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亚型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 Collaboration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文献的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相关文献,其中与大动脉硬化性脑卒中(LAA)相关文献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CagA阳性菌株感染有增加IS发病风险的趋势(OR=2.31,95%CI:1.89~2.82,P<0.01),CagA阴性菌株感染亦与IS相关(OR=0.57,95%CI:0.47~0.70,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CagA阳性及阴性菌株均与LAA亚型相关(OR=2.87,95%CI:2.19~3.77,P<0.01;OR=0.51,95%CI:0.39~0.67,P<0.01)。对纳入的各文献中混杂因素进一步校正后再次合并OR总效应值显示,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IS及LAA仍存在相关性(OR=2.36,95%CI:1.84~3.02,P<0.01;OR=3.10,95%CI:2.29~4.19,P<0.01)。异质性检验示CagA阳性菌株与IS及其亚型的研究不存在异质性(均I2=0%)。敏感性分析示结果较稳定。漏斗图分析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IS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LAA亚型。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可使体内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因子产生变化,从而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因子做一综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占CD4+T细胞 的比例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 nti 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 方法 纳入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比例的差异。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这3组及对照组间外 周血Th17比例的差异。另外,分析Th17比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 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关系,并计算Th17比例与颈动脉IMT值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研究组4 5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较对照组外周血T h17比例显著增加 [(7.41±1.93)% vs(2.8±0.64)%,P<0.001)];研究组中轻型组7例、中型组19例、重型组19例,轻、中、 重型组患者Th17比例分别为(4.97±0.89)%、(7.06±1.33)%及(8.65±1.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01),且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 =0.003)、重型组高于中型组(P =0.002)和轻型组(P =0.002)。 研究组颈动脉IMT值与Th17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68,P <0.001)。 结论 外周血Th17比例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疾病的60%~80%,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08—2014-08住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00名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Cag-A抗体,并对脑梗死患者检测CagA-HP-IgG阳性及阴性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相关因素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agA-HP-IgG阳性率为62%,而对照组为3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CagA-HP-IgG阳性100%存在颈动脉斑块;而CagA-HP-IgG阴性者仅55%存在颈动脉斑块,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gA-HP-IgG阳性的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CagA-HP-IgG阴性者(P<0.05)。结论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CagAHpIgG抗体、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对Hp抗体阳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抗Hp治疗。结果脑梗死组CagAHp抗体阳性率为62%,健康对照组为3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抗体阳性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6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和18%,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血CRP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均P<0.05)。抗Hp治疗可促进脑梗死的恢复。结论CagA阳性Hp菌株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且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依据脑动脉造影表现选取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共65例及无狭窄者22例,狭窄组患者中轻中度各22例,重度狭窄23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表现,采用ELISA测量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比较不同狭窄组IMT、IGF-1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水平。结果 与无狭窄组比较,狭窄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增加,IGF-1水平明显减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增高。IGF-1与IMT呈明显负相关。Logistic回归提示IGF-1作为心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结论 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关,IGF-1作为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可作为一种提示脑血管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53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性质及血管狭窄的检测。结果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包括不稳定斑块数目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不同年龄段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以及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住院治疗2 w后,只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6 m。第2组为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每日3次口服,住院治疗2 w后,继续口服拜阿司匹林加养血清脑颗粒6 m。6 m后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以及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血脂、血糖、血液粘度。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6 m后随诊复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7例,无明显改变者20例,斑块面积增大者23例。治疗组50例患者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25例,无明显改变者16例,斑块面积增大者9例。治疗组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进一步探讨H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应用ASSURE快速血清Hp现症感染带检测法(CIM Hp RT)对77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及34名健康对照者进行Hp血清CIM抗体、IgG抗体定性测定,同时检测hs-CRP等指标并分析Hp感染与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p既往感染及现症感染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66.2%vs.41.2%,59.7%vs.35.3%,均P0.05);伴Hp现症感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高于伴Hp既往感染组[(7.83±1.78)mmol/L vs.(5.41±1.26)mmol/L,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p感染检出率较高;伴Hp感染的患者炎性反应较重,而伴Hp现症感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较伴HP既往感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反应更严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IMT)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体检者7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入组对象IM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出AIP,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IMT、TC、TG、LDL-C及AIP值明显升高,而H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AIP呈正相关(r=0.514,P=0.001)。结论 AIP与IMT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及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A(Cag A)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和斑点金渗滤试验 (DIGFA)对 83例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 Ig G抗体 (HP- Ig G)和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AIg G抗体 (HP- Cag- Ig G)进行测定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78.3%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A阳性 HP感染率为 45 .8% ,而对照组分别为 5 6 .3%和 19.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 :慢性 HP感染尤其是 Cag A阳性 HP菌株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而且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测量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体重、腰围、血压及血糖、血脂、尿酸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颈动脉IMT及CRP、瘦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CRP、LDL水平及IMT呈正相关(r=0.530,r=0.372,r=0.562; P<0.05~0.01),与HDL水平呈负相关(r=-0.364,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P、IMT是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 ~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01-2016-01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对象80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统计斑块检出率,对比斑块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等级为2级占51.3%、3级占18.8%与对照组的2.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在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上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探讨抗Hp治疗对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1w内住院的TIA患者(TIA组,n=84)和健康查体的离退休人员(对照组,n=78),检测血清HP抗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28)。抗Hp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复查Hp抗体及CRP。结果 TIA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05%vs 51.28%,χ2=5.34,P<0.01)。TI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0±5.01 vs 1.37±0.89,t=8.17,P<0.01)。Hp阳性TIA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7.37±6.00 vs 2.63±1.82,t=6.94,P<0.01)。抗Hp治疗后CRP显著降低(6.88±6.24 vs 2.81±2.39,t=3.34,P<0.01)。抗Hp治疗组TI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 25%,χ2=4.04,P<0.05)。抗Hp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4.29%,χ2=4.60,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有关;CRP升高在Hp相关TIA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TIA患者复发率,同时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4-03收治的58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 TC、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的变化及脑梗死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血 TC、LDL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颈动脉IMT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脑梗死未复发,对照组复发率1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但能降低患者血TC、LDL水平,长时间治疗还能够降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脑梗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与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诊断的64例OSAHS患者(OSAHS组),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血尿酸的水平,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OSAHS轻度亚组20例、中度亚组22例、重度亚组22例,OSAHS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OSAHS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SAHS重度亚组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和OSAHS轻度亚组明显增厚(均P<0.01).OSAH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AHI呈正相关(r=0.746,r=0.798),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呈负相关(r=-0.754)(均P<0.01).结论 OSAHS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并影响OSAHS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动脉壁厚度的影响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左右侧颈总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的谷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比两组组内左右侧颈动脉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组间同侧颈动脉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P(IP=0.019)、R(IP=0.012)及IMT(P=0.043)均为左侧大于右侧,而两侧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健康组左右侧颈总动脉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组双侧IMT、RI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同侧颈总动脉,其中左侧IMT P=0.002,右侧IMT P=0.017,左侧RI P=0.023,右侧RI P=0.024,同时左侧PI高于健康组(P=0.011),而两组间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影响左侧大于右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Cag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A)阳性菌株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其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性各研究间仍存在争议。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IS及其亚型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旨在探讨CagA阳性菌株感染是否为IS及其亚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 Collaboration database电子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2010年7月。纳入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分别检索文献并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经严格筛选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评估。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IS相关文献8篇(病例组879例,对照组849例),与大动脉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相关文献5篇(病例组461例,对照组49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IS组与对照组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OR=2.31,95%CI 1.89-2.82,P<0.01)。CagA阳性菌株与LAA亚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agA阳性菌株与LAA显著相关(OR=2.87,95%CI 2.19-3.77,P<0.01)。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混杂因素进一步校正后再次合并OR值总效应值,结果显示,IS组与对照组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仍存在显著差异(OR=2.36,95%CI 1.84-3.02,P<0.01),且CagA阳性菌株与LAA关系仍显著相关(OR=3.10,95%CI 2.29-4.19, P<0.01)。进一步行异质性检验提示CagA阳性菌株与IS及其亚型的研究间均不存在异质性(I2=0%,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敏感性分析示结果均稳定。漏斗图示均存在发表偏倚,缺少小样本的阴性结果文献。结论 (1) CagA阳性菌株是IS的危险因素,且与LAA的相关性更显著;(2) 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提示,CagA阳性菌株是IS的危险因素,但论证强度较低,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CagA阳性菌株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8)、脂联素的水平的关系,探讨IMT增厚的机制.方法 选择6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IMT<1.0 mm亚组和IMT >1.0 mm亚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8、脂联素水平,分析IMT与IL-18、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IMT≥1.0 mm者IMT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1),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594,P<0.01).IMT<1.0 mm者IMT与血清脂联素、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41、0.191,P均>0.05).结论 脑梗死颈动脉IMT>1.0 mm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动脉内膜增厚可能与IL-18和脂联素的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