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喜梅 《家庭护士》2007,5(12):64-65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C)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 h,患肢制动24 h,卧床24 h~48h,病人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一次性压迫器止血,对病人卧位无特殊要求,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观察了两种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患者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 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 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1].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海君  魏芳  宋冬梅  文淑峰 《现代护理》2006,12(28):2658-265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缝合器止血对患者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卧床制动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78例患者行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分为血管缝合器组(A组,39例)和人工压迫止血组(B组,39例),术后即刻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或人工压迫止血,观察卧床制动时间、舒适度.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4.2±1.6)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为(21.8±2.3)h.2种止血方法的卧床制动时间及舒适度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可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对冠状动脉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所做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人620例,按随机方式分两组,缝合止血组296例,传统压迫止血组324例,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人舒适度。结果:无论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人舒适度,缝合止血组均优于传统压迫止血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减少穿刺局部的出血和血肿,并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轻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等不适,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病人卧床痛苦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缝合器止血对患者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卧床制动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78例患者行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分为血管缝合器组(A组,39例)和人工压迫止血组(B组,39例),术后即刻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或人工压迫止血,观察卧床制动时间、舒适度.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4.2&#177;1.6)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为(21.8&#177;2.3)h.2种止血方法的卧床制动时间及舒适度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可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28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7例采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止血器组),121例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无差异(P〉0.05),止血器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较手工组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卧床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均P〈0.01)。结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两种卧位的舒适度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采取交替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平卧位,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 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B组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交替,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而B组的舒适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B组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介入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常规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止血方法。由于术中受肝素钠的剂量、动脉鞘管直径大小、体重因素及血压的影响,易造成止血难度不一、效果不同。术后常规拔管时间为4h以后,鞘管拔出后仍需重物压迫24h。病人受较长时间卧床、穿刺一侧的肢体制动(≥24h),及其它因素(压迫时间不够、绷带包扎不紧、病人不能耐受肢体制动等)的影响易出现血肿、皮下瘀斑及拔管综合征。我科对100例病人采用Angio-SealTM血管闭合器行股动脉穿刺点的封堵,其效果较为理想,明显缩短术后的止血时间及患者肢体制动时间,并且减少…  相似文献   

13.
易巧云  王明风  安成玲  程林慧 《现代护理》2007,13(23):2191-2192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月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100例,按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50例,"8"字绷带包扎止血组50例,比较2组的出血情况,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皮肤硬结、红晕。结果桡动脉压迫器压迫组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均优于传统的"8"字绷带包扎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手背部肿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减少病人痛苦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穿刺采用TRBand压迫止血(A组)和经股动脉穿刺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B组术后4h~6h下床活动;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病人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开始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介入手术病人需要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前病人需要脱掉内裤,暴露隐私部位,术后需要压迫止血,使用1kg重的盐包进行穿刺点6h压迫止血,且病人穿刺肢体需要制动24h。在这期间存在病人术前长时间暴露,术后由于盐包固定也无法穿内裤,制动后床上大小便不方便移动穿刺肢体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我们设计了此款介入手术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桡动脉压迫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月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100例,按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50例,"8"字绷带包扎止血组50例,比较2组的出血情况,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皮肤硬结、红晕.结果 桡动脉压迫器压迫组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均优于传统的"8"字绷带包扎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手背部肿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减少病人痛苦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介入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常规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止血方法。由于术中受肝素钠的剂量、动脉鞘管直径大小、体重因素及血压的影响,易造成止血难度不一、效果不同。术后常规拔管时间为4h以后,鞘管拔出后仍需重物压迫24h。病人受较长时间卧床、穿刺一侧的肢体制动(≥24h),及其它因素(压迫时间不够、绷带包扎不紧、病人不能耐受肢体制动等)的影响易出现血肿、皮下瘀斑及拔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行血管性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患肢制动时间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器止血成功率为97.5%(4/160),患肢制动时间为6~10 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穿刺点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及时科学护理可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R-Band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4 h,B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6 h,C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 h.观察3组病人止血情况、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病人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5.0%、97.5%和97.5%;发生术侧手掌肿胀麻木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3组病人压迫止血前、压迫2 h、压迫终止时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均正常,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局部皮肤破损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组1例病人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止血方法,压迫时间以4 h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