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管理,探索出适应云南省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运行机制,促进二线抗病毒治疗有序开展。方法:全省己开展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对出现一线抗病毒药物耐药病人和一线治疗病人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人进行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更换。结果:经过5年二线抗病毒治疗运行和管理,逐渐探索出适合云南二线抗病毒治疗管理机制。结论:云南二线抗病毒治疗始于2008年下半年,经历了3个时期而逐步走上规范的艾滋病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及护理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的70例艾滋病病人,2例未给予人文关怀,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结果 2例病人未实施人文关怀,在一年内病人中断艾滋病抗病毒的治疗。对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艾滋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5%以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将人文关怀及护理运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给予人性化、个性化的关爱,能减轻艾滋病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简称,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为了解近几年鄯善县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通过分析接受与非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来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方法:收治23例HIV/AIDS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除了1例放弃外,22例HIV/AIDS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轻,经对症处理能很快恢复。结论: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是有效的,通过抗病毒治疗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的自信心,延长了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5年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存状况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治疗2~3年后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平均增长150/mm3以上;病人治疗1年后,体质量增加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体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94.57%下降到7.61%;病人生存率提高,维持治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46%和61.54%.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朱媚 《肝博士》2010,(5):19-20
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确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遵循这一原则病人就可获益,否则,病人就要加速向肝硬化迈进,肝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然而,现实非常严峻,目前中国的慢性乙肝病人能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仅仅占18%,还有4/5以上的病人没有得到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据了解,现在有一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悲观论调正在蔓延,我们必须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7.
肝病知识的缺乏对慢性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的心理影响及其护理对策部分慢性肝炎病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对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不了解 ,认知缺乏。患乙肝后 ,常表现为忧虑、恐惧、否认等心理 ,导致有些病人拒绝治疗。对此 ,我们耐心细致地对病人讲解慢性肝炎疾病的知识 ,抗病毒治疗能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减少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还可预防肝癌的发生。同时让那些抗病毒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 ,使准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及护理。隔离对慢性肝炎病人抗病…  相似文献   

8.
1概述 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感染HIV时间的增加,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HIV感染者对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也逐渐增加。预防机会性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通过重建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的目的。但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及费用等方面的原因,很难让所有适合治疗的病人都得到抗病毒治疗,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最新的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文献和综述加以总结。结果:艾滋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可以恢复,并能够对抗机会性感染。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开始考虑艾滋病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病毒性肝炎治疗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应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这是因为不是所有各种类型病人都适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更何况抗病毒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并且其价格十分昂贵,不是一般病人所能接受的.为此,考虑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要求对治疗的病人病原学诊断、临床型别都要弄清楚,例如哪一型肝  相似文献   

11.
黄志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94-95,98
目的研究中医证型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选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功能、抗核抗体检测,并针对抗核抗体在患者体内的表达,分析其中医证型。结果4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21例,抗核抗体阴性23例,抗核抗体阳性者ALT、AST、Tbil水平较抗核抗体阴性者高。两组患者多表现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较阴性者更多表现为肝肾阴虚的辩证型。结论慢性乙肝合并免疫性肝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其具有明显肝肾阴虚的中医辩证型,利用中医证型结合肝功能指标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25例,B组患者为26例。A组患者使用开腹剔除术来进行治疗, B组患者使用宫腔镜剔除术来进行治疗,对比A、B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时,宫腔镜剔除术以及开腹剔除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在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_1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 67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前列腺素E_1(PGE_1)和强的松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前列腺素E_1治疗后,淤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降幅与对照组相仿(P>0.05);ALT的复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前列腺素E_1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从2012-07~2013-07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了130例进行调查,在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下,将所选人员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 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3.5±46.0) min和(142.4±4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47.9±85.6)mL和(299.8±100.7)mL,A组均低于B组。 A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B组的47.69%,且以上结果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直肠癌患者在采取腹腔镜下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时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克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穿刺不易成功,桡动脉容易痉挛等局限,我们改进了桡动脉局部穿刺方法,并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方法将纳入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完全数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7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B组98例采用改进穿刺方法。结果B组穿刺时间短于A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介入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穿刺方法相比较,采用本改进穿刺方法挠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功率,减少桡动脉痉李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参芪片在甲亢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彪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385-386
目的:探讨参芪片在甲亢(Graves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2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A组,31例)和参芪片治疗组(B组,31例)。B组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片,每次2片,每天3次。在入组前以及服药每周内门诊随访,行血常规检查,共4周。结果:62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A组中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症,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而B组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无粒细胞减少症发生,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芪片,可以使Graves病患者副作用减少,但确切的效果有待于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新生儿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158例患儿进行检查,超声检出的PIVH患儿行CT和MRI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共检出PIVH 42例,MRI、CT对此42例阳性患儿病变检出数分别为42例和30例,超声对PIVH的检出高于CT。结论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对PIVH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 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给163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前S 1抗原检测,并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分析性别及民族与前S 1抗原阳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大三阳患者前S 1抗原阳性率为95%,小三阳患者为51%;前S 1抗原阳性与HBV-DNA阳性相符率为95%.[结论]血清前S 1抗原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isolation of Group B streptococci from patients in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Saskatoon, has been noted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and no change in technical methods has been found to explain this increase. Group B streptococci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242 patients, in 53 of whom the streptococcus was considered the cause of the infection. Infections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the urinary tract, female genital tract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There was a low incidence of infections in newborn infants, and only four infections were in patients under 1 year old. Infections were more frequent in women than men and 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f age. No particular affinity of Group B streptococci for diabetics wa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食对第三代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应用Fibrotouch对4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早晨空腹和餐后0.5、1、2 h的肝脏弹性硬度值,分析空腹和餐后各时点肝脏硬度值的差异,并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同时进行复测和验证。结果应用Fibrotouch及Fibroscan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空腹状态的肝脏硬度值分别与餐后0.5、1、2 h的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肝脏硬度值分别与餐后0.5、1、2 h的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是否进食对于Fibrotouch检测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