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为阳性对照药,健康SD大鼠单次sc 2、4 IU/kg剂量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大鼠尾静脉采血,分别测定0 h(给药前)及给药后1、2、4、6、8 h空腹血糖;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5 d sc 4、8 IU/kg剂量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天分别测定给药前(0 h)和给药后(4 h)空腹血糖,给药第1、5天测定给药后1、2、4、6、8 h空腹血糖。结果 健康大鼠sc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4 IU/kg后,血糖值在2 h下降到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大鼠连续5 d sc 4、8 IU/kg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血糖于给药后4~6 h下降至最低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每天给药4 h后血糖均呈平稳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8 IU/kg血糖值与对照组接近。结论 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与同剂量阳性药降糖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淫羊藿水提后药渣对去势雄性大鼠的壮骨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去睾丸造成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12周后,连续ig给予淫羊藿水提物及药渣8周,给药浓度为0.5、1.0 g/kg(以生药计)。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并进行血清生化和骨微结构检测。结果 给药8周,淫羊藿药渣0.5 g/kg组血清I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发挥促进骨形成作用;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肝肾毒性不明显;CT扫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药渣0.5 g/kg组胫骨直径显著升高(P<0.05);水提物0.5 g/kg、药渣1.0 g/kg组骨总体积(TV)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骨小梁的体积(BV)均呈升高趋势,骨表面积(BS)、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升高(P<0.05、0.01);药渣1.0 g/kg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降低(P<0.01)。结论 0.5和1.0 g/kg淫羊藿药渣对去势诱导的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效果不低于水提物且没有显著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流产子宫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提取分离方法由益母草注射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益母草生物碱部位(LH-1-B)、非生物碱部位(LH-1-A)。早孕大鼠ig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 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迅速剖取子宫,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采用累积给药方式,分别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浸膏(37.5、37.5、150.0 μL)或LH-1-A、LH-1-B(75.0、75.0、 150.0 μL),每次给药后记录10 min收缩曲线,比较给药前后收缩张力、频率和活力的变化。结果 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的活力和收缩张力增强(P<0.01);LH-1-A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力、张力及频率降低(P<0.05、0.01);LH-1-B高剂量具有增加流产子宫收缩张力最小值作用(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显著增强流产后大鼠子宫收缩活动,但其内含有促进流产子宫收缩和抑制流产子宫收缩的活性部位,其中水溶性生物碱部位是其缩宫的主要部位,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芪血通络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巴曲酶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隔日一次,维持量为5 BU,隔日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组除了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外还给予口服芪血通络片,4片/次,3次/d。均治疗14 d进行疗效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BI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血清新蝶呤(Np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96.77%比80.6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降低,但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pt、MCP-1、CyPA、MMP-9、sVCAM-1水平均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QmeanVmean显著增加,但DR、ZCV及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QmeanVmean高于对照组,但DR、ZCV及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流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同时还进行口服芪血通络片不仅促进机体细胞因子改善,还促进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对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GIs)及其主要组分银杏内酯B(GB)和白果内酯(BB)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以及GIs对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1 h后给予GIs(2.5、5.0 mg/kg)、GB(1.25、2.50 mg/kg)、BB(1.25、2.50 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 d。于术后24、48、72 h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1次;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称大鼠干湿质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②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Is单给药(2.5 mg/kg)组、模型组和GIs治疗(tMCAO+GIs 2.5 mg/kg)组,制备tMCAO模型,再灌1 h后开始ip给药,3 d内每天给药2次。分别于再灌注后24、72 h取脑,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影区PSD 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GIs及其主要组分GB、BB均显著改善tMCAO模型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水肿(P<0.05、0.01);同等剂量下(2.5 mg/kg),GIs治疗效应优于单组份GB、BB。②GIs组给药后胞浆PSD95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GIs及其有效组分GB、BB均具有改善tMCAO大鼠急性缺血性损伤的作用,GIs的作用优于GB、BB单独用药,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SD95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杨玉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365-2369
目的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BSCI)联合使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MCAO/R模型,术后24 h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大鼠平均分为:模型组、SAFI(11.52 mg/kg,每天给药1次)组、BSCI(8.86 mL/kg,以丁苯酞计为2.22 mg/kg,每天给药2次)组、SAFI(11.52 mg/kg,每天给药1次)+BSCI(2.22 mg/kg,每天给药2次)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均于分组后立即尾iv给药,连续给药14 d。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LISA法检测缺血半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SAFI和SAFI+BSC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脑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 3个给药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P<0.01、0.001),其中SAFI+BSCI组的梗死面积最小; 3个给药组脑组织和细胞坏死的现象均减轻,其中SAFI和SAFI+BSCI组表现出更少的炎性浸润和瘀血现象。结论 SAFI、BSCI和SAFI+BSCI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损伤,SAFI和BSCI联用有一定的药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Ginkgolide Injection,GI)作用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及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tMCAO)模型,(1)分别于再灌后1、3、6、9 h ip首次给予GI (2.5 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评价动物缺血损伤程度。(2)于再灌注后1 h ip给予GI (2.5 mg/kg),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 d,分别于再灌注后24、72 h取脑检测缺血半影区p53、Bax、Bcl-2、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1)再灌注后1、3 h给予GI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与脑组织含水量(P<0.05、0.01),6、9 h给药大鼠脑损伤未见明显改善。(2)于再灌注后1 h给予GI显著抑制p53、Bax、Caspase 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 GI对tMCAO模型大鼠的有效治疗时间在缺血再灌注后3 h内;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全身体积描记法观察药物对大鼠呼吸指标的影响,对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为该技术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巴氯芬(30 mg/kg)组、茶碱(30 mg/kg)组,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实验时将动物放入体积描记箱中,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连续获取给药前至少60 min及给药后6 h内的数据,药后24 h至少连续采集60 min的数据,将每只动物给药前、给药后1、2、4、6、24 h均选取连续平稳的30个呼吸波,检测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F)。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巴氯芬组TV在给药后1、2、4、6、24 h显著增大(P<0.0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在药后2、4、6 h显著减慢(P<0.05),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大鼠给予30 mg/kg的茶碱后呼吸急促,药后1、2、4 h F明显加快、MV显著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药后1、2 h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D大鼠给予巴氯芬和茶碱后呼吸指标具有良好时间-反应趋势,可作为阳性药用于仪器的性能验证;肺功能检测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清醒无束缚大鼠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暂时性左侧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模型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1.71 mg/kg)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7.86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0.91 mL/kg)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0.45 mL/kg)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18.02 mg/kg)组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阳性药,9 mL/kg)组。假手术组同法造模,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各组大鼠尾iv给药14 d后,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法评价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化分析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神经细胞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含水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除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伊文思蓝渗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P<0.05、0.01);各给药组IFN-γ、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OD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MDA的升高,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种中药注射剂均能在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元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MCAO大鼠的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改善各指标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8次。于给药前(0 h),首次及末次给药后5、10、20、30、45 min和1.0、1.5、2.0、4.0、6.0、8.0 h采集眼静脉丛全血约0.5 mL,制备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药物浓度,采用DAS 3.2.8药动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峰浓度(Cmax)、初始浓度(C0)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消除相半衰期(t1/2Z)随剂量递增明显延后,平均t1/2z分别为0.24、0.60和1.18 h;表观分布容积(Vz)随剂量递增而增大;各剂量组的清除率(CLz)较为一致。与同剂量(4 mg/kg)单次给药相比,大鼠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体内药物无蓄积倾向。结论 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清除可能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单次与多次iv给予相同剂量2M-118后,药动学行为特征基本一致,无明显药物蓄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均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而后5 BU)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2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次,1次/2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平均听阈提高值、纤维蛋白原(FIB)、缝隙连接蛋白原26(connexin 26)、缝隙连接蛋白原30(connexin3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9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听力恢复时间、耳鸣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平均听阈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显著降低,connexin 26、connexin 30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升高平均听阈值,调节FIB、connexin 26、connexin 30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炜  陈仁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50-1954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次,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 L中,1次/2 d,自第2天复查凝血指标,若纤维蛋白原(FIB)1.0,则用量减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不同程度耳聋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度、中重度、重度耳聋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均明显上升,而FIB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黏度(HS)、中切黏度(MS)和低切黏度(LS)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凝血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隔日5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和肽素(C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差值(DVp、DVm),及血液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0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 RS评分显著降低(P0.05),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和BI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 RS、MoCA、SF-36、ADL和BI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O1、MCP-1、Cy PA、CPP、GFA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均增高(P0.05),DVp、DVm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改进光化学法致栓塞性脑梗死家兔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巴曲酶注射液高、低(0.005、0.015 BU/kg)剂量组,采用光化学法致家兔栓塞性性脑梗死模型,并观察应用巴曲酶注射液对模型的改善效果.结果 改进光化学法造成脑梗死后,各组动物均表现出脑血流量下降,造模后120 min模型组,巴曲酶注射液高、低剂量组较假手术组同期下降均超过50%,同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等脑梗死症状,说明模型科学可靠.给予巴曲酶注射液0.005、0.015 BU/kg后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脑血流量,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缩小脑梗死范围.亦可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不同程度明显增加,而且无明显脑出血不良反应.结论 建立一种改进的光化学法致栓塞性脑梗死家兔模型,方法成功,适用于溶栓药物评价研究,同时,巴曲酶注射液可以改善此模型受损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益气熄风胶囊防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片(30 mg/kg)组和益气熄风胶囊0.771 8、1.543 5、3.087 0、6.174 0 g/kg组,每个组再分为脑梗死率检测、病理学研究2个亚组。益气熄风胶囊于造模前ig给药,1次/d,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于第7天给药后30 min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脑中动脉阻断3 h后,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仅在动脉处备线处理,待给予生理盐水后去线即可。缺血再灌注后24 h后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脑梗死率。缺血再灌注24 h时计算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各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采用甲苯胺蓝尼氏染色法检测尼氏小体表达情况,观察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i NO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观察大鼠脑组织i 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益气熄风胶囊1.543 5、3.087 0 g/kg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大鼠脑梗死率增大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而益气熄风胶囊0.771 8、6.174 0 g/kg组大鼠脑梗死率无明显变化。益气熄风胶囊0.771 8、1.543 5、3.087 0、6.174 0 g/kg组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无明显变化。造模后3 h益气熄风胶囊0.771 8、3.087 0、6.174 0 g/kg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P0.05、0.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而引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有改善作用,而益气熄风胶囊1.543 5 g/kg的作用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益气熄风胶囊1.543 5 g/kg组大鼠脑组织的灰质病变、白质病变、脑膜、室管膜病变均明显减轻(P0.01),尼氏染色计数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1),脑组织中i NOS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熄风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组织病理病变减轻和尼氏小体数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以适当量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经24 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2 d,然后10 mg/次治疗5 d,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L/次,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OD和MDA水平,以及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80.77%和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和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WBV、HCT、FI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V、WBV、HCT、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50~85U/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2~3 h滴完,1次/d。两组患者均连用5 d后休息2 d,每周重复1个疗程,终止妊娠前24 h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水平、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动脉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D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D-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100 U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速度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S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沉(ESR)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重度患者同组的总有效率(P0.05)。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程度患者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程度患者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V、LBV、HCT、FIB、SV、PAR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V、HCT、FIB、SV、ESR、PAR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动性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