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留置双管(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联合中医健脾通腑中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留置胃管,术后给予完全肠外营养;双置管组:术中留置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和健脾通腑中药。观察2组术后白蛋白水平、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双置管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腹胀双置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指标,双置管组比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双置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双置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健脾通腑中药是安全、可行的,且可促进胃肠功能更早恢复,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护理观察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胃癌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加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加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腹泻、低血钾、高血钠发生率、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变化。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血清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高血钠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枳实通降颗粒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197例分为试验组98例,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于术后6~12 h开始少量多次口服或经胃管给予枳实通降颗粒(制成50 ml药液),每日1剂。对照组仅口服等量安慰剂。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住院天数、肠梗阻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6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试验组4例。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4.00±0.8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33±3.98)天(P0.05)。两组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降钙素原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枳实通降颗粒可促进结直肠肿瘤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并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盒式艾灸足三里、理气通腑方足浴2种不同方法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盒式艾灸组(简称艾灸组)55例、理气通腑方足浴组(简称足浴组)53例、对照组54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艾灸组与足浴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日开始盒式艾灸足三里或理气通腑方足浴,直至术后首次排气或持续6d。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艾灸组、足浴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艾灸组与足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足浴组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7)。结论 :盒式艾灸或理气通腑方足浴均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腑活血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活血汤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腑活血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穆童  周永坤 《新中医》2019,51(8):298-301
目的:观察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40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压力、切口并发症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3、4、5、6、7天肠鸣音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4、5天腹腔内压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天,观察组操作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操作前(P 0.05)。术后3、4天,观察组操作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能减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急性肠梗阻患者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生腹胀腹痛1例、恶心呕吐2例,无肺部感染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腹胀腹痛8例、恶心呕吐4例,肺部感染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60%(14/30)。治疗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肺经原络穴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操作安全、简便,能明显地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00-203
目的 :探讨中医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肠内四物汤+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后康复(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炎性反应(IL-6、TNF-α)和免疫功能(Ig A、Ig M、Ig G和CD4+/CD8+)指标。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IL-6、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Ig A、Ig M、Ig G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抑制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通腑汤灌肠促进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予石蜡油灌肠剂,治疗组术后予通腑汤灌肠,对比2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灌肠对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确作用,效果优于石蜡油灌肠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承气活血通腑汤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承气活血通腑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肠梗阻缓解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降低,胃肠减压量减少,解稀水便时间、胃液清亮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缩短(P0.05或P0.01)。结论承气活血通腑汤能明显改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痛、呕、胀、闭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鼻饲益气健脾中药对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在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中药联合肠内营养)31例和对照组(予肠内营养)29例。2组术后第48 h起均每日予以常规肠内营养,其中观察组在每日肠内营养之后,予益气健脾中药煎剂100 m L通过鼻肠管缓慢滴入,对照组在每日肠内营养之后予温生理盐水100 m L经鼻肠管缓慢滴入以作对照。2组均用至手术后第7天为止。对比2组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肠鸣音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肠鸣音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益气健脾中药可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且能有效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科急腹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通腑泄热灌肠合剂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59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在术后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通腑泄热灌肠合剂和生理盐水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及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全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通腑泄热灌肠合剂能有效促进外科急腹症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香萸散热敷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并给予热水袋热敷腹部,实验组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香萸散热敷腹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梗阻发生率、术后48h腹胀率、术后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2d血清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水平。结果:(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前1d两组患者MTL及GAS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d实验组患者GAS和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术后实验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术后48 h腹胀率、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萸散热敷对改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升高患者术后MTL及GAS水平,降低肠梗阻和腹胀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时间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术后20小时开始肠内营养,而对照组在术后第3~5天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速度、肠道继发感染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5天丙氨酸转氨酶(ALT)及K+、Na+、Ca2+等电解质比较差异显著(P<0.05)。继发肠道感染观察组5例(9.62%),对照组13例(26.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为(6815.0±1094.2)元,对照组为(8725.9±1584.1)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的康复起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理气通腑汤灌肠防治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普外科就诊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64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胃肠减压、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腑汤灌肠。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肠梗阻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方面比较,治疗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2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理气通腑汤可以有效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和费用,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基本临床指标的改善状况,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肠鸣音评分及总积分差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发生率、呕吐发生率及止吐药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胃肠功能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灌肠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加减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术后腹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3 d和5 d的腹痛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灌肠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并可显著降低患者腹痛,预防肠梗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腹立通膏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腹部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处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腹立通膏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胃肠激素测定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胃肠激素测定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相比,试验组(85.29%)临床疗效较明显,胃肠激素测定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迅速,与对照组相比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患者48 h内排气、72 h排便的人数较多;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相似(P0.05)。结论:针刺联合腹立通膏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胃肠内气体排泄通畅,保证食物的正常摄取以及营养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并加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恢复的时间,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首次排大便时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5 d和10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法可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消除肠道功能障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