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9例(观察A组),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观察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确诊时的绝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相比,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低、乳腺癌家族史更明显,雌激素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科从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冶的9例双侧乳腺癌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平均年龄46.8岁。同时性双侧乳腺癌3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6例。第一原发癌:Ⅱ期4例,Ⅲ期5例。第二原发癌: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1例。第一原发癌:ER阳性5例,PR阳性5例。第二原发癌:ER阳性5例,PR阳性4例。结论 对于乳腺癌术后病人,应重对侧乳腺的检查,特别是在1年以内。双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单侧乳腺癌一样,两者的生存率无差别。双侧乳腺癌一般第二原发癌比第一原发癌早期,两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mBPBC)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8例m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其中43例双侧均行改良根治术,5例第一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第二侧乳腺癌行保乳术。48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并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了放疗,根据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全组4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按第二侧乳腺癌发现的时间算起,随访时间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9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5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其中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肺转移。结论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应早期确诊,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积极随访,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吉林市肿瘤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研究对象,均经超声、钼靶X线及病理学确诊,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60例单侧乳腺癌确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初潮年龄、发病时绝经率、乳腺癌家族史、放疗史以及肿块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两组患者经超声检查的确诊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病年龄、初潮年龄、发病时绝经率、乳腺癌家族史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放疗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第一原发癌的同侧腋淋巴结阳性率与相同分期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其第一原发癌与单侧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率相似,表明两者在生物学行为上存在相似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因素。方法对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35例绝经后的女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109例,浸润性特殊癌8例,非浸润性癌5例,早期浸润癌13例。淋巴结阳性见于36.5%患者。109例行改良根治术,16例单纯切除,10例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化疗87例,占64.5%。雌孕激素受体检测ER+PR+78例(57.8%);ER+PR-32例(23.7%);ER-PR-14例(10.4%)。受体不明11例(8.1%)。K-M法估计3年生存率为82.9%,5年生存率为59.3%。结论本组资料显示肿瘤直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形态均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胡丹  吴小芹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1-3063
目的探讨未触及肿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1例未触及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21例未触及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21∽69岁,平均(44.1±10.6)岁,〈50岁者占71.1%(86/121);64.5%(78/121)患者主要因乳头溢乳、乳腺腺体增厚等临床某一细微的早期变化进行追踪检查而发现;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64.5%(78/121)],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者占60.3%(73/121)。5年总体生存率为84.9%,年龄、家族史、雌激素受体状况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未触及肿块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年龄、家族史、雌激素受体状况及组织病理学类型。  相似文献   

7.
崔芳  刘红 △  陆苏  于辰华  宋佳  方志沂 《天津医药》2016,44(11):1371-1376
目的 分析 35 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008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 105 例治疗规范的年龄≤35 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年轻组)的 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同年收治的 103 例治疗规范的 65~70 岁老年乳腺癌患者 (老年组) 进行比较, 并对患者的预后 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年轻组随访期间有 25 例(23.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17 例(16.2%)死亡; 老年组有 8 例 (7.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9 例(8.7%)死亡。与老年组相比, 年轻组初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 组织学分级高, P53 突变率较高(均 P<0.05)。年轻组 5 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老年组(76.2% vs. 92.2%, Log-rank χ2=9.799, P=0.002), 5 年 总生存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3.8% vs. 91.3%, Log-rank χ2=2.758, P=0.097)。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 瘤直径、 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而 P53 阳性与否和是否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 5 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恶性 程度更高, 预后更差。因此, 对乳腺癌高风险年轻女性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筛查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为女性的高发肿瘤之一,近年来,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5例为同时原发性的双侧乳腺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时均以单侧乳腺癌就诊入院,体检时对侧乳腺腺体增生。年龄45~65岁,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首要因素 ,对于绝经后妇女来说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妇科肿瘤的死亡率还要高 ,这与绝经前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关。对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妇女进行 10年跟踪发现 ,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 (ERT)和非ERT的妇女生存率分别为 98% ,60 % [1] 。近些年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对心血管的重要作用。目前 ,发现雌激素可降低胆固醇 ,预防血栓[2 .3] 、抗氧化[4] 、降低血管张力[5 7] 、抗血小板凝聚[8] ,同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移形也有影响[9] 。本文主要针对雌激素对于…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张敏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9,47(4):409-413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化疗对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预 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 208例ⅡA~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其中 81例患 者术后行补充化疗(补充化疗组),127例未行补充化疗(未补充化疗组)。分析 2组患者 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 率及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40 个月,全组无病生存率为 76.9%(160/208),3 年总生存率为 88.9%(185/208)。补充化疗组较未补充化疗组无病生存率提高(87.7% vs. 72.4%,P<0.05)。补充化疗组和未补充化 疗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4.2%和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 激素受体(PR)状态、HER-2状态及术后补充化疗情况是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补 充化疗(HR=2.044,P=0.033)和 HER-2阳性(HR=3.418,P<0.001)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补充化疗可提高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HER-2阳性 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露  丁强  陶爱娣  斯岩  陈渊文  薛旦旦  王珏 《江苏医药》2012,38(19):2258-2260
目的 探讨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同顾性分析10例s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结果.结果 10例患者,随访2 60个月,2例失访,1例死亡.患者多于绝经前发病,发病中位年龄为51.8岁;一半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病理分期以Ⅰ、Ⅱ期肿瘤为主,双侧病灶中ER、PR和HER2表达的一致性较高,p53表达的一致性稍有差异.结论 sBPBC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轻、尚未绝经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和转移性双侧乳腺癌相比,sBPBC双侧病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更加相似,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与两侧病灶中分期较重的一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Gail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珠三角广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风险的适用性及其临床效能。方 法 回顾性分析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70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5年前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绝经年龄、足月产次数、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雌激素替代治疗、乳房周期性疼痛、 乳腺癌家族病史、被动吸烟史、乳腺活检情况、种族等资料的差异。应用Gail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测评工具评估5年 乳腺癌发病风险。结果 与乳腺良性增生组相比,乳腺癌组患者年龄偏大,BMI较高,月经初潮年龄延迟、初产年龄 和绝经年龄提前,绝经患者和乳房周期性疼痛患者的比例较高(均P<0.05)。586例患者经Gail模型评估高风险为 247例(42.2%),平均风险值(2.17±0.63)%;低风险者339例(57.8%),平均风险值(1.25±0.36)%。Gail模型预测乳腺 癌患癌风险的敏感度45.4%,特异度65.8%,阳性预测值76.5%,阴性预测值33.9%,约登指数0.112。结论 Gail风险 评估模型对珠三角广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评估尚不充分,大范围推广应用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8例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分析总结。其中3例妊娠期、5例哺乳期乳腺癌,并与同期收治的普通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治疗时妊娠和哺乳时间、病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均有明显关系。提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比普通乳腺癌差,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8)和75.8%(801/1056),但在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应提高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仅缩短疗程,还能提高生存率;终止妊娠及终止哺乳应列为常规综合治疗之一;治疗后近期再次妊娠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雷诺昔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慧芳  姚爱琳 《河北医药》2002,24(3):218-2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 )是因为绝经后卵巢激素分泌不足、骨质丢失速度加快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本症多发生于绝经后 3~ 5年[1 ] 。预防及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然而 ,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 :体重增加、不规则阴道出血、长期应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等 ,美国约 40 %~ 5 0 %绝经后妇女拒绝接受或终止激素补充治疗[2 ,3] 。雷诺昔酚 (raloxifene ,RAL)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其在骨和脂代谢中有…  相似文献   

15.
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44-1446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成保乳组(BCT组,21例)和根治组(BR组,55例),保乳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均按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6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保乳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患侧上肢水肿1例;根治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2例、患侧上肢水肿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根治组(t=3.42、3.18、4.07、3.09、2.87、3.26,均P<0.05).所有病例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6年,保乳组局部复发率4.8%(1/21),生存率95.2%(20/21);根治组局部复发率3.6%(2/55),生存率96.4%(53/55),两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不增加复发率,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论  黄柱华  栾晴晴 《淮海医药》2009,27(5):420-421
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68.3%(26/38),胸壁复发占21.1%(8/38),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21.1%(8/38),肺转移占18.4%(7/38),手术后非正规治疗后复发占44.7%(17/38),Ⅱ期复发占57.8%(22/38),ER,PR均阳性或其中之一阳性者和ER,PR均阴性者,其2年内复发比例分别为53.3%(8/15)和84.6%(11/13)。结论重视乳腺癌随访,加强各级医生培训,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无瘤观念,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外科治疗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灶,分别称为同时性或非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由于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原发癌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院197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510例患者中,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5例(2.94%),均行外科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灶,分别称为同时性或非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由于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原发癌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院197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510例患者中,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5例(2.94%),均行外科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12例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ER、PR和HER2/neu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144例(20.2%)。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生存预后等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0.2%(144/712)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无明显关系。截至2009年10月31日,14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2~147个月),有57例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38例已死亡。三阴性乳腺癌组局部复发率及骨、脑转移发生率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组患者相比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肺、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2、5、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1%%、58.2%和53.7%,总生存率分别为80.8%、66.5%和55.2%。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原发性乳腺癌中1/5。这些患者以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容易发生内脏转移及总生存率低为主要特点,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无明显关系。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容易出现肺转移和肝转移可能与该器官表达某些特异性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导致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乐艺  王希平  吴秀萍  张炳先 《河北医药》2010,32(15):2021-2022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3年收治的57例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35岁以下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11.97%,临床症状较隐匿,误诊率高,Ⅲ~Ⅵ期患者占60.00%,淋巴结转移率为70.00%,病理类型中浸润性癌最多见,达92.00%,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低,为36.00%,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低,为38.00%,HER-2阳性表达率高达70.00%。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占96.00%,绝大多数配合辅助放、化疗,5年总生存率为78.00%,腋淋巴结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易误诊,腋淋巴结转移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大力提倡早期发现以及规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