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86年开始实施麻风联合化疗,共治疗20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砜类药物治疗麻风已有40年的历史,疗效是肯定的。但其疗程长,且由于氨苯砜单一疗法所引起的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持续残存活菌所致麻风病情的复发,不利于麻风控制规划的实现。随着对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的其它抗麻风药物的应用,目前已分离出了对利福平(RFP)、乙硫异烟胺(ETH)和氯苯吩嗪(B663)耐药的麻风菌株。根据结核病的经验,联合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麻风病DDS单疗日趋严重的耐药问题 ,麻风病治疗采用联合化疗(MDT)。麻风MDT ,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有效杀菌化学药物治疗。为了便于基层开展MDT ,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80年建议把马德里分类和光谱分类归纳为两型 ,即多菌型麻风 (MB)和少菌型麻风 (PB)。MB包括马德里分类的L和B ,光谱分类的LL、BL和BB ,PB包括马德里分类的T和I,光谱分类的BT、TT和I。但是 ,目前MB范围较广 ,有时将查菌阳性的BT和I亦包括在内。 1981年WHO向全球推荐其制订的联合化疗方案 ,包括适用于多菌…  相似文献   

4.
南康市累计登记病人 12 5 3例 ,1984年开始试用联合化疗 (MDT)治疗麻风 ,1987年起对全部现症病人及新复发病人实施MDT。为了解MDT对麻风发病的影响 ,我们对南康市联合化疗前后的新发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全部来源于本市麻风病人的原始档案。选取其中资料完整的 1970~1979年和 1990~ 1999年的所有新发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联合化疗前后两个年段新发病例的一般资料变化 :1970~ 1979年新发现病人 2 96例 ,年均发现率 5 .2 8 10万 ,男 2 16例(72 .97% ) ,女 80例 (2 7.0 3% ) ,男女之比为 2 .7:1,MB 119…  相似文献   

5.
城固县1986年全面实施了以联合化疗(MDT)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并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及社区防治”的麻防工作原则,采取“宣、查、治、管、防、教、研、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几代防治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MDT社区综合防治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市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治疗32个月,愈后监测第7年复发,现简要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1984年5月发病,1987年5月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初诊时皮肤涂片查菌BI=4.2+,组织病理示真皮巨噬细胞肉芽肿和泡沫细胞抗酸染色细菌指数4.0+。1987年5月开始用WHO多菌型联疗方案进行治疗,1990年1月停药,疗程为32个月。停药时皮肤涂片查菌BI2.0+。1992年随访皮肤查菌阴转判为临床治愈。1998年11月体检时发现患者面部浸润肿胀,躯干及四肢有大片的、数目较多的边界较清楚的淡红斑。双尺神经和排总神经粗大。皮肤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风病联合化疗(MD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完成MDT者,每年由专业医师进行临床及细菌检查1次,连续10年。结果:58例完成MDT的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MDT疗效确切,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停药后1年随访资料的分析,初步观察统一联合化疗(U-MDT)的疗效和复发率等,评价进一步缩短麻风联合化疗疗程的可能性.2003年11月至2005年7月,共计166例患者参加治疗,至1年随访时因各种原因共25例退出观察.完成1年随访141例,其中临床证实复发1例(0.7%);随访期间发现新发麻风反应14例(9.9%),其中出现新发2级畸残1例(0.7%).停药后皮损症状仍逐渐缓解,细菌指数较疗前继续下降.目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数据对U-MDT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麻风病联合化疗的检查工作,开始于1982年12月下旬,1983年1月上旬结束,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由省皮研所,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医护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市区,两郊区及六个市属县的13个麻风院(村)站的麻防工作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促进了本地区麻风病联合化疗工作的开展。检查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联合化疗对多菌型麻风治疗1年,目前大多数国家接受此方案.由于1年疗程复发率很低,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开始了对各种类型麻风病人统一给予6个月的超短程联合化疗研究,同时积极筛选具有抗麻风杆菌活性的新药.目前已经初步制定出在利福平耐药情况下的替代抗麻风治疗方案.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麻风的治疗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联合化疗对多菌型麻风治疗1年,目前大多数国家接受此方案。由于1年疗程复发率很低,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开始了对各种类型麻风病人统一给予6个月的超短程联合化疗研究,同时积极筛选具有抗麻风杆菌活性的新药。目前已经初步制定出在利福平耐药情况下的替代抗麻风治疗方案。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麻风的治疗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MDT)前后清远市区麻风病的流行特征.方法:综合分析本地区1986~2005年近20年联合化疗期间麻风病人的发现率、患病率,包括性别、型别、儿童病例、流行范围等情况,并与该地区联合化疗前20年的流行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与MDT前20年比较,MDT 20年期间发现新病人74例,下降85.98%;自然疫点由137个减少至62个,流行范围缩减54.74%;无儿童病例.结论:实施MDT后能较快地控制麻风传染源,降低麻风病的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13.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的人感染 LB(麻风杆菌)而发病。患病早期主要侵犯鼻粘膜、皮肤和神经而出现症状,严重的可累及全身,几乎各个器管均可侵犯。要实现我国在本世纪末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在防治工作中取得高效率,我们必须取用世界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防治措施,结合我国防治经验,落实到现场工作,为此,认识麻风病化疗的进展实属必要。本文试图以对麻风病防治历史的简要回顾,着眼于当前麻风病的化疗,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2例均系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44岁,因患多菌型麻风病而进行联合化疗(MDT),分别在完成疗程10个月、4个月后出现Ⅱ型麻风反应,用抗麻风反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且皮肤查菌细菌指数升高,但(加)用联合化疗药物后,麻风反应被控制,皮肤查菌也渐转阴,达到或接近临床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15.
大理州从1988年3月开始推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至1990年4月已全面结束。州卫生局、州卫生防疫站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州所有化疗的麻风病人进行全面验收,将对两年来的疗效作出科学的总结,已于1990年9月份全面结束。  相似文献   

16.
0519例麻风,耐药者占29.09%,复发者占10.79%,这主要是由于既往DDS单疗不规则及剂量小所造成。耐药影响麻风的治疗,又有碍于麻风流行的控制,解决的方法是足量、规则地联合使用三种以上的抗麻风药物。联合化疗比DDS单疗疗效明显,且可延缓或防止耐药,对耐药病例也有效。二联和三联治疗麻风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耐药病例则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对BI2.0以下长期不转阴者三联化疗可促使转阴。为防止耐药病例产生,所有新发现病例均应采用2年以上的联合化疗。DDS、RFP、和PTH的最严重的副反应是全身性剥脱性皮炎和肝脏损伤,一般是在服药后3~6个月内发生,因此在服药中应严密观察,发现严重副反应要马上停药处理。B663除皮肤红染和搔痒及胃肠道反应外,未发现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64例麻风患者行联合化疗,其中LL43、BL12、B1、BT7、T1;临床耐药4例;复发者9例。治疗有效者57例,平均每年BI下降1.11以上;对复发者全部有效。有毒副反应者61例,其中肝功受损者2例,胃肠道反应2例,皮肤干燥或负鳞病样变42  相似文献   

18.
咸阳市1986年开始实施MDT,院外累计治疗16例。除新迁入1例外,均曾单用DDS,历时1年~30年,平均8年。年龄35~64岁;发病年龄均在15岁以上;多菌型9例,少菌型7例;男10例,女6例。结果16例中14例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开始按WHO方案对361例用MDT,其中初治112例,用其它药治过的249例;LL 276例,BL 56例,BB 7例,TT 13例;新病人271例,复发90例;平均年龄46.93岁(13~81岁),平均病期48.04月(1~324日)。治疗满24个月时,治愈268例(74.24%),显著进步及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60年Shepard报告小白鼠足垫繁殖麻风杆菌成功以来,麻风病化疗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鼠足垫繁殖麻风杆菌这一实验工具为鉴定药物疗效和筛选新的抗麻风药物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与此同时,砜类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亦有一定的进展,因而目前已有可能把麻风病的化疗建立在客观的细菌学和药理学的基础上,从而使麻风病的治疗水平大大前进一步。现就几个方面的问题简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