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多孔生物材料-多孔钽解决了一些传统的骨科植入材料使用的局限性及弊端,如低孔隙率、低摩擦系数、应力遮挡等。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显示,钽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较高摩擦系数的多孔生物材料。目前已在骨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如脊柱融合、人工髋膝关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手术中,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多孔钽在基础理论中的优势及在临床的应用,以达到在临床上长期生物固定的作用。本文对多孔金属钽的物理、化学性质,体内、外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科植入物与周围宿主组织的生物学界面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其最佳效果包括骨内生长、刺激成骨、血管生成以及改善机械稳定性。理想的初始和翻修骨科承重金属植入物应高度多孔,并可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改进方法诱导干细胞生长和成骨分化,改善骨整合和骨诱导,同时抑制炎症和感染。新型生物、化学和机械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以控制和改进植入物-骨界面,从而提高长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甘洪全  刘鑫  李琪佳 《中外医疗》2014,(14):191-192,195
金属钽一般用于制作电容器的阳极。除此之外因其具有合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弹性模量、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孔隙率、合适的孔径以及立体空间结构而作为骨移植材料受到医学界特别是骨科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多孔钽金属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临床骨科学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植入材料的发展,各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生物陶瓷等应用于临床。医用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纯钛,钛铌锆合金等钛基合金类。而被认为是小梁金属的多孔钽,在医学领域已经安全应用多年,近年来,它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孔隙率、  相似文献   

5.
多孔无机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离子交换、择形吸附和催化等与生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独特性能,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无机材料在生物和医药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7.
骨折是医学中最常见的临床创伤,而大多数骨科手术都 需要植入材料进行骨填充或骨固定.骨折修复经历炎症期、 修复期和重构期.骨折后前2 -3 周,软组织形成且碎骨固定,随后软组织由端部到中心逐渐矿化形成愈合后的骨组织,进而恢复强度和刚度.软组织虽能承受压缩,但难以承受拉伸,因此骨修复过程中植入材料需要具备40 -190 MPa抗拉强度和10% -12. 8%延伸率,并且其力学性能需要维持12-24周[1] .  相似文献   

8.
罗岑涔 《大家健康》2014,(9):190-191
目的:探究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门诊以及住院部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髓心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实验组采取髓心减压加多孔钽棒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伤口愈合良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 P C L)多孔块用于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ε- 己内酯作为原料制备 P C L 多孔块。体外分离、培养兔软骨细胞,并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软骨细胞种植在 P C L 多孔块中形成软骨细胞- P C L复合物。12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二组,单侧膝关节的髌股关节面造成直径 5 m m 大小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A 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B组缺损内充填软骨细胞- P C L 复合物,术后 12 周处死,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评价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A 组的缺损由纤维组织修复; B组缺损由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结论: P C L 多孔块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表面活性和较高强度,软骨细胞可在其表面增殖生长,可用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多孔钽材料作为骨内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其独特的多孔结构与人天然骨小梁相似,并使得机械性能也接近于人体骨。多孔钽涂层是多孔钽材料目前在牙种植体中主要的运用形式。相比传统钛种植体,多孔钽涂层种植体能更快地形成骨结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其在应力传导上优异的表现有望为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以及Ⅲ型或Ⅳ型骨质患者,在缺失牙的修复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对多孔钽涂层种植体的特性和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微孔涂层植人物与骨组织界面的生物力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华  叶军  邹宏恩  唐农轩  蔡和平 《医学争鸣》1999,20(12):1081-1084
目的:探讨两种弹性模量不同的钛、钴合金微孔支植入物,对界面损伤的影响和裂纹扩展的规律,比较微孔涂层植入物在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生物学固定界面的差异,方法:将标准钛、钴俣金材料的微孔涂层试件,分别植入犬股骨大粗隆左右侧,24WK后取村,测定静态剪切强度极限和观察裂纹扩展规律。将标准的钛合金孔涂层试件植入犬股骨上段,试件上1/2端位于粗隆部的松质骨同内,下1/2位于股骨的皮质骨内。不同时间取村后,测定松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钛(Tc_4),羟基磷灰石(HA)和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颗粒混合烧结成生物活性微孔复合种植体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移植于20只成年杂种狗颌骨和股骨内,对1~12周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和成骨量的测定.证明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在于界面存在三相性(钛氧化膜:TiO,Ti_2O,Ti_2O_3,HA晶相和BGC晶相),使钙、磷富集层形成,生物陶瓷降解产物再沉积,蛋白多糖、粘多糖类细胞外基质和天然骨粘合物粘连沉积并引导钙盐沉积在界面上,测得该种植体各项技术指标优于目前单一材料种植体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窦娟 《吉林医学》2011,(21):4470-4471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对16例患者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并加牙种植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工作。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日立S—520扫描电镜,对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烧结涂层复合骨形成蛋白移植于15只成年狗颌骨内2~16周标本进行骨界面观察和成骨量测定.就种植材料,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种植体与骨组织间隙大小,骨形成蛋白等及成骨时间和量作了分析.实验组2~4周成骨量是对照组的1~2.5倍,成骨时间早,量大,成熟快,骨性结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牙种植术将36颗牙种植体植于6只杂种犬双侧下颌缺牙区,同时在种植体近中造3.5 mm×3.5 mm×3.5mm的骨缺损,然后填入β-TCP/PRF混合物、β-TCP,另设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各骨缺损区,分别于种植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及组织学观察各个时期各组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植入的36颗种植体无脱落,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β-TCP/PRF混合物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乳酸材料PLA/PGA在同期植入种植体时的成骨效应及种植效果。方法:将预制成形的PLA/PGA材料,通过上颌窦提升术植入新西兰兔的上颌窦中,同期植入钛种植体,术后4、8、12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成骨情况,12周全部处死通过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成骨及种植效果。结果:在所有植入PLA/PGA材料的兔上颌窦都有新鲜成熟骨形成,在同期植入的种植体稳定与新形成骨紧密结合,同时材料本身完全吸收。结论:自体骨复合多孔支架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具有简便高效易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植入后的早期边缘骨吸收,并分析各分组要素对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后牙区植入种植体105枚,术后即刻、术后三个月负载前分别进行全景片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高度,计算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近中、远中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94±1.104)mm、(0.298±1.032)mm,骨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近中、远中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889±1.500)mm、(0.603±1.068)mm,两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愈合方式之间,不同形态的骨水平种植体之间,早期边缘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后牙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负载前边缘骨吸收量与骨水平种植体相近,可以作为后牙区种植的常规选择。非埋入式愈合的患者、使用根形种植体的患者易引起较多的早期边缘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