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爱琴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78-2179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每组26例,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黄碱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的镇痛效果优于E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SBP、DBP、HR、SpO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与EA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选择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80岁以上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低血压,其余均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正确的评估,并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高龄患者特点及时处理,均能有效预防并发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全麻前(T2)、麻醉诱导后(T3)、手术开始后(T4)、手术结束后(T5)、患者苏醒后(T6)的HR和MAP.对两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比组为27.5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和T5的HR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用量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作为手术麻醉手段效果更好,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更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杰  张振 《贵州医药》2020,(11):1777-1778
目的分析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全身麻醉)与联合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各30例,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时间、麻药起效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麻醉阻滞时间与麻醉起效时短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2,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手术切片、缝合切口、麻醉苏醒30 min时的心率及动脉压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联合应用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2月共为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实施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27例,均痊愈出院,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HA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均采取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观察组增加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以及镇静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后续用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用药后30 min的检测指标、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续追加用药量以及镇痛泵的追加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20%)(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检测指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THA患者,可以较好地进行术后镇痛,减少追加用药,改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且对患者术中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6例择期行THA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腰骶丛神经阻滞+DEX,33例)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全麻,33例)。比较2组入室时(T0)、气管插管或静脉输注DEX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30 min时(T3)、术毕时(T4)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观察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0~T4时,2组HR、MAP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研究组HR、MAP均小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CU滞留时间及术后24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用量、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DEX应用于老年患者THA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使饱受髋关节病变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而且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的家庭减轻了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射洪县中医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喉罩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全身麻醉药物注射前(H1)、拔管时(H2)、拔管后10 min(H3)及拔管后30min(H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H1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H3、H4时,研究组HR、MAP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2 0 0 3年 3月~ 2 0 0 4年 2月共为 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实施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 2 7例 ,均痊愈出院 ,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5例 ,女 12例 ;年龄 80~ 94岁。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的耐受力 (ASA)Ⅲ级 ,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呼吸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 2 4例 ,糖尿病 9例 ,陈旧性脑梗死并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6例 ,心肺功能不全并肢体水肿 3例。全部患者均诊断为陈旧或新鲜股骨颈骨折 ,其中15例行股骨头置换术 ,12例行全髋置换术。1 2 麻醉方法 本组均采用静脉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其中行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皮时、缝合切口时、入麻醉苏醒室30分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12.68±3.08)μg vs(38.25±8.69)μg,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阻滞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接受THA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方法 108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常规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康复组实施系统康复指导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arris功能评分均<55分,术后8周末常规组(86.6±6.4)分,康复组(92.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康复指导及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 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 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分, 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拔喉罩时间, 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 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前1 d、术后1 d、3 d、5 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6.80、-5.23, 均P < 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判定;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异位骨化、血肿及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项一般手术情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组患者3种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患者资料。患者共18例(28髋),其中男性13例(20髋),女性5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位病程为17.8年(5~28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变化,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25±8)分改善为(89±8)分,活动度由41°±28°并提升至1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8.2±2.6)分降至(2.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分别为33%与39%。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定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相关价值。方法 接收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时间段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0例,开展双盲法进行分组处理,组一对照组施以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案,组二试验组施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结果 经展开围术期MAP、HR结果的评定,显示试验组T2、T3、T4时的HR、MA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等结果的评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P<0.05;经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的评定,显示术后2~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 开展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施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更好维持术中HR、MAP水平的稳定性,缩短康复的时间,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且可减少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吴林芮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33-363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掌握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方法。结果34例老年患者髋关节恢复较好,疗效满意,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对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35例,39髋,男23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0.2岁,体质量指数17.3—29.2,平均23.2。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43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均衡,通过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康复及影像学评价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9.5cm较常规组短,手术期间出血量(312±223.5)ml,引流量(260±119.6)ml均比常规组少,微创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常规组低,微创组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术后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具有损伤小、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适当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优异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每组均为50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全身健康状况评分(SF-36评分)和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8.2±25.7)mL、(77.6±6.8)min和(20.7±1.8)d,显著低于B组的(359.5±27.6)mL、(97.1±6.2)min、(25.2±2.0)d(t=3.67、4.12、3.25,均P<0.05).B组术后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64.7±6.4)分和(76.8±10.1)分,显著高于A组的(59.1±5.8)分和(73.3±9.2)分(t=2.89、2.77,均P<0.05);而VAS评分为(2.2±0.7)分,显著低于B组的(3.1±0.9)分(t=4.05,P<0.05).B组再次手术率为2.0%,低于A组的6.0%(P=0.047);两组肺部感染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