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1],其中超过50%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2]。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损害要重于下肢,况且其恢复也较下肢困难[3]。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使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有所改善,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仍然较低[4]。因此,在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1镜像疗法的起源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承受世界上最大的脑卒中负担。据流行学调查显示,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1年分别为1114.8/10万人、246.8/10万人和114.8/10万人~([1])。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脑卒中有高致残率,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使脑卒中患者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2])。在65%—80%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3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上肢精细运动控制~([3])。此外,大约5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后3个月无法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残疾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据报道统计2010年全世界就有3300万人患有脑卒中[2],而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3]。在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约为50%—80%[4—5],其中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6—7],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及日常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维动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大约有30%—36%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遗留上肢功能障碍[1],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手的功能很精细,这也是训练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一个原因。最近研究表明,双侧上肢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中到重度偏瘫的患者,比常用的训练方法疗效更好,其原理还未完全明了。目前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2],本文就双侧上肢训练方法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每年约250万,脑卒中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5%~([1])。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2]),但上肢功能的康复结局相对较差,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导致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上肢功能康复失去信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偏瘫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病,是人类常见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年龄≥40岁患病人数达1242万人[1]。脑卒中后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高达30%—60%[2],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参与受限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生存质量[3]。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缺损,仅28.3%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灵活[1]。传统的康复训练只强调单一动作的完成,而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脱节[2]。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3]通过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使用和训练偏瘫侧肢体,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脑循环偏瘫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人类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小~([1])。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约80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危及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等~([2])。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影响,如吃饭、穿衣、洗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我们观察了电子琴单手弹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  相似文献   

12.
<正>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独立生存能力[1],大约85%的患者在卒中后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甚至在卒中3—6个月后仍有55%—75%的患者上肢功能难以恢复[2—3],上肢功能的精细化特点决定了它比下肢恢复更加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任务导向训练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干预措施,有研究表明,任务导向训练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任务导向训练来探讨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脑卒中后3~6个月仍有55%~75%的患者因上肢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受损。有报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即使接受常规训练后仍然会有30%~60%的瘫痪上肢成为无功能上肢。临床研究证实,辅助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发病5年内)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约有85%的患者会有一侧上肢功能障碍,在发病后3~6个月仍有55%~75%的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针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有多种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案。本文目前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以及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目前造成肢体功能缺失的首要疾病,也是导致手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2])。人类手功能约占全身功能的54%~([3]),60%以上脑卒中患者直到平台期仍持续存在上肢活动障碍,特别是远端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动作~([4])。由于手部位于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域相对较大,手及手指的精细操作和协调配合极具复杂性,使得其恢复较身体其他部分更为困难~([5]),所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目前仍是临床康复中的重点和难点~([6])。有研究显示,手及上肢功能的灵活性与上下肢一体的协调性康复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手的实用性能力及回归家庭的日常生活能力~([7—9])。针对手及上肢功能的灵活性与上下肢一体协调性康复,本研究选择了多关节协作、眼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70%—80%的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1],上肢功能障碍成为脑卒中后明显的后遗症之一,而手功能的恢复更为困难[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重返社会的康复目标难以实现,故目前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成为目前康复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在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康复训练中,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调控内脏活动,以使患者对自身肌肉收缩予以有效控制,运动导向性训练依据功能缺陷,行针对性治疗措施[3]。本文将两者同步结合起来,用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旨在明确应用优势,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而肩痛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等上肢并发症多于脑卒中后l—3个月出现[1],发生率为16%—84%[2],偏瘫随后出现有肩痛、肩关节障碍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树耿  贾杰 《中国康复》2016,31(1):14-17
<正>脑卒中是导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1],大约80%的患者会遗留上肢功能障碍,而能实现功能完全恢复的约占33%。手是人体高度复杂的运动器官,脑卒中患者因偏瘫而完全丧失单手功能,能导致整体功能丧失高达27%[2]。从作业治疗的角度看,日常生活自理是脑卒中患者最大的愿望,而手功能恰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恢复手的功能、提高手的实用性是关键。传统常规的作业训练具  相似文献   

19.
上肢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康复训练的重点,但在训练时往往只注重上肢功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肩胛骨的重要性和特异性,导致效果欠佳。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肩胛骨特异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常伴有严重的后遗症[1—2]。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后遗症,其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出现率较高并难以治愈[3]。调查显示,高达8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即使经康复治疗后,也仅有5%—20%患者上肢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4]。同时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5]。动作观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6]。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