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古代文献及字义上论述“四气”乃古人对自然药物总的治疗特征及针对病情性质的概括,而“性”则是指每味药具体针对疾病治疗特性之概念。  相似文献   

3.
中药四气学说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即性能,是指中药性质与功能而言。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由于对中药的性能不断完善,并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便逐步形成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理论—中药药性学学说,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反畏,等等。  中药药性学说,并非是孤立的理论科学,而是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融为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药药性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二是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神农以赭鞭鞭草目,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标志着历史已进入到运用医药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文明时代。伴随着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四气定性定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论上提出中药四气定性定量的一种研究方法 ,明确了以“四气指数”作为中药四气定性定量指标的概念、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并提出四气的九级定性 (半定量 )统计学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昌 《云南中医杂志》1994,15(1):43-43,36
  相似文献   

6.
从化学成分角度地中药四气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神农本草经》序称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与有毒无毒。”自古以来 ,各种中药书籍在论述一药物时必先标明其性味 ,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临床用药 ,都有实际意义。本文试就中药四气五味的内容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的分析综合 ,以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1 四 气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和温热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而寒与凉 ,温与热性质基本相同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温次于热 ,凉次于寒。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  相似文献   

8.
中药四气的现代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从化学成分角度对中药四气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寒凉药 这类药的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生物碱、卤素及其盐类、重金属元素、蒽醌类等。其药理作用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呼吸、循环、代谢和肌肉活动功能,同时,减弱机体对病源性刺激的反应能力,从而显示中药的寒凉作用。 挥发性成分:通过刺激反射而引起发汗、解热、清凉等作用。例如,薄荷内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油、薄荷酮、薄荷脑等)。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间接作用于末稍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而起发汗解热作用。外用则使粘膜血管收缩、感觉神经麻痹而产生清凉、止痛、止痒作用。柴胡  相似文献   

10.
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电子得失能量的 ,即量化其阴阳和大小的。四气反映阳—受电体—酸的能量 ,五味反映阴—给电体—碱的能量 ,四气、五味均可量化。  相似文献   

11.
中药四气理论研究方法与思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10年关于四气理论研究的文献,在对四气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作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以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为突破口,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当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方法展开研究,创新中药药性理论,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才能使中药药性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不断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四气理论现代研究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汇总现有中药四气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中药四气理论研究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中药四气理论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已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出现了一些好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四气”定性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称为“四气”或“四性”。它同药物的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一样。作为中药的独特性能之一,对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此加以正确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围绕中药“四气”的定性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且各有所据。笔者就此浅析如下,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方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就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药四气理论,从本质上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性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包括偏移)的能力,一般说来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者为寒凉,得到电子而放出热量者为温热;给出电子为碱为寒凉,接受电子为酸为温热,酸碱有强弱之分,故有四性,酸碱平衡者即为平性.笔者根据一些矿物药化学成分确定其酸碱性,再推论其中药四性,竟然与中医书基本相符!酸碱软硬理论同样适用于中药四性.事实证明中药四性完全可以和现代化学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药四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中药四性研究与现代科学手段的日益密切结合而取得的快速发展,为了及时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更好、更及时地应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讨论了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中药四性的发展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1].从此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药炮制是应中医临床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技术.炮制与临床,在古代很多时候是不分家的,不少古代著名的大医,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同样对中药炮制也颇有建树.笔者拟在此谈谈对二者关系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