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有效护理时间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三级甲等医院ICU病区的有效护理时间,了解ICU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分配现状。方法采用工作参与法对某医院ICU各班次的护理人员每班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进行系统地测定与记录。结果每班平均直接护理时间为(91.0±18.7)min,每班平均间接护理时间为(74.5±14.2)min.分别占有效护理时间的54.9%和45.1%。其中间接护理时间以书写护理记录和计算机医嘱处理耗时最多。结论该院ICU间接护理时间过多。应当加强管理,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人力及啪加有效的支持系统,将非专业性工作和部分间接护理从传统的护理内容中剥离,增加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内容,以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护理级别测算普通病区的护理工时与人力需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寻找较为科学的方法计算护理工时,以使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方法将我院10个病区的护理工时分二阶段进行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时间的测算.第一阶段是69项直接护理时间和27项间接护理时间的测算、频数的统计;第二阶段是根据第一阶段的数据、信息,再根据护理的级别(一级、二级)和科别(内科、外科)分别测算其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其内在的规律.结果内科和外科病人的比较,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科室二级护理病人的比较,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科别、相同护理级别,不同病区之间作比较,病人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医院普通病区护理工时可通过该病区所属科别及其一、二级护理病人所占床日来推算,以便合理用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病人分类系统探索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为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9月选择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肝病内科、肝胆外科、肝病产科、感染病科、肿瘤科5个病区的住院病人护理需求量及各班次护理人员每日护理时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罗斯麦迪可斯量表(RMT-PCS)调查,辅以工作参与法,计算出各病区病人24h的平均工作量指数、各病区病人疾病平均严重度,按照改良RMT-PCS量表护理人力分配比率计算出各病区所需护理人员数量。[结果]各病区由于病种不同,病人类别所占比例不同,病人严重度、每日平均工作量指数、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均有不同。[结论]运用改良RMT-PCS量表对病人分类,建立专科医院的病人分类系统,为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人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更加有利于护理管理,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min(81.24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运用病人分类系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整体护理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为整体护理病区的护理人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内科、外科、干部病区及眼科中各抽取30例病人,用单盲法对其每日的护理干预及各班次内容在调查表中予以记录,并用NOSA统计软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同样床位数不同科室的护理量明显不同(P<0.05).结论按照病人分类系统配备护理人员较按照床位配备人力科学,配备中应考虑护理量、技术系数和额外系数,使得人员配置更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及病人的需求均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时间的分配管理,是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1].而国内护理普遍存在护士埋头于各种护理记录中,无法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直接为病人服务上,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现就我院各科护士花费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揭示护理记录时间在护理时间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立护理项目数、测定护理时数,为按实际护理工作量的需求合理配置各病区的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现场问卷调查法,对某医院10个病区130名护士进行1周的工作量记录.结果 护理项目包括直接护理项目101项,间接护理项目24项,合计125项.1周各病区平均每天每名患者的一级护理的服务时间为185.1 min,二级护理95.4 min,三级护理58.5 min,平均每天所需护理时间、每天每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每例患者每天护理服务所得时间进行t检验,P<0.05.直接项目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项目时间分别占总护理项日的64.13%和35.87%,不同病区有差别.结论 在测定护理时数的基础上,按各病区患者实际需要的护理时数安排护理人力,可达到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高龄、危重患者在救治与护理中的病区护理管理模式,提高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方法回顾总结在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及管理措施,分析危重患者在救治与护理中的可控因素和环节.结果患者病情稳定时间长;生存质量相对提高;家属满意、配合好,无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增强.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有效的管理,以人为本加强沟通,以制度为本加强检查,保证护理质量,以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服务满意率,维护病人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9.
中医医院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丽  蔡珏 《上海护理》2007,7(5):15-18
目的调查中医医院病房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的分配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方法对我院12个病区各班护士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进行了测定调查和分析,共调查4次,每次1周,每天全部9个班次,共3024个班次。结果12个病区直接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比例倒置,为0.72~0.95∶1。间接护理时间中以治疗准备及书写记录所占用的时间最长。直接护理当中的宣教指导和巡视病房的时间明显不足。结论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时间比例倒置,应将非专业性工作和部分间接护理从传统的护理内容中剥离,以减少护士离开临床环境的时间,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病区护理人员特点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护士长、质量管理小组长、科室护士的三级考核结构每月进行考核、汇总.结果 2006年与2005年相比较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绩效考核、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有提高.结论 通过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并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了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1.
12.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4):5-6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专业,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尽管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这些模式和理论对护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众多其它学科一样,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各学科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是绝大部分现有的护理模式和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As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Australia i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with many people who come from non-English speaking backgrounds (NESB),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transcultural nursing education is incorporated into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a. A surve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availability of nursing modules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 Australian university websites on "transcultural nursing" or related modules. Although the inclusion of these modules into nursing educatio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nurses to perceive and respond to different patient behaviors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health care needs of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The survey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ny universities have not included transcultural nursing modules in their nursing curricula.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more transcultural nursing modules need to be introduced into nursing curricula and nursing academics need to refine their attitude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spects of patient care within nurs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For many years nursing practice has found its foundations in nursing theory. A review of theorists such as D. E. Orem, C. Roy, B. Neumen, V. Henderson, M. E. Rogers and others reveals a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 care, not leadership. This has provided most nurse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management', but little in terms of 'leadership.' In more recent years, theories such as the Deming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rs as Developer Model, Shared Governance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have been introduced, none of which are nursing theo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ualized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theory arguing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 leadership theory is proposed utilizing Ida J. Orlando's model for nursing. This theory provides a nursing foundation for nursing leaders to utilize both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 care and in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