对比噪声比(CNR)和灌注参数。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肿瘤组织动脉期CT值和IC均高于B组(P均<0.01),而两组的CNR、噪声、竖脊肌和主动脉/门静脉CT值、正常肝和静脉期瘤灶CT值及I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瘤组织动脉期IC均与血容量(BV)、血流量(BF)、肝动脉分数(HAF)、表面通透性(PS)及MVD呈正相关(P均<0.05),A组中其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呈负相关(P<0.05)。两组瘤组织静脉期IC均与BV、BF、PS及MV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GSI PERFUSION的能谱图像与常规能谱图像具有相似的图像质量,可用以反映VX2兔肝癌模型肿瘤新生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兔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设四氯化碳诱导和正常对照2组各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每2周对实验组3只,正常对照组3只进行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扫描,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同时作相应的病理学观察,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2周末至10周末,实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呈升高趋势。对照组兔和实验组兔第2周末与实验组兔第4周末H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第6周末、第8及10周末HAP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灌注量(HPP)和肝血流量(HBF)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通过时间(MTT)逐渐延长。三者与肝动脉灌注量的变化具有类似的统计学结果。结论 肝脏CT灌注参数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变化,可反映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改变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CT血流灌注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肝纤维化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组行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用GE AW 4.4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肝动脉血流(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别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Ⅲ型前胶原肽(type III)、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IV),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肝脏纤维化灌注血流参数在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BF、PS和HAF逐渐升高,肝硬化组BV减少,MTT缩短,血清学指标中HA在肝纤维化S1期即明显升高,LN、IV型胶原在肝纤维化S2~S4期明显升高。结论肝CT血流灌注参数结合血清标志物可对早期肝纤维化做出无创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肾脏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肾脏血流灌注中的应用及对比剂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6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比剂量为2 ml/kg(300 mgI/ml),注射流率三组分别为1 ml/s,2 ml/s,3 ml/s.对肾脏灌注扫描后获得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问各项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C组之间各项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灌注参数明显不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但注射流率影响灌注数值.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的CT灌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后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经CT灌注扫描后应用去卷积模式自动计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等CT灌注参数。结果实验A组BF、BV、MTT和PS值均较对照C组低,BF值:(1.40±0.70)ml/(100 g.min)比(133.21±14.42)ml/(100 g.min)(P<0.01);BV值:(0.33±0.17)ml/100 g比(28.77±3.32)ml/100 g(P<0.01);MTT值:(4.33±1.41)s比(11.67±0.58)s(P<0.01);PS值:(0.15±0.18)ml/(100 g.min)比(22.10±4.39)ml/(100 g.min)(P<0.01)。但实验A组的HAF值较对照C组明显增高:(0.99±0.03)比(0.25±0.06)(P<0.01)。实验B组的BF、BV、MTT和PS值较对照D组降低,而HAF值则明显增高(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无创直观形象地评价门静脉阻断后兔肝VX2移植瘤的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探索应用CT灌注成像这种影像学手段来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同时为评价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只建模后处死作为病理对照,其余10只于种瘤后第14d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参数值。然后经口给予索拉非尼(20mg/kg/d)7d,种瘤后第21d再次行CT检查,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2只兔均接种成功。种瘤后第14d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HBF、PS、HA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明确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瘤灶中心及边缘区MVD、VEGF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瘤灶边缘区MVD值随着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瘤灶边缘区各灌注参数值: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渗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动脉灌注量(HAP)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VD、VEGF呈负相关(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积(HBV)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320排CT灌注成像评价兔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兔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血清酶学检测指标(CK、LDH、MDA、SOD)的相关性。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与假手术组。将I/R组分为再灌注即刻、6、12、24 h亚组,每组6只,分别在右下肢缺血3 h后再灌注即刻、6 h、12 h、24 h时间点行双下肢CTPI并采血,得到CT灌注值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计算右下肢与左下肢各参数的比值,即rAF、rBV、rC,并测定血清CK、LDH、MDA、SOD;最后分别对rAF、rBV、rC与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再灌注即刻、6、12、24 h亚组的rAF均值分别为0.92±0.14、0.89±0.12、0.88±0.20、0.75±0.1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I/R各亚组血清CK、LDH及MD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SOD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rAF与LDH、CK、MDA、SO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47、-0.68、0.59(P均<0.05),仅rBV与LDH存在相关性(r=-0.45,P<0.05)。结论 320排CTPI可无创、半定量、较准确地监测兔下肢骨骼肌随再灌注时间推移的微循环改变;rAF较rBV、rC能更好地反映肌肉组织再灌注后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兔肝VX2移植瘤MSCT灌注成像的血液动力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MSCT灌注成像的血液动力学基础。方法8只实验组大白兔,于其肝左外叶接种VX2肿瘤组织3周后,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经AW4.2工作站处理,应用示踪动态数学模型计算出肝脏的灌注函数图,获得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和肝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8只对照组亦进行同样的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F、BV、PS和HAF值均较对照组增高,BF值:(70.16±27.62)mL/(100g.min)vs(8.44±4.02)mL/(100g.min)(P<0.01),BV值:(9.56±2.37)mL/100g vs(7.39±2.29)mL/100g(P>0.05),PS值:(33.82±7.45)mL/100g.min vs(21.33±4.59)mL/100g.min(P<0.01),HAF值:(0.53±0.12)vs(0.17±0.06)(P<0.01)。实验组的MTT值较对照组明显短:(8.44±4.02)s vs(18.82±5.35)s(P<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瘤体的灌注特点,并能评价兔肝VX2移植瘤的血供状态及其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CT灌注成像是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对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有助于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的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各种肝脏病变的灌注成像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正常肝组织和微小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肝转移癌患者选取48个微小转移灶和12例正常肝脏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通过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等参数值。结果正常肝组织的BF、BV、MTT、PS、HAF、HAP、PVP和IRFT0的平均值分别为(111.55±32.80)ml.min-1.100ml-1、(22.69±2.99)ml.100g-1、(15.73±1.74)s、(19.12±6.86)ml.min-1.100ml-1、(16.67±6.12)%、(19±9.05)ml.min-1.100ml-1、(92.55±27.24)ml.min-1.100ml-1、(2.80±1.66)s。转移癌组分别为(132.44±76.87)ml.min-1.100ml-1、(12.94±5.62)ml.100g-1、(10.91±3.68)s、(29.12±12.90)ml.min-1.100ml-1、(81.24±17.42)%、(90.75±47.85)ml.min-1.100ml-1、(41.69±47.85)ml.min-1.100ml-1、(2.09±1.58)s。转移癌组与正常肝组比较,BF、HAF、MTT、HAP、BV和PS两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VP(P=0.06)和IRFT0(P=0.77)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或以检测到微小转移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技术对于诊断微小转移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模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早期CT灌注参数改变。方法 将2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两组,每组10只,进行肝移植瘤种植。第1组接种VX2移植瘤后2周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第2组接种2周后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且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2个月。将采集的灌注参数 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F、PS、HAP、HAF与微血管密度(MVD)均呈正相关(P均<0.05),HBV、MTT与MVD无相关性。介入治疗后第3天,肿瘤边缘PS、HAP增高(P均<0.01),4周时HBF、HBV、PS、HAF、HAP较前及治疗后3天减低(P均<0.01),6周时HBF、HBV、PS、HAF、HAP较4周时增高(P均<0.01),8周较6周时HBF、HBV、PS、HAP增高(P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在显示VX2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提供精细的解剖图像,对灌注过程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评价肝肿瘤生长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单位体积的脾灌注量,观察肝硬化时脾脏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灌注量的关系。方法 1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其中Child A级患者8例,Child B级患者7例,Child C级患者4例。对照组为13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ROI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脾脏灌注量和肝脏门脉血流量。结果正常组脾脏灌注量为1.1542±0.1408ml(min·ml),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172±0.3137ml(min·ml),其中Child A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2272±0.2574ml(min·ml),Child B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016±0.4450ml(min·ml),Child C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0.6240±0.0672ml(min·ml)。严重肝硬化患者脾脏血流灌注量明显下降。门静脉灌注量和脾脏灌注量呈正相关(r=0.3023,P=0.02,y=0.3998x+0.4256)。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CT可定量测量脾脏血流量参数,肝硬化时脾脏灌注量的测定有助于反映肝硬化时门静脉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活体肝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与无肝脏病变者的CT灌注参数,评价移植物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所引流区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1个月、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20例患者及对照组25名正常志愿者行动态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CT灌注扫描后,选取适当靶层面,将每一层面的移植物按照肝右、肝中静脉引流区分为淤血区、淤血风险区和参考区,对照组亦作类似分区,并分别绘制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图像,计算相关灌注参数值和相对灌注差异(RPD).结果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前段易淤血区、淤血风险区相对灌注差异RPD分别为:BF (44.56±43.19)ml/(min·100 g)和(25.41±27.49)ml/(min·100 g),BV (3.91±2.45)ml/100 g和(2.15±1.86)ml/100 g,PVP (41.50±39.15)ml/(min·100 g)和(22.66±23.82)ml/(min·100 g);前段BF、BV、PVP的相对灌注差异RPD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淤血风险区BF、BV、PVP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所引流肝段血流动力学存在差异;与肝右静脉引流区相比,肝中静脉单独引流的前段灌注最低,肝右、肝中静脉共同引流区次之.  相似文献   

16.
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患者(低级星形细胞瘤11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术前行CT灌注检查,分析CBF、CBV及PS图,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BF、CBV及PS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质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41±0.16,rCBV 2.31±0.28,rPS 6.67±2.88;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BV值P<0.05,CBF值及PS值P<0.01.肿瘤病变区CBF值、CBV值与PS值之间统计学处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2、0.753、0.657,P≤0.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