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判断价值,对重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3个月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差异.结果 80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死亡组MELD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且MELD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 MELD评分系统可以用于我国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胆固醇(CHOL)检测对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105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CHOL,并计算MELD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及CHOL对重型肝炎死亡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重型肝炎病死率越高.死亡组血清TBil、INR及MELD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CHOL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和CHOL对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785;MELD评分预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5分,CHOL预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 μmol/L;当MELD评分≥25分,同时CHOL≤1.65 μmol/L,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2%和90.23%.结论 MELD评分和CHOL是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科学、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4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重型肝炎住院患者37例,入院起观察3个月,分存活组和恶化死亡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 ELD)评分并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间M 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具有相关性,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 ELD评分和PTA均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钠离子、尿素及血氨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50人,常规采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钠离子、尿素和血氨水平的测定,并分别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钠<120mmol/L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20mmol/L者;血清尿素水平<25mmol/L者病死率明显高于>25mmol/L者;血氨浓度>150μmol/L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50μmol/L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随着血钠水平及尿素水平的降低,重症肝炎病死率增加且预后差;随着血氨浓度的增高,重症肝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庄华 《江苏医药》2001,27(12):943-943
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住院的 5 8例年龄在 6 0岁以上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进行分析 ,以探讨影响老年慢重肝预后的有关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占同期住院的老年慢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 10 6 % (5 8/ 5 4 9) ,其中男 4 6例 ,女 12例 ,最大年龄 79岁 ,平均年龄 6 6 2岁 ;存活 11例 ,死亡 4 7例 ,病死率 81 0 %。全部病例符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基础肝脏病变及腹水 入院初行B超检查 ,35例见肝硬化声像 ,死亡 32例 (91 4 % ) ,2 3例未见明显肝硬化声像改变者 ,死亡 15…  相似文献   

6.
徐琴  黄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6-1617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恶化死亡组与好转组年龄,两组比较有差异,恶化组年龄大。(2)随着总胆红素(TIBL)不断升高,总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不断降低,病死率越高。(3)36例患者MELD分值〉20分.其病死率与MELD预期病死率无差别。结论:年龄、TBIL、CHO、PTA、FIB是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进一步治疗决定肝移植的分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是一种危重症,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至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症。其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现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简称为慢重肝)是最常见的重型肝炎,及时发现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重症肝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00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其生存时间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5个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LAM治疗等5项预后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等3项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参数,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可作为综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潘瑾美 《江苏医药》1996,22(12):873-873
我院1992~1995年共收治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249例,自动出院99例,病死率57%。现就本组150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临床资料本组150例,男124,女26。年龄17~76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乙型慢重肝127例,乙丁重叠感染19例,乙丙重叠感染《例,9例经肝活检确诊。结果一、慢重肝的背景与预后: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病55例,死亡40例(73%);在漫活肝基础上发病95例,死亡46例(48%)。发病背景以肝硬化者病死率高(P<0.01)。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与预后:Pa…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 按最后转归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50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吴志强 《云南医药》2010,(4):395-400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进行尝试,评估该模型评分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该值等同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并求出作为判断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MELD最佳临界值。方法12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与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月内的死亡率。结果81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PE组35例,非PE组46例),MELD分值在20—30和30~40的患者的死亡率,PE组分别为36.8%、57.7%,而非PE组分别为64.9%、87.5%,PE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死亡率,PE组为86.7%;非PE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80.0%,特异性52.0%,c-统计值为0.777;而非PE组分别为25,82.6%,86.7%及0.869。结论本研究认为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100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其生存时间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5个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LAM治疗等5项预后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多项因素的分析则显示,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等3项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参数,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可作为综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未愈组79例,好转组135例),根据多项临床指标、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策略提供参考.结果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肌酐、MELD-Na在未愈组与好转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血钠< 120 mmol/L)3项指标在未愈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8,99%、15.19%、17.72%,在好转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4%、1.48%、4.44%,两组比较,P< 0.05.结论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以有效地判断预后转归情况,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MELD、MELD-Na和SOF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MELD-Na及SOFA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Cr、INR、MELD、MELD-Na及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和SOFA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MELD-Na及SOFA评分所得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01、28.14和7.50。SOF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MELD-Na评分(Z=11.128,P<0.01)和MELD评分(Z=11.004,P<0.01),MELD-Na评分的AUC优于MELD评分(Z=2.865,P<0.01)。结论:MELD、MELD-Na和SOFA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其临床类型,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固醇及其主要并发症明显相关。结论重型肝炎的治疗中除确治疗原发性病外,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重肝炎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9~2004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单纯血浆置换(PE)治疗28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现将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就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治疗12周临床转归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是否应用恩替卡韦随机将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苦参碱、凯时、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恩替卡韦口服,共用1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HBV DNA中位数变化,血生化和MELD变化及病情转归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可降低MELD<39分患者12周内的病死率,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5.4%,低于对照组的73.3%(χ2=5.30,P<0.05);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40分患者12周的病死率,治疗组和对照组MELD≥40分者均死亡,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资料提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宜早期使用。MELD评分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存在正相关。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张庆  亢西 《临床医药实践》2008,(16):670-671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中高钾血症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和原因。方法: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汉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06—2008年1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研究组为同期该院发生高钾血症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2组患者预后。结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研究组死亡13例(死亡率92.9%),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提示预后极差,死亡几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