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均持续6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估,并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NHISS评分,BI指数评分,SCL-90评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0),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9),SCL-90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患者出现显著降低(P0.001)。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对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对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脑血管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日常功能训练,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各时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GWB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2、4个月GWB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研究组GW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老年脑卒中患者幸福感,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理恢复疗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分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加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恢复疗法,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7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SCL-90中部分因子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部分因子评分、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5%,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恢复疗法,可有助于改善老年肠梗阻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并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针对性予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3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176例,给予术后综合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改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人际敏感等SCL-90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47例在内科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抑郁改善程度。结果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1疗程末、第2疗程末和第3疗程末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入院一周内两组患者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EORTC QLQ-C30改进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分别测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三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除SCL-90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各项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理干预前,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在一般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特殊副反应三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一般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家庭社会功能、一般副反应、自我评价、特殊副反应和总分六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抗肿瘤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单用常规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5—2019-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时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情况,以及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1)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3)干预后2组BI分值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4)研究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 日常生活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及性生活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因宫颈癌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的患者1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不接受心理辅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总分值、术后第4、6个月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及性交疼痛情况以及性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314),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64),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P=0.0924),干预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56);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4个月、6个月时,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及性交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208、P=0.01165、P=0.00012、P=0.00215、P=0.00127、P=0.0021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4个月、6个月时,对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732、P=0.00063)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及性生活有显著的改善,有助于性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溶栓、脑组织保护剂、营养剂、康复锻炼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或西酞普兰20mg,1次/d。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3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给予适量的抗抑郁药物,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干预后效果。方法将93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2组,实验组(47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 2组对比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SCL-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其情绪、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 遴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8例)。观察组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心理健康状态(SCL-90评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SCL-90各维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SCL-90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更高(92.11%vs73.68%),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94.74%vs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消除焦虑、抑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并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在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和精力、社会心理3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和精力、社会心理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选取2015-05—2016-07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干预组,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心理抑郁、生活质量等评分结果。结果出院时2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减轻神经损伤状态,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2组患者情绪障碍均得到改善,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遵医行为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CVR)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CVR术后R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定期复查率、服药依从率分别为96.67%、90.00%、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70.00%、76.67%(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RHD患者CVR术后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并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2—2016-01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抑郁及焦虑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93.94%)、护理满意度(96.96%)均优于对照组(69.70%、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护理1周后与护理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并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护理1周后与护理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依照发病24h内Hcy水平将114例ACI患者分为Hcy正常组(n=38)和Hcy高水平组,其中Hcy高水平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n=38)和干预治疗(n=38);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后的Hcy水平、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结果干预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期常规治疗组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Hcy正常组和干预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水平的ACI患者的预后差,给予必要的干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 After Stroke,PSS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PSSD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病例30例),对照组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两组均在护理2周后评价护理效果,对比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可有效减轻PSSD患者不良情绪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