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D T I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01—2013‐12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60例,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TI的FA值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FA值及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受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4—2014-12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1±5.2)分,与对照组的(14.6±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3—2014-02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脑梗死神经损伤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皮质脊髓束(CST)的损伤,探讨DTI在HICH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HICH患者(壳核8例,丘脑7例,混合型1例)患者分别于入院时(7 d内)和发病后3个月进行DTI 检查,以及肌力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用平均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血肿层面周围的双侧CST,测定血肿面(患侧)/对侧面(健侧)的FA值和ADC值比率。结果 HICH患者中发病后3个月肌力较好组(肌力4~-5级)的FA值比率与肌力较差组(肌力0~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DC比值在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都没有差别。所有FA值比率>0.8患者的运动功能都有改善和预后好。然而有1例患者虽然FA值比率不是很高,但运动功能的预后也很好,其ADC值明显升高。 CST完整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后3个月的肌力和NIHSS评分均比CST中断的患者好,发病后3个月是恢复最快的阶段。结论通过DTI的FA值比率可以了解基底核区HICH患者CST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预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虚拟现实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训练效果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给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前,康复3w及3个月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同时行磁共振DTI检查,测量患侧皮质脊髓束和健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 比值(r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对治疗前后双侧FA、rFA、FAasy值与FM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康复训练3w及3个月后,所有患者患侧FA、rFA、FAasy、FMA评分与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MA评分与患侧FA值及rFA值存在正性相关(P 0.05);FMA评分与健侧FA值存在正性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MA评分与FAasy值存在负性相关(P 0.05)。结论磁共振DTI可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康复前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大脑可塑性变化,虚拟现实康复能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WI))弥散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早期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发病7 d内)脑梗死患者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于发病后7 d内、14 d分别进行DTI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腩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修正的Rankin评分(mRS)、运动功能指数(MI)等神经功能评分.用西门子Trio 3.0T MR机采集DTI数据,由DTI Studio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算出平均弥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件(FA)、第一本征值(λ1)、第二本征值(λ2)和第三本征值(λ3)的参数图.结果 发病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6.93±3.39,BI:45.33±26.01,mRS:4.33±0.90,MI:69.47±60.71.发病14 d时病灶侧与健侧DTI指标比较,从大脑脚到延髓各个感兴趣区,脑桥中部的MD和延髓上部的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病灶侧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侧的MD较健侧下降,病灶侧的FA较健侧减小,λ1较健侧降低,λ2和λ3较健侧增加.发病后14 d的DTI指标与NIHSS呈负相关(r=-0.613,P=0.015),与BI呈正相关(r=0.530,P=0.042),与MI呈正相关(r=0.543,P=0.036).结论 DTI可以检测脑梗死后第2周的脑桥锥体束WD,其表现为λ1下降、λ2和λ3升高、FA降低,尤其是后者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分别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检查,观察兴趣区(ROIs)表观扩散系数(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A)的变化,同时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内在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梗死区FA值、ADC值(×10-3 mm2/s)明显下降,平均FA值、ADC值分别为0.12±0.01、1.08±0.11,其对侧相应部位平均FA值、ADC值为0.35±0.08、3.46±0.2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健侧ADC、FA值与对照组相应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与健侧相应部位相比,平均FA值明显下降(P<0.05).脑梗死患者梗死区FA值、ADC值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与EDSS评分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DT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及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按TOSAT分型分组,比较各组Hcy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所有分型Hcy值均10μmol/L。LAA组及CE组NIHSS评分均较SVO组评分高(P0.01),SVO较SUE组NIHSS评分高(P0.01)。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LAA型及CE型脑梗死合并Hcy升高可能神经功能缺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弥散张量的参数变化及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以早期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入院及治疗后分别行NIHSS评分记为NIHSS1、NIHSS2,常规MRI、DWI、DTI/DTT检查,分析病灶FA值的变化及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①梗死灶FA值降低百分比和NIHSS1相关(r=0.411,P<0.01)。②45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完整(1级)者15例,病灶致使皮质脊髓束受压、移位(2级)者20例,皮质脊髓束中断(3级)者10例。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NIHSS2相关(r=0.894,P<0.01)。结论病灶FA值下降越明显,患者病情越重;皮质脊髓束破坏越严重,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溶栓时间窗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单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14d行CTP检查,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的变化情况,对比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梗死中心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较治疗前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缩短,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梗死灶周围CBV、CBF较前均增加(P0.05),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中心、梗死周围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较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梗死灶周围rCBV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p和Vm明显增高,血清NSE水平降低显著,NIHSS评分也降低明显(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中心及周围区域的组织灌注,且改善梗死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更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脑梗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im,qd,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为(8.37±5.68)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NDS 为(12.81±6.78)分.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组,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试验组,未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病程14 d时进行NIHSS评分,病程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155例患者,试验组107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NIH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NIHSS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NIHSS评分峰值,试验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和NIHSS评分峰值(均P0.05)。结论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相关解剖结构的异常改变,评估卒中后抑郁( PSD)的状况.方法 选取基底节区梗死患者,依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分为PSD组(n=7)、对照组(n=19),完成NIHSS评分.后行DTI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和背侧丘脑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PSD组NIHSS评分(6.2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3.95±1.90;t=2.219,P=0.036),各神经核团的DTI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壳核的FA值(0.37±0.03)明显低于右侧(0.40±0.02;t =2.243,P=0.04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卒中后患者的HAMD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4,P=0.017),与左侧苍白球FA值(r=- 0.563,P=0.005)、右侧苍白球FA值(r=-0.416,P=0.035)、左侧壳核FA值(r=- 0.428,P=0.029)呈负相关.结论 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缺血性PSD的发生有关,而抑郁程度与NIHSS评分增高、双侧苍白球和左侧壳核的FA值下降有关.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基底节区梗死患者PSD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维生素补充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1—2014-12接诊的74例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补充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与House-Brackmann(H-B)分级,结合H-B分级标准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unnybrook评分与H-B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nnybrook评分和H-B分级均显著改变,各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维生素补充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神经功能评定量表(FMA)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CST类型、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变化与运动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康复组。在发病3 d内及发病3 m时行3.0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侧、对侧皮质脊髓束FA值。通过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 m后两组患者FMA值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增高(P0.05),康复组CSTⅡ型、CSTⅢ型患者的FMA值较治疗同组有显著提高(P0.05)。预后以CSTⅠ型最好,CSTⅡ型次之,CSTⅢ型最差。所有患者入院时病灶侧FA值均较健侧减低,FA值CSTⅠ型CSTⅡ型于CSTⅡ型,P0.05。3 m复查病灶侧FA值仍低于健侧,且较入院时各型FA值均有下降。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皮质脊髓束受损重、白质纤维断裂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但通过康复训练结果仍好于未康复训练者。FA值与神经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HCH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分别在对症干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单用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水肿面积、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SIS)、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ADL-Barthe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等。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水肿面积和血肿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S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M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水平(均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HCH可有效促进血肿消退,控制水肿范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下调氧化应激指标和MB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T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对比不同疾病的FA、ADC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5-02—2016-02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MRI检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4例,选择同期健康的同龄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进行DTI检查。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扣带束、扣带束后部、上纵束、顶叶白质FA值及扣带束后部、上纵束ADC值与对照组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组相类似,与正常人群相比,脑梗死、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部分脑白质区域FA显著下降,上纵束、内囊、额叶等均有分布,与受创、梗死部位等关系密切,部分白质纤维束MD值显著上升;通过脑白质FA、AD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敏感性97.06%(33/34),特异度88.23%(30/34),阳性符合率92.65%(63/68),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弥补常规MRI不足,通过分析脑白质FA等指标变化,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 对照组给予活血祛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肌肉注射治疗,30 μg/次,1次/d; 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P<0.05); ②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梗死面积、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GCS 评分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③2组治疗前外周血EPCs数量、VEGF及SDF-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数量、VEGF及SD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mNGF 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8~ 2008-08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48 h内发病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及治疗组(121例),治疗前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6%)高于对照组(75.21%)(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