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住院的14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为非洲劳务回国的中、青年男性,8例患者在国外居住期间有1到多次的发热病史。贫血6例,脾大4例,黄疸6例,意识障碍2例。5例重症疟疾。血小板减少7例,肝功能有8例异常。经抗疟及对症治疗后,13例在短期内(1~2周)治愈出院。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重症病例比例高,遇有非洲回国的劳务人员,临床医师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高度警惕输入性疟疾的发生,及时诊断、抗疟治疗及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28例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高人焘 《安徽医药》2011,15(1):78-79
目的通过比较输入性和本地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以探讨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该院2005~2010年收治的输入性疟疾28例和本地疟疾26例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和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26例本地疟疾相比,28例输入性疟疾有25例出现头痛,20例出现黄疸,3例出现溶血尿毒综合症及2例昏迷,出现1例死亡。实验室检查发现输入性疟疾组的患者血常规(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本地疟疾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及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10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本院收治的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收治的输入性疟疾10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腰痛,意识障碍等不同临床表现,有7例发现中毒性肝炎,5例发现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1例。实验室检查发现输入性疟疾患者血小板明显下降和肝功能异常,超声显示肝肿大2例,脾肿大6例。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并发症多,容易导致临床医生误诊,增加诊断难度,延误治疗。对于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患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应该高度警惕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器官功能受损程度,支持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普通病例152例,重症病例30例。其中脑型20例、超高热型5例;厥冷型0例;高原虫症型20例;胃肠型9例;黑尿热型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型49例;肝损害型71例;休克型3例。治愈180例,死亡2例。结论 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及时临床分型识别、合理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非洲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分析135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135例(100%),其中以贫血31例(22.96%),脾肿大27例(20.00%),腹泻21例(15.56%),呕吐19例(14.07%),咳嗽17例(12.59%),寒战7例(5.19%)等多种症状。135例均接受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非洲疟疾大多数是恶性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够典型;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治愈67例,占97.1%;复发2例,占2.9%;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各占1.4%。结论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及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非洲135例疟疾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洲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分析135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135例(占100%),其中以贫血31例(占22.96%),脾肿大27例(占20.00%),腹泻21例(占15.56%),呕吐19例(占14.07%)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17例(占12.59%),寒战7例(占5.19%)等多种症状。135例均接受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综合治疗,治愈13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非洲疟疾大多数是恶性疟,且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够典型;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院为湖北省疟疾防治定点医院之一,分析在我院体检及就诊的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种疾病,减少误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防止出现疟疾的流行。方法主要对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46例输入性疟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6例疟疾患者中间日疟124例,恶性疟疾病22例;其中体检发现79例,另外67例为就诊的患者,表现为典型症状:畏寒、发热、汗出、热退的占66例,1例仅表现为乏力,头痛。出现溶血性贫血3例、黑热病2例、脑型疟1例。平均住院16.3 d,治愈率100%,治疗后复发3例。结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疟疾的防治中的关键。及时切断传染源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重症疟疾4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4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体温24h内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好转,3~4d基本治愈,5d完全治愈。3例脑疟患者经2个疗程及对症治疗痊愈。7例体温恢复正常后仍有程度不同症状。结论恶性疟疾危重病症原虫治疗是根本措施,青蒿琥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及时识别和合理治疗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本病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2010年4~5月,我科收治了8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经积极治疗,全部临床治愈。现将相关资料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我省在2012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且以恶性疟疾为主[1]。输入性恶性疟疾可引起脑型疟等严重表现[2],许多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不足,且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运用于重症疟疾患者的治疗。现收集我院2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例1,男,36岁,劳务输出人员。因"间断发热伴神志不清、失语、肢体无力9d"入院。患者近1年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铜陵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本地区疟疾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疟原虫分布特征。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占比96.4%,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境外劳务输出工人。患者发病高峰月份分别为2月、4月和7月,占所有病例的42.9%。患者感染来源均为非洲国家,以恶性疟原虫疟疾(64.3%)多见。非重症患者27例(96.4%),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19例(67.9%)患者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下降,25例(89.3%)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8例(81.8%)患者降钙素原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铜陵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全年散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恶性疟原虫疟疾多见,患者血液炎症指标不同程度升高;临床医师应继续提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防止漏诊、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春市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9例疟疾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蚊叮咬史。临床特征:发热为100.0%,寒战为44.4%,大汗为55.6%,意识改变为22.2%,腰痛为11.1%,皮肤巩膜黄染为22.2%,贫血为66.7%,肝肿大为55.6%,脾肿大为77.8%。血涂片或骨髓涂片阳性率为88.9%。试验性治疗明确为11.1%。结论:输入性疟疾临床表现不典型,寒战、大汗仅占半数,多数患者伴随肝脾肿大、贫血,部分患者出现肝肾、神经系统损伤,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护理中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原虫复燃情况、疟原虫转阴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疟原虫平均转阴时间以及平均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 d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 d复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面护理用于输入性疟疾患者护理中,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田李均  韩旭东  黄晓英 《江苏医药》2012,38(11):1334-1335
目的 分析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分析13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教治情况.结果 13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疾,其中脑型疟疾5例(38%),1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损伤,5例出现肾功能损伤,其中3例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13例患者经青蒿琥酯特异性抗疟治疗和辅助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从疟疾流行区归国的发热患者,特别是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应作血涂片仔细找疟原虫,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规范使用青蒿琥酯有助于迅速杀灭疟原虫,改善病情.若出现肾功能损伤合并少尿或者严重溶血,尽早行CRRT,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输入性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患者4例进行研究,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预后等,并结合中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存活3例,死亡1例。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患者自发热到脾破裂时间窗为6 d,发热和腹痛为常见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成功率91%,保守治疗为83%。结论对疟疾脾破裂患者应根据临床进行评估,这样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黄纯 《医药世界》2009,(12):809-810
目的:探讨先天性疟疾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先天性疟疾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先天性疟疾患儿症状极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化,抗疟药物青蒿琥酯、奎林马斯均能快速地杀死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疗效均佳。结论:对疑有疟疾的新生儿常规行母、子血涂片查找疟原虫,以确保早期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输入性疟疾的防治经验,指导今后疟疾联防工作.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抗疟假定性治疗.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疫情得到控制,39例病人全部治愈,未出现第二代病例.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输入性疟疾病例,并总结出疟疾联防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青蒿琥酯对其的疗效.方法 连续搜集我院全年确诊的输入性疟疾患者共5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血常规及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IL-6)及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并观察以青蒿琥酯抗疟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的疗效效果.结果 输入性疟疾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发热、头痛、头晕、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可伴发脑型疟疾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确诊病患中各型疟原虫均有检出.病程早期即出现的实验室异常主要有血小板(PLT)计数下降,以CRP、IL-6、PCT为代表的炎症因子含量升高,血红蛋白(Hb)下降出现则较晚.青蒿琥酯对于各型疟疾及重症疟疾均有良好疗效,以青蒿琥酯抗疟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率为92.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有疟疾流行区居留史的发热患者,尤其伴有血小板减少、炎症因子指标升高征象的患者需高度怀疑疟疾可能,及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找疟原虫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尽早采用安全低耐药的青蒿琥酯进行抗疟治疗是抢救该病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可以提早出院,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