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是指具有基底细胞基因表型并不同程度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和肌上皮标记物的乳腺癌,临床上较少见,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BLBC12例。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40岁,头顶部皮肤破溃、流脓,剧痒2年余,于2009年5月就诊。2年前,患者因头顶部有一甲盖大小黑色斑片,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诊断"色素痣"行激光治疗,治疗后局部皮肤未愈合。治疗部位糜烂、渗出,渗出物为污黄色黏液并结厚痂,皮损剧烈瘙痒并逐渐扩大。2008年7月曾来本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1.女,40岁。1.5年前出现左下牙龈肿胀、疼痛,牙齿未见龋洞及松动,未予特殊处理,1年前肿痛加重,行左下第7齿根管治疗,症状缓解,近期再次疼痛,曲面体层片示:颌骨多发囊肿,下颌骨囊性病变与下颌骨体长轴一致,且囊变见多个切迹,病灶内见部分牙根稍有吸收(图1)。口腔颌面外科情况:面型两侧不对称,左面部稍显隆起,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唇、颊黏膜色泽正常、光滑,牙列不齐,左上第6齿残根,右下第7齿填  相似文献   

4.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颌骨角化囊肿和基底细胞癌、儿童髓母细胞瘤及各种骨骼和软组织发育异常.202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1例以面部基底细胞癌为主的NBCCS患者.该患者为老年...  相似文献   

5.
耿舰  王冬梅 《广东医学》2004,25(4):374-374
患者 ,男 ,5 3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梗阻感 3个月余 ,外院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癌” ,于 2 0 0 2年 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 33cm处可见一隆起性肿物 ,侵占食管壁约 2 / 3,表面有溃疡 ,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 0 0 2年 12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基底细胞样大细胞癌(BL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012年全年病理确诊的9例BL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K、P63、Syn、CgA、TTF-1等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9例BLCC占同期肺大细胞癌(LCC)的10.8%,占同期肺癌的0.6%.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6.8岁;肿瘤最大径平均5.3 cm;影像学多表现为中央型.术前通过痰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肺穿刺活检三种手段,无1例确诊.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9例均得以确诊,其中1例BLCC合并浸润性腺癌,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 BLCC发病率低,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BLC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充分掌握BLCC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可显著提高BLCC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2022年8例宫颈ABC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大体无明显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巢周可见栅栏状排列基底样细胞,肿瘤浸润浅(一般≤5mm);免疫组化P16、CK5/6、P6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宫颈ABC好发于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多无特殊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常伴有鳞状上皮内病变或鳞状细胞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易漏诊及误诊,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BSC)是一组少见的、好发于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1986年由Wain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回顾性复习我院手术切除确诊的食管癌标本,发现6例BSC.重新切片,对其进行详细的病理学观察分析,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为发生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由Wain等1986年首先报道。食管BSCC与低分化鳞癌形态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不尽相同。为此作者对8例食管BSCC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 病例 1,男 ,5 1岁。反复上腹疼痛 2年 ,伴吞咽困难 2个月于 2 0 0 0年 9月 2 0日入院。吞钡X线照片 :食管中下段钡剂充盈缺损影。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手术。病例2 ,男 ,5 9岁 ,因出现吞咽困难 3个月于 2 0 0 1年 12月 5日入院。X线造影检查 :食管上段有 5cm长的充盈缺损 ,行食管中上段癌根治术。1.2 病理检查 大体所见 :病例 1送检食管 1段 ,长 12cm ,周径 4.8cm。距一断端 3cm处有 1肿块 5 .0cm× 4.2cm×2 .5cm ,并形成 3 .0cm× 2 .6cm× 2 .0cm大小溃疡。管壁僵硬 ,切面灰白、质脆 ,食管旁肿大淋巴结 5个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组织学检查;肿瘤的主要成分由腺样的基底细胞组成,伴有鳞状上皮增生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2例,合并中分化鳞癌1例,其中两者有组织学上的过渡。结论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适当多的活检组织,是病理组织学正确诊断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 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基底细胞样癌7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ER、PR及Her2等。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51.4岁。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均为组织学Ⅲ级。肿瘤表现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问隔;大多数表现为推进式生长方式,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排列呈实性巢状、片状、团块状及粗大带状结构伴有地图样坏死,肿瘤中央可出现无细胞结构的纤维瘢痕。肿瘤细胞胞质少,呈合体状,胞核胞质比例高,核分裂活跃。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免疫表型均为ER、PR及Her2阴性,而CK5/6阳性。结论乳腺基底细胞样癌是一种新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癌亚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im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构建基于临床图像的基底细胞癌和 色素痣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方法:首先,基于湘雅医学大数据平台构建一个大规模的以中国人种为主的皮肤疾 病临床图像数据集——湘雅皮肤疾病数据集;在此数据集的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子集上评估5种主流CNN模型 (ResNet50,InceptionV3,InceptionResNetV2,DenseNet121,Xception)的分类性能;以热力图的形式分析模型诊断结果 的依据;将最优的CNN分类模型与30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对100例患者临床图像鉴别进行对比。结果:湘雅皮肤疾病 数据集包含150 223幅带有病变区域标记的临床图像,涵盖543类皮肤疾病,且数据集内每幅图片都包含病理金标准的 支持和患者的病史资料。在由349幅基底细胞癌和497幅色素痣的测试集上,最优的CNN模型为Xception,其分类正确 率可以达到93.5%,其中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97.4%和96.9%。热力图的结果 表明CNN模型能学习到与疾病鉴别相关的特征。Xception模型在鉴别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临床图像的能力与专业皮 肤科医生基本相当。结论:本研究属于首次基于中国人种临床数据集的皮肤肿瘤的辅助诊断研究,证明了CNN模型 具有对于中国人种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鉴别能力,为后续人工智能在皮肤肿瘤中的诊疗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立  钱宏 《铁道医学》2001,29(4):234-236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BS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食管癌手术病理档案,对符合基底细胞样鳞癌的病例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960例食管癌中10例为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占0.3%,其中8例曾误诊为低分化鳞癌、腺鳞癌、腺样囊性癌和小细胞癌。肿瘤主要由核大浆少的基底细胞样癌组织与多少不等的鳞癌或(和)原位鳞癌构成,两者间无移行。1例部分细胞免疫组化癌胚抗原阳性,2例局部癌组织突出素、嗜铬素阳性,1例灶性角蛋白17、角蛋白8阳性;无一例表达S100和肌动蛋白。结论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主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并具有鳞癌的变异型,具有高侵袭性又易在病理上误诊,因而需要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透彻研究和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中51~71岁占23例,发生于头面部25例,其中鼻部12例,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17例,色素型8例.临床误诊11例,误诊为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各3例.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好发为51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于鼻部为主的头面部,误诊率较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底细胞癌是来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多潜能细胞的肿瘤。有报道该肿瘤可由皮脂腺痣、线状表皮痣、皮肤纤维瘤、色素痣转变而产生[1] ,故临床损害常表现出多样性 ,易引起误诊 ,为此 ,本文对 30例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进行了分析 ,以提高确诊率。临床资料30例均为 1 985~ 1 99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年龄 30~ 84岁。男 1 9例 ,女 1 1例。 1例为 2处皮损 ,2 9例为单发。病程 1~ 50年 ,平均 1 0 .8年。肿瘤发生在头面部有 2 6处 ,占 83.9% ,其中眼周 4处 ,鼻周 1 8处 ,耳前 2处 ,头皮 2处。在躯干部 5处 ,占 1 6.1 %。肿瘤最小直径 0 .4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回颐性分析36例不同部位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中以冰冻病理切片作动态观察确定手术范围及深度。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一例复发转移,对器官外形及功能均未产生影响。结论 手术切除基底细胞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直肠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10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 ),8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2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8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4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2例BSCC阳性,10例SCCKer(AE1、AE3)均阳性,6例Ker14弱阳性,4例Ker19弱阳性。10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