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1年手术治疗的3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术后再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43例(13.1%)出现术后再出血。术后血压过高、波动幅度过大及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是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术后烦躁、呛咳、体温控制不良、手术时机过早也是术后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适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早期气管切开和进行早期体温控制可减少脑出血术后病人再出血几率,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01—12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4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2组,再出血组26例,对照组108例,分别采用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血压波动幅度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术后血压波动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影响(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新的影响因素,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7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再出血发生率,分析再出血新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32例(11.7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肿量60mL、超早期手术、置管期间开闭管间距2h、综合扰动系数(PI)下降、中线结构移位、术中抽吸量60%、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输注血小板制剂与HICH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期手术(OR=0.42)、闭管2h(OR=1.23)、PI下降(OR=1.25)、抽吸量60%(OR=0.93)、接受阿司匹林治疗(OR=0.56)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输注血小板制剂(OR=-1.27)是再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引发HICH患者再出血的新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术前应减少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使用,如病情允许,应于发病后6~24h内实施手术,首次血肿抽吸应60%,根据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术后早期对脑水肿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2006-2012年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死亡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术后再次出血23例。结果23例再出血患者中,15例选择再次手术,5例保守治疗,3例自动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4例能生活自理,16例致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术前评估患者颅内血肿状态、控翻血压平稳、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术后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并接受二次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预后,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7例,V级3例,死亡4例。与术后再出血有关的因素: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结束麻醉清醒过程中患者极度烦躁及吸痰导致患者呛咳,术后血压波动或持续升高,高龄、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硬化,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原血肿部位较深与血肿形状不规则等。结论术中仔细止血、术后患者清醒过程平稳、维持术后血压的稳定等是防止术后再出血的前题,高龄、高血糖和高血脂所致脑动脉硬化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1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治疗的3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再出血2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47例患者23例手术后24 h内发生再次出血,发生率6.63%(23/3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口服阿司匹林、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异常、血肿量>60 mL、中线结构移位和手术持续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OR=6.371)、凝血功能异常(OR=21.832)和血肿量>60 mL (OR=28.548)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 mL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以上危险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出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系统回顾258例HICH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再出血32例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 HICH发病6h内手术33例,再出血12例;7~24h168例,再出血14例;25~72h45例,再出血5例;72h后手术12例,再出血1例;经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血肿再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术14例,患者生存25例,死亡7例(21.9%);生存者6月后随访疗效评价(ADL):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8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论 HICH术后再出血,经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血肿再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精湛的手术操作、术后控制血压及防止肺部感染,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预防并发症,行高压氧舱及中医康复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我院2005—03-2009—11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其中术后再出血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4~ 2 0 0 0年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 196例 ,术后发生再出血 2 4例 ,现就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病人中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岁。再出血时间为 6h~ 9d ,2 4~ 72h有10例 ,占 83% ;再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 18例 ,丘脑出血 6例 ;术前血肿量 35~ 80mL ,平均 5 7mL ;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 ;术后再出血部位与术前出血部位一致。本组病例再出血危险因素如下 :1、术后高血压危象引起再出血 6例 ,2次手术治疗后好转。2、术中血压偏低引起术后再出血 4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确诊后均给予抬高患肢、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9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2例,死亡1例。患者肢体瘫痪、高凝状态、下肢血液回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管内异物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等治疗措施,并采取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是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发生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63例HICH的临床资料。术后昏迷时间>28 d诊断为pDoC。结果 163例中,57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2,95%CI:1.044~1.142,P<0.001)、入院GCS评分低(OR=0.671,95%CI:0.488~0.922,P=0.014)、术前脑疝(OR=3.058,95%CI:1.122~8.337,P=0.029)、慢性脑积水(OR=4.694,95%CI:1.584~13.906,P=0.005)是HICH术后发生pDo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入院GCS评分≤6分、术前脑疝、慢性脑积水联合预测术后发生pDoC的效果良好,AUC=0.871(95% CI 0.809~0.918;P<0.001),特异度=92.45%,灵敏度=73.68%。结论 高年龄、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存在脑疝、慢性脑积水的HICH病人术后发生pDoC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不同等级水平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作用.结果平均动脉压2级组(MAP>145mmHg)病死率明显高于平均动脉压1级组(MAP≤145mmHg),收缩压、舒张压最高等级组(SBP≥180 mmHg、DBP≥110 mmHg)病死率均最高,经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5个: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结论过高血压(MAP>145mmHg)是提示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有代表性.合并并发症、重度意识障碍、高龄亦是近期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6月以来42例HICH病例,从入院时年龄、临床表现、GCS评分、平均动脉压、CT检查、手术干预时间等多因素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GCS、呼吸和瞳孔的改变(脑疝)、合并症、中线移位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平均动脉压、手术干预的时间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多种量化因素,能前瞻性预测HICH病人的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责任动脉或血肿壁周围穿支动脉超微结构特点,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的微观机制。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CT证实并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经皮质造瘘收集小动脉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12例标本中出血责任动脉4例,穿支动脉8例。电子显微镜下内皮细胞改变包括内皮细胞坏死、崩解、脱落;伴有内弹力膜变性、厚薄不均、断续不完整;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胞浆内肌丝凝聚成高电子致密物质。未见微动脉瘤结构。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小动脉壁的主要承力层的变化病理基础包括:内弹力层断裂、平滑肌层变性,弹性下降、钢性或脆性增加;在血流突变的情况下血管壁可发生钢性断裂或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实施效果及对其出院后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延续性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按照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延续性护理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出院后生活能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实施前两组GCS评分相当。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GCS评分均上升,且延续性护理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组在括约肌控制能力、转移能力、行动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交流能力和总分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组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和负氮平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和术后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56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长春西汀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再出血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组术后7d开始给予长春西汀20-30mg静脉滴注,1次/d,使用2-22d,平均(18±2.3)d;对照组除不使用长春西汀外,其它治疗方法同长春西汀治疗组。结果长春西汀治疗组H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减少脑梗死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脑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春西汀能安全有效地改善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7-02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HR、SBP、DBP、MA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室时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及自主呼吸恢复时各时间点的HR、SBP、DBP、MAP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0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同时可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对患者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